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还有产品可以买吗?保险条款对“慢性胃病”限制这么多!

2020-02-12
保险条款基础知识 土地被规划还有保险吗 知识产权综合保险条款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有胃病,大部分都是工作原因,不少人也因此想取买保险来保障自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保险对于胃炎也会很多规则,如果不符合那么可能你将无法获得保障!

一、慢性胃病有限制

慢性胃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以及长期的胃部刺激等情况,一般都是长期的胃部问题累积出现的;而急性胃病,主要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突发性,就比如一不小心吃坏了东西。

所以,一般急性肠胃炎,保险的规则是非常宽松的。

而慢性胃炎就不一样了,保险的规定就比急性胃炎多不少。一般根据慢性胃炎的情况,相应的限制也会不一样:

1、慢性浅表性胃炎

一般病情不严重,医疗险和重疾险都是可以投保的,但是如果额外出现胃溃疡、胃出血或胃穿孔的情况,那么医疗险可能不太容易投保,需要选择一些限制比较低的保险了。

2、慢性萎缩性胃炎

这种情况下,胃炎就比较严重了,一般重疾险和医疗险都是限制投保的,即使可以投保也会进行除外责任,就是胃部的疾病医疗不保,其他的病可以保。

具体的胃部情况,根据胃镜的检查结果而定。个人建议,大家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不要把胃部发展到严重的地步,不仅身体有害,到时保险也不能买了。

二、胃溃疡情况多

一般胃溃疡的话,寿险很少会进行规定和限制。但是,重疾险和医疗险有着不少的规定。

1、已经进行过手术

如果已经进行过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无并发症、后遗症,痊愈至今已满2年,复查结果均正常,保险公司可以正常承保。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不属于良性且伴有并发症、后遗症,保险公司会拒保。

2、没有进行过手术

如果没有进行过手术治疗,是单次发病,经药物治疗后痊愈满2年,复查无异常,保险公司可以正常承保。而不属于单次发病,未痊愈且复查后有异常的,保险公司会拒保。

3、重疾险的规定

重疾险中对于胃溃疡的处理情况比较多样,不同的保险产品规定不同。像达尔文1号、守卫者2号,仅单纯性溃疡,且治愈半年以上,就可以投保;而康惠保旗舰版如果有手术治疗,需要病理结果为良性,可以投保。

总的来说,病情的症状越轻,投保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三、胃部复发或并发症情况

复发性的溃疡并幽门螺旋杆菌是阳性或有手术后的其他并发症,通常情况下会增加保费或拒保。若手术治疗成功已2~3年并且没有并发症,可以正常承保或除外承保。

像一些宽松的医疗险,患有胃溃疡,没有出现并发症(出血,穿孔,狭窄,恶变)或被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如果最后一次发病至今达2年以上,则可以投保,否则会对对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及其并发症和后遗症引起的治疗除外承保。

其实买保险,就是为了转移未来的风险。但是,保险公司不可能完完整整的承接所有风险,他们接受的其实是可控的大概风险。

所以,在保险投保前,一般会进行健康告知,了解你身体可能存在的风险,最终确定是否可以投保。这样,对于以后保险报销和理赔,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相关阅读

这几种胃病都可以买保险吗?哪个产品比较合适?


关于胃病,一直是现代年轻人躲不过去的问题,熬夜工作、饮食不规律的年轻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胃病问题。大多数胃病都是慢性的,因此很多人胃出了问题,也只是放任不管。等到真的无法忍受再去医院,才发现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们国家,每年约有40万新增胃癌患者,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那么,得了胃病,该怎样买保险呢?

