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未雨绸缪就选重疾险

2020-09-23
重疾保险知识 重疾保险规划 保险重疾规划愿景
重疾险:为健康设一道防线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老师,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成年累月站在讲台上不停地写,不停地讲,多数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老师们为学生兢兢业业付出的同时,不能忘记对自己的关爱,老师更应当为自己选择合适的保险。

尽管现时学校的福利待遇不错,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的生存压力会不断增大。但所幸的是,现在的教师们也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健康保障。福州平安保险业内人士建议,老师们买保险侧重重疾、养老以及子女教育险。

重疾险:为健康设一道防线

据报道,今年一月份,年仅31岁的河南省滑县万古镇一中初二(3)班班主任杜继红老师,永远地倒在了她那间办公室兼宿舍的屋子里。经医生诊断,杜老师系劳累过度引发脑血管病变死亡。一名优秀的教师走了,更多教师的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陈长顺认为,教师的工作属于高强度的脑力工作,在精神上要面对教育和科研的两重压力,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运动锻炼,饮食不规律,从而造成身体免疫系统失常,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教师群体中,脑部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病发比例高,而且后果严重。因此,购买重大疾病险种,是教师们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

精选阅读

保险知识,未雨绸缪购保险


在现实生活中像易先生家庭一样忽视保险规划的家庭不在少数。一提起保险,不少人便皱起了眉头。一部分人觉得自己现在没病没痛,生活安定没必要买保险;还有人喜欢把保险和理财产品作比较,认为保险收益不及理财产品高,买保险不划算。其实持以上两种观点的人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保险。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凡人生的生、老、病、死、伤、残以及财产的损失等偶然事故,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一旦发生,除了造成个人生命财产的损失或增加额外费用外,也会导致个人或家庭经济生活的不安定。而购买保险就是“未雨绸缪”,把现在的安排用在未来,借助众人的财力,给遭受损失的人补偿经济损失,为其排忧解难。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各种风险,储存大量的现金存款不同样可以防备不测弥补损失吗?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理财理念。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想用10万元作为自己患大病时的治疗费,那么在没生病时他可能始终不敢动用这笔钱,那么这10万元就相当于被锁定了。而如果有一份保额为10万元的重大疾病险,期缴20年,每年保费3000多元(保费视年龄和缴费年限而定)。若在缴费期间发生重大疾病,不仅可以立即获赔8万,而且以后各期保费可以豁免,剩余2万也可申请提前拿出,那么原来准备的10万元可以用于投资,获得更高的理财收益。

保险知识,做好理财 未雨绸缪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理财的需求也应运而生,但许多人仍缺少理财的观念和知识,在个人理财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为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丰富人们的理财知识,本版组织采写了系列相关报道,并从今天起在本版刊出,敬请关注。

"做理财规划?我月收入才4000多元,还没这个必要吧?"去年硕士毕业、现供职于北京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的唐松告诉记者,理财规划应该是等他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专业人士来打理的时候,"至少还要10年,那时可能才会事业有成。"

"这种对于理财规划的看法比较普遍",北京太合富晨理财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丙森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理财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许多市民对理财产品不够了解,对理财工具的运用也不够充分,但对许多人而言,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越早开始越好,二是越长期越好。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投资理财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忽视,即"时间的复利"。如果对比两个目标一致的理财方案,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第一个理财方案是:从2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0岁,在60岁时取出作为养老金;第二个方案是:从3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60岁,然后在60岁时取出作为养老金。

对此,相信绝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后者----毕竟到60岁时,第一个理财方案的本金只有10万元,而第二个方案却有30万元之多。然而,据专业理财公司的计算数据显示,在年理财收益率为7%的情况下,从2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0岁,那么60岁时可以拿到的金额为70多万元,而从30岁开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60岁,最终能够拿到的金额却只有60多万元----尽管后者的本金是前者的3倍。这就是被理财行业内称之为"时间的复利"效应。由此不难发现,对于个人而言,越早开始理财,未来会越轻松。

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理财,实际上就是对财富的有效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管理等。

现金管理是理财的基础,包括各项收入的筹划和管理,各项税费的管理,各项日常支出的管理,以及现金的积累和短期储蓄等,具体的管理工具和形式有各式各样的银行卡片,各式各样的储蓄方式,各种各样的支出方式,包括各种各样的节俭手段等。资产管理是理财的重心,包括对房产、面铺等固定资产,以及储蓄资产、投资资产、保险资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债务管理是理财的关键,主要是把债务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起到优化财务结构的作用,比如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按揭买房,从而提升家庭生活的品质。风险管理是理财的关键,即要正确认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确保家庭财务状况处于良性发展之中。投资管理是理财的重点,即通过投资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