今天小编,会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个解答。

常见的胃病:常见的胃病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

引起胃病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易传染,这种细菌感染首先会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就会发展成为胃癌。

2、饮食不规律

长期喝酒吸烟,吃过辣的食物,不吃早餐,三餐不规律等,都容易引起肠胃问题。

虽然,很多胃病都不是大问题,但一旦在医院检查出来胃有问题,买保险多多少少会有点限制。

不同的保险产品,对于不同的胃病形态,也有所不同。

保险公司会考虑以下5个因素,来决定是拒保还是增加保费允许购买:

1、被保人的患病时间

2、有无并发症

3、从第一次患病到现在的时长

4、身体是否还有其它疾病

5、治疗后是否存在复发的情况

一、胃炎如何买保险?

胃炎是很常见的胃病之一,按照临床发病的缓急,可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

慢性胃炎又可以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等。

不同的胃炎需要依据胃镜检查来辨别。

急性胃炎一般是饮食不当引起的,比较容易治疗,投保不会有太大的限制,健康告知比较宽松。慢性胃炎限制会更多一点。

从胃炎到胃癌一般都会经历长时间的病变过程,主要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1、低级炎症(慢性浅表性胃炎)2、高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3、肠上皮化生(部分胃粘膜上皮变异成肠道上皮状态)4、异型增生(或叫不典型增生,此时癌变风险增高)

第一阶段主要有胃痛、胃酸等症状,听从医生对症治疗,如消除幽门螺杆菌、降酸等。

第二、三、四阶段进入胃癌“癌前病变”阶段,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小编挑选了几款重疾险做了智能核保要求对比:

其中,超级玛丽旗舰版,海保芯爱重疾,对于胃炎的要求稍有些多,一共有5条,5种情况,出现其中任意一种,都不能正常投保。

同理,光大永明公司旗下的其他产品,如嘉多保、达尔文超越者,对胃炎的要求也是一样的。

复星联合公司的几款产品,如达尔文一号、康乐一生2019、备哆分1号,对于胃炎的要求较为宽松,只要未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就都可以正常投保。

另外,一直以来的网红产品,百年康惠保旗舰版,同样对于胃炎的要求也很宽松,只要满足未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就可以正常投保。

医疗险产品,对于胃炎多为“除外承保”。

因为普通胃炎就很容易上医院花钱,因此部分医疗险会对胃炎做除外,不至于赔付过多。

一般的胃炎可以投平安e生保、复星联合的乐享一生。

如果有胃出血、穿孔等异常情况,是难以通过一般的医疗险,可以考虑好医保。只要 2 年内没有住院、手术或连续服药 30 天以上的情况,可以除外承保。

二、胃溃疡如何买保险?

简单来说,胃溃疡就是保护胃部的黏膜受损,经过胃酸的侵蚀引发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非常相似。

因此在智能核保的时候,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种疾病通常都是放在一起的。

小编选了几款重疾险做了对比:

其中,超级玛丽旗舰版与芯爱重疾险,对于胃溃疡的要求是最多的。

复星联合公司的几款产品,依旧较为宽松,只要被治愈,且幽门螺杆菌已被根除,就都溃疡正常投保。

昆仑健康保2.0在胃溃疡方面的要求,会比康惠保旗舰版要宽松一些。

医疗险同样对胃溃疡的要求会比较严格。

其中,微医保对于胃溃疡的要求是最为宽松的,只要满足未手术,且无贫血、出血、梗阻、恶变,末次发病距今≥2年,就可以正常投保。

平安e生保分为手术和未手术两种情况,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正常投保。

而尊享e生2019和好医保,对于胃溃疡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即使符合条件,也仅仅是除外承保。

因此,在医疗险的选择上,微医保或许是最优选项。

三、胃息肉如何买保险?

胃息肉,一般指的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一般不会引起不适的症状或体征,大多数不会发生胃癌,个别也可能会癌变。

对于胃息肉来说,只要治愈,买保险就不是大问题。

超光大永明公司的几款热门产品、海保芯爱重疾险,还有老牌网红康惠保旗舰版,对于胃息肉都只有一个要求:病理结果为良性,即可正常投保。

复星联合的产品也很宽松,只要手术治疗满1年,且病理结果为良性,非管状腺瘤,即可正常投保。

几款产品之中,昆仑健康保2.0对于胃息肉是最为严格的。

另外,对于胃息肉,微医保和平安e生保是比较宽松的。

四、总结:

胃病的主要诱因,就是饮食问题,还有幽门螺杆菌。

因此平时在饮食方面,需要多多注意,除了少喝酒、少抽烟、少吃辛辣食物之外,还得注意食物卫生等等。

得了胃病买保险,定期寿险与意外险,基本没有大影响。

但在投保重疾险与医疗险时,需要注意不同产品的智能核保要求,挑选最为宽松的产品投保。

胃病影响买保险吗


十人九胃病,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和高发病。随着近些年胃病的愈发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加重视起来。通常胃病的一些症状表现为: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反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若是发现诸多不适症状,没有及时治疗,就容易发展为胃溃疡、胃穿孔、胃出血等疾病,严重时会出现呕血、黑便甚至恶化成癌症。

想必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若是一旦罹患肝、胃、肺这三大癌症,不仅不易治愈,还会造成患者严重的身心创伤,并且治疗费用也是一笔极其不菲的数目。所以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在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幽门梗阻等。(其中,很多与胃相关的疾病,都是幽门螺杆菌(HP)在作祟!这种病菌是目前已知的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大部分采用三联疗法都可很快治愈~)

急性胃炎,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

慢性胃炎,也就是我们胃部最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主要分类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者有时也会同时存在;

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于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溃疡;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个看似并不严重的胃病,在购买重疾险时会不会成为“绊脚石”?康惠保旗舰版重疾险健康告知内提到,若是两年内曾患有轻微的胃肠炎,并且已完全康复的可不用告知。

啥意思呢?再说的具体一些就是:

① 如果你平时只是会有胃痛症状,但是还未发展到去医院检查、治疗阶段也没有相关诊断结果,投保则不受影响。

② 若是曾因胃痛等相关疾病,去医院挂号检查过,且有相关诊断结果,截至目前也未去复查,未完全康复,在购买前,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下复查,拿着复查的结果进行一下智能核保。

切记不要因不确定、侥幸心理等,隐瞒或不告知既往症,这样即使成功投保也会影响日后出险理赔的哦~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周围环境因素也诸多变换,无论是压力山大的学生群体,还是白领小哥哥小姐姐们,由于学习、工作而导致精神紧张、且时间偶有不定时、饮食不规律等原因,经常会引起胃酸增多、胃肠功能紊乱、胃分泌功能失调等症状,久而久之就会破坏正常的胃肠功能,导致胃痛、胃病的袭来。

保险种类这么多:到底先买哪个?小编给了3个建议


随着保险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对商业保险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仅是国家大力宣传的功劳,也是800万保险营销代理人的功劳。

最近有网友留言问:商业保险有很多险种,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什么的,到底先买哪个?这其实是很多大众都会碰到的问题。

先说结论:经济条件允许下,这四种一起买。

那么,如果我目前经济条件不允许又该怎么办呢?来看看下面三种建议。

第一个建议

第一个要配置的是医疗险。我们知道,社保是最基础的保险,而且有起付线,报的少,治疗癌症所需的化疗费、靶向药物费用是无法报销的。

但是商业医疗保险涵盖了大部分重大疾病及恶性肿瘤,社保没法报的它都能报,弥补了社保的不足。现在的重大疾病治疗费用是非常昂贵的,对普通家庭来说,一场大病就能让辛苦大半辈子的家庭回到解放前。

60%的人,在人生的最后28天里花光了60%的家庭积蓄。什么床最贵?一定就是病床!