总之,理财就是个人和家庭各种与财富有关的活动的总称,是一生的财富规划,是现代人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必要素质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人生的理财规划中有两个重要目标,即子女教育和个人养老,如果在这两方面没有做好规划,那最直接的后果,一是造成未来孩子的教育经费不足,二是可能导致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下降。

在子女教育方面,如果从孩子刚出生就开始,一直到孩子大学毕业,需要储备一大笔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在城乡居民储蓄目的中,子女教育排在第1位,超过养老和住房需求。既然子女教育已经成为家庭的第一理财需求,为人父母者就应该尽早着手规划。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从成家时就开始做子女教育规划,其经济压力会比孩子上小学之后才开始做打算的小很多,子女教育理财则可以选择银行存款、国债等安全性比较高、收益率较低但风险最小、投资收益比较稳定的投资。

在退休规划方面,为了保证退休之后的生活水平,也应尽早着手准备,这样一旦遇到疾病等大量资金需求时,就能坦然应对。

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应了解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的有关政策,根据其具体情况相应地参与社会保险,依托国家提供的最基本的养老保障机制来构建自身的退休养老规划;同时还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帮助人们在退休前积极准备足够的养老基金。此外,还应尽早制定、尽早实施个人储蓄性养老退休计划,采取购买商业保险等办法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眼下有很多的理财产品选择。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项一生的财务计划,越早做准备,效果越好,尤其是针对养老以及子女教育等需要大额支出的理财需求,应该尽早着手准备,并长期坚持,这样就能"未雨绸缪"。

保险知识,未雨绸缪话养老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近日在《英才》杂志发表文章称,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等都没有根本改变,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则需要一笔约为300万到500万元的积蓄,才能度过余生。文章进而提出“但这只是城镇人口的大致水准,类似京沪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目前,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已达到12%,60岁以上老人达到1.6亿,而只有1.75亿人有安全社会养老,近10亿人没有社保。今后谁来养活我们?谁来为我们的养老费用买单?

一、社会养老,低保障,给不够

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一下一个职工退休后的社会基本养老金由多少。不计利益和通货朋友因素,举例为之:

一个25岁职员,工作开始就参加社保,60岁退休,社保35年(忽略中断)。假设月均缴费工资为1500元,退休后上年度平均工资3000元,则其领取的社保养老金为:

基础养老金600元(3000*20%)+个人养老金账户420元(个人账户储存额1500元*8%*12个月*35年除以120)=1020元

社保养老金替代率我们可以算出是:1020/1500=68%

各位可以照此计算,如果一个目前在职收入越高的职工,其退休后所领取的养老金就会越低,也就是说替代率会越低,

根据国际惯例,养老替代率在60%以上是基本能维持工作时的生活质量的,但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其替代率往往是在30%以下。。。

二、家庭养老,等不起,靠不住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依靠家庭,“养儿防老”。但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形成了“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中国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60后,70后人群面临是:作为最后一代为自己父母养老的但也是第一代靠自己养老的一代人。。。

三、储蓄养老,通胀高,存不住

中国假体ingzui常用的理财方式还是银行储蓄。然而银行银行存款的利率永远落后于通胀率,高通胀就是一个无形的小偷,每时每刻都在侵蚀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下的财富。

四,房产养老,风险大,输不起

前几年,国内各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热,房价节节攀升,这让许多人都开始选择购入房产等待升值,以此作为将来的养老金来源。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庞大、买房市场的日趋饱和、生活成本的显著上升,房地产行业近两年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降温。

因此投资房产不仅需要打的资本投入,而且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旦泡沫破灭,那对于家庭经济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房产并不适合用作昂老规划。

五、保险养老,稳收益,最安心

在完善养老金积累增值机制方面,商业养老保险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其一,商业养老保险具有能勾起增值的机制保障。人身保险产品具有长期增值的特点,中国人寿根据精算原则,谨慎承担养老基金管理责任,以长期稳定的投资策略,保障未来养老资金保值增值。

其二,商业养老保险具有较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我国保险法及相关法规对人身保险公司的经营和监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保险监管部门依法严格监管,将会确保商业养老保险的支付安全。

其三,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满足个性化资金积累需求。人们可以通过购买不同额度的商业养老保险,积累适合个人养老需求的资金,有效保证人们退休后生活水平不下降。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中华民众几千年来的生活期望与基本追求,然而目前的社会现状表明,如果自己不交进行科学鳄梨的养老规划,金色的晚年生活恐怕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投资商业养老保险就是最可靠的选择,也是社会养老保险不可或缺的有力补充!

重疾险有必要选多次赔付吗?认知错了就血亏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规避风险意识的加强,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了。那么重疾险有必要选多次赔付吗?

不少保险公司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地推出了很多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像多次赔付型重疾险就是其中一种。那么我们购置重疾险有必要选择多次赔付的吗?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什么是多次赔付?