第二个要配置的是重疾险。重疾险不仅有医疗保险的补偿报销功能,又有补偿收入损失的功能。

因为得了重疾,除了会花很多医疗费,还会有无法工作导致的收入损失、康复费、营养费等。

父母放弃工作来救自己得了白血病的孩子这种新闻我们还见得少吗?他们不仅缺少治疗疾病的钱,还缺少父母放弃工作的损失、孩子以后的康复费等。但是有了重大疾病保险,能大大降低这种家庭的经济损失,不至于因病返贫。

第三个是意外险。意外险是寿险的一个特殊情况,因为它是遭遇了意外之后才进行补偿,但是人生其实因为意外死亡的比例还比较低的,主要还是疾病死亡比例比较高。

意外险并不能替代健康险,但它价格便宜,18岁和30岁的保费都差不多,只需几百元,就能买到100万-200万的保额。

第四选寿险,是因为可以作为遗产,给后人留下一些资金,让他们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比如家里的顶梁柱倒下身故,如果买了寿险,就会留下一笔巨额钱,帮助家人还房贷、车贷以及抚养老人和小孩。

第二个建议

每个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职业,他的需求侧重点会不一样。

比如你40岁了,那么重疾在40岁以上发生率会非常高。

而且重疾的治疗费用也是在逐年增长,所以用确定的钱去买重疾险,以后万一得了病不至于太被动。

比如你是经常出差人士,需要搭乘飞机,大巴,火车等,花几十、几百块钱就能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保额。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意外险是首选的。

第三个建议

意外险先买。意外险保费便宜,仅需几百块钱。现如今,意外事件无处不在。比如你走在路上,一个花盆掉下来。开车在路上,你遵守规则,别人瞎开车,容易出现事故。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车子都买了保险,难道你连车都不如吗?

写在最后

其实,其实大家可以发现对于保险的购买顺序,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收入不同、资产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责任不同、价值观不同。各种不同都会影响对保险的判断。

像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更多是“利己”的保险,重疾是确诊后给自己治病,百万医疗险是自己先花钱后报销,最大的受益人是被保险人本人。

买保险是非常具有个性化的行为,就像医生对症下药,裁缝量体裁衣,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小编给大家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建议:对于手头拮据,不想每年花几千上万的人来说,买一个几百元的百万医疗险是最好的。

等待期,一次性保险真的不保险,这么多坑!你还敢买?!


最近,有朋友问小编:我想买保险,有没有那种一次性的保险呢?

对于朋友们提到的一次性保险,有两种释义:

1.是指保障全面的保险(什么都保障其中);

2.是指一年期的保险。

对于这两种释义,小编挨个说。

买什么都保的保险产品好不好?会不会更省心?

很多人喜欢一劳永逸的事情,小编也不例外。比如在淘宝买个东西,总想着在一家店,把想买的东西全部买完。相同的,面对保险,也是希望一款保险就什么都能保,自己不用在操心多看多选产品。

对于这样的想法,保险市场上是有这样的产品的。但小编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真的买了这类产品,可能要花费很多冤枉钱。是因为这类产品,保障项目非常全面,意外、医疗、重疾、身故等项目都涵盖,但每一个保障项目的保额却非常低,对用户来说,大多起不到真正的保障作用,甚至有些保障是共用保的额,你以为你买了两项甚至更多项的保障责任(加起来120万),其实,只赔付了其中一项(30万),保险合同就终止了,不觉得太坑了吗?

同时,把多项保障责任打包在一起卖,我们认为会比一个一个买便宜,有这种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保险公司不是零食店,这样卖,会更贵,我们付出的保费更多,而得到的实际保障的作用却很少,某安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此为噱头,促使用户购买。

1年期的保险,买了真的保险吗?

关于1年期保险,小编说这几点:

1.1年期(短期)的保障时间有限,年龄有限制

短期保险的一般承保年龄不会超过60岁。然而60岁正是步入老年,疾病高发,风险系数较高的年龄,我们自身更需要保障,这个时候保障终止,没了,不觉得买得更亏吗?

2.续保上得不到保证

1年期的短期保险一般都不含保证续保条款,就相当于你的保障说没就没了。即使有可续保条款,一旦保险公司亏了,下架停售了,续保更不可能了!