传统重疾险,在被保险人因病理赔过一次后,就会终止合同。被保险人因为患过重疾,存在理赔记录,再买重疾险时往往被拒保。为了让理赔过的消费者,还能获得保险保障,不少保险公司推出新的重疾险产品,主打“多次赔付”。不同于传统的重疾险,多次赔付重疾险将疾病分成多组,按组理赔,理赔过一组后,该组责任终止,仍重疾险产品,除了能够提供重疾保障外,还可保障轻症。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理赔次数的升级不光体现在重疾责任上,不少产品轻症可赔付多次。更有甚者,轻疾能赔付三次,重症也可赔付三次。当然,多次赔付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根据赔付次数的增加,保费也会上涨5%-10%不等。

二、多次赔付肯定好吗?

1、疾病分组

很多购买多次赔付型保险的客户,心里想的往往都是如果得了不同的重病,那么都可以从该类保险中获得理赔。

然而,实际上很多产品是会对不同的疾病进行分组的,比如某多次赔付型重疾险将100种疾病分成了6组,每组疾病只会赔付一次。

也就是说,假如小王购买的产品将恶性肿瘤和慢性肝功能衰竭放在了一组,而小王如果在得了恶性肿瘤时进行了赔付的话,那么如果小王再患有慢性肝功能衰竭,将不能再次获得赔付。

2、间隔时间

除了疾病分组之外,很多“多次赔付型”重疾险还会对患病的先后时间间隔进行规定,一般而言,此类产品规定的间隔时间都在180天左右,也有的产品会要求间隔365天。

再拿刚才的例子来说,很幸运,小王购买的产品将恶性肿瘤和慢性肝功能衰竭分成了两组,要求间隔时间为180天,不巧的是,小王在患了恶性肿瘤后,仅仅100天以后就患了慢性肝功能衰竭,这种情况下,他是不会得到第二次赔偿的。

3、理赔条款含坑

好了,那么如果小王购买的保险中,即把恶性肿瘤和慢性肝功能衰竭分成了两组,他患病的时间间隔又超过了180天,那么就可以得到赔付了吧?先别急,有的保险还在理赔条款中给你埋下了坑。

比如下面这款保险的条款:需要在确诊恶性肿瘤的第三年才能赔付10万,第六年则再赔付10万。

然而,有多少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能够在没有足够的治疗经费的前提下撑那么多年?要知道,在患有恶性肿瘤之后,能够撑过2年的都寥寥无几。

三、多次赔付怎么选?

判断多次赔付重疾险产品是否值得买,需要关注多个方面,比如费率、重疾分组情况、间隔期、轻症(包括中症)疾病病种及赔付比例、赔付次数等。仅就重大疾病多次赔付而言,重疾分组情况是判别保障责任优劣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费率关系到是否具有性价比。

根据多次赔付重疾险对重大疾病分组情况的处理,可分为两种:分组和不分组。

重疾不分组:不同种类的疾病可进行多次赔付。比如保100种重疾不分组,但两次或三次确诊重疾的时间有限制,通常是间隔365天。

重疾分组:分组即把疾病分成不同的几组,每组疾病只有一个理赔名额,不同组的疾病才可以多次赔付。

如果想要提升多次理赔的概率,必须尽可能拉低同一组内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①恶性肿瘤单独分组;②增加保障疾病,尤其是6种核心重疾的分组数量。

但是,只要分组就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发生二次理赔的重疾与第一次属于同组,理赔的时候难免会受挫。最佳的选择无疑是不分组多次赔付。

综上所述,多次赔付重疾险保障从优到劣依次为:重疾不分组>恶性肿瘤单独分组且核心重疾分组较多>恶性肿瘤不单独分组。

如果一款多次赔付重疾险,保障较优,且具有费率优势,那肯定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

四、推荐几款高性价比多次赔付重疾险

上面几款多次赔付重疾险都挺不错的,大家可以考虑一下。

五、小结

多次赔付重疾险确实是近几年重大疾病保险的创新,但是并不适合大多数预算有限的年轻家庭。

如果你属于预算较为充足,买到足够的保额毫无压力,家族中有多个病种的既往病史,或者给孩子买保险,那么,建议选择病种分组合理且费率较有优势的多次赔付重疾险。

保险知识汇总,职业女性未雨绸缪 提前规划养老保障


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大,职业女性肩负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在照顾家人的同时,也应该善待自己,未雨绸缪。

为此,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女性,分享她们的养老保障计划和人生经验

中国人筹备退休金主要方式

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人担心养老问题,人们对仅靠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87%的人养老得"靠自己另外攒钱",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大,大多数女性一旦结婚生育,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照顾家庭,影响到事业发展。因而,收入也随之受到影响。而且,许多女性的投资理财意识较差,资产升值速度较慢。现在女性的退休年龄较男性要早,但寿命一般都比男性长,这就需要更多的养老金,保障老年生活品质。