3.算算等待期

健康险都有等待期,有长有短,一般健康险的等待期在30天、90天或180天不等。如果每年都重新购买1年期的短期保险,除掉等待期(保险公司免责期)的时间,保障也就没几天,又有啥大的作用呢?

4.核保程序很严格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我们在线下购买的保险产品大多是长期保险,而线上的产品短期型保险占大多数,也就意味着核保也在线上进行。而互联网保险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核保策略,有一项健康告知不通过,则不能投保。

小编·小结:

什么都保的保险的死穴是:什么都保,保额不高,保费很高,不适合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

一年期保险的死穴是:停售和不保证续保;目前医疗险和意外险是最常见的短期险,重疾险也有一年期的;寿险通常是长期险。

所以小编的建议是:买短也买长,保险也要长短搭配。趁着健康、年龄小,长险也该买起来!

1)每年整理家庭保单,记住各个保险到期日期,及时续保续费;

2)保障得全面,寿险、意外险、医疗险和重疾险一个不能少,尤其是重疾险和意外险;

3)保额少的要加保,将停售的产品及时更换其他保险。

内容就差不多就说到这里了,还有几句话想告诉大家:

关于健康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大家在购买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

比如:这款产品好不好?适不适合我?这个疾病保不保?我能不能买?有什么限制吗?等问题。

关于身故保障,尤其是寿险,大家在购买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该给谁买?不该给谁买?买多少?最高限额是多少?什么产品最适合?等问题。

大家对保险有任何问题和疑惑的地方,都可以联系小编,小编立马回给予解答哦。

重疾险中的“中症责任” ,也有这么多讲究?


这两年来,不管是保障责任上,还是费率上,重疾险一直在不断优化、升级、突破。从最初的只保“重疾”,发展到保“重疾和轻症”,再到如今的中症责任的竞争,保障确实越来越全面,但是也增加了分辨一款产品好坏的难度。

之前,小编在《轻症并不轻!重疾险中的轻症该如何挑选?》中,详细分析了轻症的挑选技巧。今天我们来看看重疾险中的“中症责任”如何挑选?哪些中症是比较实用的?

一、什么是中症?

大家都知道,重疾是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轻症,通常为重大疾病的早期状态或较轻症状,虽然没有达到重疾的理赔标准,但其实比我们普遍认知的“小病”要严重得多。

而中症就是介于轻症与重疾之间的疾病症状,具体的病种和条款与轻症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由各家保险公司自行定义,有的宽松,有的严格。一般保险公司在设计中症的时候,会考虑两个方面:

1、轻症提档

把部分发病率较高或治疗费用较高的轻症,直接归类到中症里,提高了疾病的赔付比例。

2、重疾降档

按疾病严重程度再进一步细分,比轻症严重,但没达到重疾的程度,归类到中症里,这样降低了重疾的理赔门槛,增加了赔付次数。

举个栗子,某重疾险产品A在100种重疾和35种轻症之间设定了20种的“中症”疾病。其中,“脑中风后遗症”虽然被定义为“中症”疾病,但事实上跟其另一款产品B的“轻症”理赔定义相差无几。不过,若以“中症”来赔付,那么赔付额度就从轻症的25%提升至50%,这就相当于提高了部分疾病的赔付额度。

目前,行业大部分重疾险赔付的标准是这样制定的:轻症的赔付额度通常在20%-30%之间;中症的赔付额度是50%;重疾的赔付额度是100%。所以,中症保障的引入,丰富了保障内容,但是也要注意,保费或许也会跟着上涨。

二、高发中症

既然中症非常有意义,那该如何挑选呢?小编主要看两个方面:高发中症的数量和理赔定义、赔付方式(是否存在分组、有无间隔期、是否共用保额等)。

1、高发病种数量和理赔定义

目前各家公司的中症数量普遍是 20 种、25种,但每个公司对中症的定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比中症病种,要结合高发轻症来看,同时涵盖高发轻症和中症越多,肯定是越好的。

以「康乐一生2019」和「桐心守护」为例,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两者都保障像中度脑中风后遗症、中度急性心肌梗塞、大于15%的面积烧伤、中度阿尔茨海默等比较常见高发的疾病。但是,就算是同一种疾病,条款定义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各家公司赔付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如听力严重受损和脑膜炎后遗症,在「桐心守护」中为中症,可赔付50%保额;在「康乐一生2019」为轻症,可赔付至少35%的保额(其轻症赔付分3次,按照35%、40%、45%的保额递增赔付);

如胆道重建手术,在「桐心守护」中为中症,可赔付50%保额;在「康乐一生2019」为重疾,可赔付100%的保额。

所以,中症病种中,涵盖高发轻症和中症的数量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提升获赔的比例。除此之外,理赔条件也很关键。

对比后会发现,「康乐一生2019」定义更严苛一点,因为它还有限定条件:因糖尿病并发症引致的单足解除不在保障范围内。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一款产品的好坏,不能只强调一个病种的理赔宽松,也许这个病种宽松了,其他病种严苛,关键还是看自己,如果你在意老年痴呆症的保障,那么就选择中度阿尔茨海默症保障条件比较好的,比如家族有心脏病史的,就主要看重心脏相关疾病的赔付条件就可以了。切勿人云亦云。

2、赔付方式

① 先看赔付比例

轻症、中症和重疾赔付比例的关系是:重疾(100%)》中症(50%-60%)》轻症(20%-40%)。

以「桐心守护」为例,脑中风后遗症是非常典型的疾病,轻症、中症、重疾对应的疾病情况非常清晰。

假设没有中症,临床表现没有达到重症设定的门槛,但属于轻症当中比较严重的情况,那也只能获得30%保额的赔付,而实际的疗养和治疗费用却比一般轻症情况高出许多。所以,附加中症在一定程度上很实用。

② 再看赔付次数、间隔期和是否共用保额

赔付次数越多越好。大多数产品的中症赔付2次,有的则赔付1次,如「安享人生多倍保」;

无间隔期最好。大多数产品没有时间间隔的限制,少数有间隔期,如「长生福优加」,两次中症赔付之间需要90天的间隔期。

额外赔付最好。目前大多中症都是额外赔付的,但也有些产品的中症保额会占用重疾保额,这就有些鸡肋。比如「康瑞保」

小编总结

中症保障的引入,毫无疑问提高了部分疾病的赔付额度,但也要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

如果在附加中症的情况下,产品整体费率波动不大,咱们可放心买;如果波动较大,就得想一想了,毕竟重疾险的核心保障应该是重疾。

买保险是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的范围内配置合适的方案,首次买保险,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做一定的取舍,保额、保障内容、保障期限,全都做满很难。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为什么不同保险公司,保费价格差这么多? 是不是大公司更好?


最近接触了很多有购买保险意向的小伙伴,都会有同样一个困惑:为什么两款保障责任基本相同的保险,价格却有非常大的差距?

甚至很多人经常听到保险行业的代理人在说:每家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率和条款都是在保监会的监管下的,大家价格其实都差不多,责任也差不多,事实真的如此么?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保险公司的那些事儿。

1、价格差异的原因

2、挑选保险公司常见的误区

3、选公司还是选产品​

一、价格差异的原因

保险产品定价的差异主要受成本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其中保费成本主要由风险保费、运营成本、预留利润这三个部分组成。

(1)风险保费

风险保费是针对保险产品保障的责任,通过一系列风险指标来计算得出的数值,每个公司都会有自身的精算师团队来计算。一般情况下同样的保障责任,“大”公司和“小”公司计算出来的风险保费差距不大。

(2)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涉及宣传费用、渠道费用、人力成本等。“大”公司为了维持品牌形象及拓宽市场,不仅花重金宣传品牌及其产品,还会拓展代理人、经纪公司、网销、电销这些渠道一同协助销售产品。而公司人力成本方面,保险公司也和其他公司一样,需要各个职能部门保证公司的运作。“大”公司设立的分支机构多,组织架构庞大,自然也就增加了人力成本。