职业女性肩负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在照顾家人的同时,也应该善待自己,未雨绸缪。为避免通货膨胀、失业、重大病患等一系列未来可能出现的养老危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养老规划,是一件人生大事。为此,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数位女性,来分享她们的养老保障计划和人生经验。

鲁隽华:健康就是福

66岁的鲁隽华女士现居北京宣武区姚家井小区,5年前丈夫过世,膝下一儿,两女,儿女孝顺,各自成家立业。

老人的生活来源是老伴的抚恤金和子女每月按时交纳的生活费,她说:"我这一辈子省吃省穿,到老了,没攒下什么钱。老伴生病那会儿,基本上家里的积蓄都用空了,接着又给儿女操办婚事,这几年攒下五六万元留着养老。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我生个病啥的,也需要人照顾,雇人、看病都要花钱。平时我攒点钱,多少是给孩子们减轻点儿压力。"

鲁隽华女士的子女们现在工作和家庭都很稳定,没有太多需要老人操心的事,女儿们曾多次提出要老人搬来同住,但是个性要强的老人没有同意,一来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二来自己的朋友和生活圈都已经熟悉,不愿换环境。

老人无工作单位,也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2007年初,才加入社区医保,一般小病都能报销。老人身体硬朗,每天早上去附近的陶然亭公园早锻炼,吃完晚饭还要出门遛达几圈,原来喜欢抽点烟,打打麻将,最近几年逐渐把这些嗜好都戒了。

"健康就是福啊",老人反复说:"如果生一场大病,社保医疗最多能解决30%,自己遭罪不说,家人也跟着着急。我身边的几个老人常年吃药,去一次医院就要扔个千八百的。"

老人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打算考虑得很清楚,现在每个月除去基本生活,至少能攒下1500元左右的富余,自己打算存10万元钱为自己的后事和医疗储蓄。老人一再强调,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

姜丽萍:养老依赖养老院

在西部地方林业局工作多年的姜丽萍女士,丈夫也是公务员,夫妻俩都已过不惑之年,儿子还在读小学。

谈到养老打算时,姜女士很从容,他们夫妇退休后,每月能拿到现在工资90%以上的退休金,其他的医疗保障等补贴待遇也很齐全。"现在,主要是给孩子积攒教育经费和我们两家父母的养老金,我们俩商量好了,等行动不便了就住进养老院,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存压力大,我们不想给他增添负担。"

姜女士的理财计划是,为了规避通货膨胀,将收入的30%投资风险较低的国债、短债基金、债券基金等稳健型金融理财产品;另外,他们还有一套面积一百多平米的房产,将来也可以以房养老。

姜女士说,除了准备充足的养老金,还要准备养老的精神食粮。到老了要有朋友,有自己的生活,住养老院是一种很好的养老方式,虽然现在许多人还不认同这种养老方式,甚至认为有儿有女的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其实,看看身边很多空巢老人孤独寂寞,还不如聚在养老院每天有人可以一起聊天玩耍不寂寞。

即使到老了,也要不断结识新朋友,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毕竟,快乐是人生至福。

关丽:购买保险预防养老

关丽在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对于养老规划,她颇有想法。

早在1997年,关女士就为自己和全家都购买了保险,"我在民营企业工作,虽然工资不低,但企业没有福利待遇,也没给员工办理保险"。她早早就开始计划养老,保险是她选择的最好投资理财方式。保险既能起到保值升值的作用,也对自己不可预见的未来生活风险起到保护网的作用。

儿子一出生,她就为儿子投资了教育和人寿保险。今年儿子刚上初中,就开始按月领取教育基金了。关女士说,现在每个月为孩子的教育也在做定期的基金投资,等孩子上大学,这笔资金就基本和学费持平了。同时,她也为全家都办理了分红型的养老险,每月2500元缴纳保证金,连续缴纳10年,50岁开始每年能得到逐年提高的分红,今后这份保险分红连带本金也是为孩子留下的一笔遗产。

父母都有单位,而且是北京市民,养老和医疗还算有保障,关女士和妹妹共同负担父母的生活。现在的主要压力是自己的工作不很稳定,一旦失业,就没有任何保障,生活支出会骤然增加。最近关女士还在留意一些信誉好的保险公司新推出来的险种。

关女士说:"选保险,首先要看这个企业是否有良好的赔付记录,其资金是否雄厚;其次,按照自身要求的保障范围和标准,对比各个保险公司提供的品种,哪些条款是最符合自己的要求;同时要结合家庭财务状况,一般日常花销、投资和现金储蓄是3﹕3﹕1的关系。对于保险投资来说,越早给自己投保越划算,随着年龄的增加,投保金的成本也在增加,而投资与回报的比例则相对降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