所以“大”公司对比”小“公司,运营成本必然差距很大,逐步拉开”大小“公司的产品成本差距了。

(3)预留利润不同

我们知道不同的公司在销售的时候策略是不同的,有的喜欢高举高打,而有的喜欢薄利多销。保险产品的价格,还取决于保险公司的预留利润期望值。争夺市场时,减少预留利润,降低商品价格。占有市场后,增加预留利润,提高商品价格。

保险公司在定价时也会考虑市场的需要,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市场定位就是要拓展市场,提高保费规模,定价时通常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这样预留利润就会减少。而一些成立较早的公司,有规模庞大的代理人队伍,利用品牌优势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赚钱的机会,这也会反映在保险定价当中。

二、挑选保险公司常见的误区

(1)大公司的产品更可靠

由于多数人对保险认识不深,经常用“大小”来衡量保险公司,普通人眼中的大公司往往是根据周围网点和广告宣传力度来判断,比如平安、人保,就是人们眼中的大公司。

这些老牌保险公司成立的时间较早一些,但规模大小并不是判断公司大小的依据,保费收入、注册资本等都是需要考虑的。比如工银安盛人寿,很多人没有听过,但它的背景也很强大,注册资本37.05亿元,中国工商银行、AXA安盛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强强携手打造,不容小觑。

(2)小公司非常容易倒闭

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是非常难的,包括:最低资本不低于两亿的要求、管理层选拔非常严格、必须有切实可行的筹建方案等。

即便成立了保险公司,还要接受银保监会的各种监管,这就像给保险公司加上了一道道紧箍咒,保险公司作为社会的稳定剂,国家其实比我们更担心它的稳定性。

小编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发生过保险公司破产的事情。

贵的保险就是好的产品小编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很多人喜欢用价格去衡量一款产品的优劣。其实这是非常不理性的。要知道,不同产品保障内容差异还是很大的,买保险不能只买贵的,一定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保障,适合什么样的产品,闭着眼睛只买贵的,花冤枉钱却得不到好保障的概率比较大。

三、选公司还是选产品

(1)看中公司品牌

有不少人会因为保险公司名声比较大,来选择该保险公司的产品。而实际情况是,该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责任并不切实,价格也不合适,更是通过保险责任的杂糅,扰乱整体思路,卖出高价。比如某款几乎全网讨伐却依然卖成爆款的“完美型”保险,看上去上天入地无所不包,实际却坑到不行。但在代理人的努力下依然卖到手软。理由很简单,很多老年人认为,这家公司牌子大,可信,不管是什么产品,买他们家的准没错。

(2)看中产品本身

一些新兴的保险公司或者比较小的保险公司,公司的牌子并不响亮,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可能根本都没听说过,但是推出的产品责任实际,价格合适,健康告知宽松,免责条款少,理赔更容易。

总结:

中国有近200家保险公司,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开一些,那么选择空间会极大。很多公司都会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如果放下保险公司品牌不看,其实有很大概率挑选到性价比高的产品。

为什么意外险比寿险便宜这么多?二者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在投保时都会犯迷糊,都会觉得意外险比寿险便宜,想用意外险代替寿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意外险跟寿险到底有什么区别?可以直接替代吗?

一、意外险和寿险的区别

先分别介绍一下两者的保障责任:以50万基本保额为例

1、意外险

(1)意外身故/伤残:

意外导致的身故,直接赔50万;

伤残按等级比例赔,比如伤残等级鉴定是5级,就赔25万。

(2)意外医疗:

因为意外导致的治疗费用可以拿发票报销。

(3)意外住院津贴

意外住院了,可以补贴几百块一天。

(4)其他

例如,交通意外额外赔付之类的。

要注意:意外险的理赔范围是外部的、突如其来的、剧烈的、非主观的原因,导致的保险理赔。

常见的猝死、高原反应、中暑、疾病身故这些是不赔的。

2、寿险

常见的寿险责任有:

(1)身故:

意外和疾病导致的身故。

(2)全残:

意外和疾病导致的全残,属于伤残等级的最高级,比如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而寿险的理赔范围是:包括意外和疾病导致的身故、全残,猝死也是可以赔的。

二、为什么寿险比意外险贵

眼尖的朋友会发现,小编画的圈比意外险的圈要大得多。

保费跟概率直接挂钩,发生概率越大,保费就越贵。寿险发生的概率比意外险大,自然就更贵了。

有的朋友说,可是新闻经常报道意外事件啊。

虽然我们新闻听到的是意外情况比较多,某某地方发生交通事故,5人去世,10人受伤。但其实在医院离世的人更!多!像某某医院又有几个癌症患者去世了,没有新闻价值, 自然就不报道了。

三、意外险能不能代替寿险

大家知道,身故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意外险只赔因为意外导致的身故情况,显然覆盖不了我们对于身故赔偿的保障需求。

如果身上有债务、小孩抚养/教育、父母赡养责任的朋友,一定要先考虑寿险。

对于还没有以上责任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份了。若孑然一身,也可不考虑身故赔付。

预算极其紧张的家庭,暂时用意外险来充当一下寿险责任,但长期来看,一定要及时配置够寿险。

最后总结:

1、意外险和寿险有重叠的部分,但寿险的保障范围更广;

2、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小、概率小,所以比较便宜;

3、意外险满足不了非意外身故的保障需求,但能不能代替寿险,看个人责任或预算空间。​

如果有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在线咨询客服。​​​

保险条款,误读保险条款 “手术”官司败诉


法官提醒公众,在选择保险时,务必详细阅读合同,不要用一般常识去理解保险条款

2003年,陈先生因心脏问题做了一个小手术。身体康复后,陈先生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却遭到拒绝,而症结居然出在“手术”二字的含义上。

2000年12月8日,陈先生购买了太平洋安泰的“全福还本养老寿险”,附加住院医护补贴终身保险、手术补贴定期医疗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依据附加手术补贴定期医疗保险规定,合同有效期内,保险人因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或残疾,经医院医师诊断,必须接受且已经接受手术者,保险公司同时给付手术医疗补贴1600元、其他医疗费用补贴1600元、医疗补贴800元。

2003年8月11日,陈先生因心律失常入院,进行了手术。陈先生根据当初的保险条款向太平洋安泰提出理赔要求,遭拒绝。由此引发一场保险官司。

法庭上,保险公司称,在合同的第15条有一个“释义”:手术是指1997年6月颁布的《上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收费标准(汇编)》中所列编码为21001-25413的手术项目。

而陈先生所做的是肺静脉电隔离术,属于射频消融术的一种。在1997年6月颁布的《上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收费标准(汇编)》中,射频消融术的编码为13717,不在21001-25413之列。

陈先生认为手术是一个医学概念,任何人都能理解。“手术是指医生用刀子、剪子、针线等医疗器械在病人身体上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陈先生引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这一解释为自己争辩,他认为自己的情况符合词典的权威解释。

为此,陈先生要求保险公司给付合同中约定的保险金4000元。

浦东法院审理后认为,保险合同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第15条关于手术的释义是保险公司在拟定保险合同条款时对保险责任范围进行的限定,条款意思明确。据此,法院判令陈先生败诉。法官点评:

法官指出,在陈先生签订的保险合同上载明:“投保人认真阅读了‘投保须知’,已经了解保险合同条款的内容,并充分注意到其中的责任免除条款。”从这起纠纷来看,陈先生当时很有可能没有仔细阅读合同,但是一旦签字就发生法律效力。法官提醒公众,在选择保险时,务必再三阅读合同,不能放过任何细节。与此同时,不要用一般的常识去理解保险条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