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提前退休须注意 保险养老规划要称早

2020-05-29
退休保险规划 保险提前规划 为何要做好保险规划

一方面是对于退休生活的过分乐观,一方面是对于养老资金的消极储备,现代中国人的养老观念中充满矛盾。根据全球第二大保险公司法国安盛集团(AXA)最新调查显示,作为全球最希望“早退”的人群,平均希望在53岁就可以退休的中国受访者中,却仅有37%的在职人员已经开始积累退休财富,远低于54%的受访国家平均水平,而且,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退休收入应该主要由政府来提供,仅有66%的在职人员意识到个人也应该承担退休金筹备的责任。

养老金来自何方?

虽然养老储备观念已经开始普及,但大多数中国人仍没有明确的养老资金储备计划。在安盛的调查中,大多数中国受访者把退休收入的责任推给了政府,希望依靠社会保障来保障晚年生活。而事实上,目前社保的保障范围也仅覆盖了全国15%左右的人口,且社保“保而不包”的特点也给其养老功能打上了一个问号。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目前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已经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据记者了解,到2006年12月底,广州市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账户结余-67.21亿元,空账率33.40%。且不说实际个人养老账户中的空账问题,仅是这项改革就使得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缴费比例减少3%,将直接造成退休后的每月养老金的减少。

尽管3%的调整对每个人的具体影响并不相同,但是对越年轻的人来说,影响越大。因为每个月入账的减少和累积时间的拉长,复利的因素被不断放大。在综合了通胀等因素后,调整后的养老政策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未来每月基本养老金的减少额可能达到1000元左右。此外,养老政策的调整对收入越高的人群来说,影响越大。因为收入越高,被划入统筹的绝对数字越大,将来的养老金向社会平均线倾斜,造成退休前后收入的反差越大。

养老金需要多少?

大部分希望通过社保渠道养老的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依靠这种保障途径可以获得多少退休收入。那让我们计算一下:以23岁的张小姐为例,在广州一家企业上班,目前月工资大概是4000元,拥有社保、医保。

以4000元税前月收入计算,假设张小姐的工资按照4%的速度增长,计划53岁退休时,其每月可以有10253元收入。扣除失业保险(1%)、医疗保险(2%)、养老保险(8%)、住房公积金(8%)和个人所得税(1025元)后的收入为7280元。预计退休时,她可从社保领取养老金1989元,相对于退休前月工资总额7280元,退休后社保养老金替代率为27%左右。对于养老金的数额,主要评价原则是以生活质量不因退休而受到影响。从理论上讲,一个人退休时的工资替代率应达到在职时工资的80%,就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准。目前,社保的替代率不到30%,只能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准。如果想确定需要多少钱才能安稳养老,可以参照工作所在地的平均收入来测算。比如,目前广州市月社会平均工资为3020元,假设按照4%的速度增长,30年后广州市社会平均工资为7741元,那时如果退休能领到6193元(7741元×80%),就基本可以满足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需要。当然,具体的数额还要根据个人的收入水平确定。

商业养老保险做补充

通过社保渠道可以获得的养老收入如果不足以维持稳定的生活质量,剩余的部分要如何补足呢?商业养老保险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仍以上文张小姐的收入为例,53岁退休时的社保可以提供养老收入为1989元,而充足的额度应该为7280元×80%=5824元,缺口为3835元。在不考虑通胀的情况下,假设要养老到80岁,则需要补充的养老金总额为115万元(3825元×12个月×27年)。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额度,占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40%为宜,所以至少投保29万元至46万元的商业养老保险是比较合适的。其它缺口资金可再通过银行储蓄、固定资产投资(如房租)等实现。

目前市场上有养老功能的保险大致可分为传统型、两全型、投连型和万能型几类产品。传统型的预定利率是固定的(2.5%),以年金产品居多,在日后什么时间领,能领多少钱在投保时都可以确知。两全型,则指生死两全保险,保障和储蓄功能同在,满期生存一次性还本(或返还保额)。这类产品多带有分红功能,对抵御通货膨胀有很好的作用。投连型,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收账户管理费,盈亏全由客户负责,可以说风险与收益同在。万能型,保底收益一般在2%-2.5%,浮动利率空间较大,保险公司收取保单管理费、初始费用等,适合长期投资,一般在5年以上可以看到收益。

这四类产品相对而言,传统型和两全型养老回报额度较为确知,投入较少,适合一般工薪阶层;而投连型和万能型由于投入较多,适合投资意识较强,高收入人群。

相关知识

为提前退休做好准备 丁克家庭的理财规划


对于一个投资性资产仅占家庭总资产不到1%的丁克家庭而言,想要提前退休,同时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他们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呢?对于两人家庭,在保险方面需要侧重哪些保障呢?

丁女士今年36岁,从事房地产开发咨询工作,每月的月收入有15000元,先生39岁,每月的收入有10000元。夫妻俩过着幸福的两人生活。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提前退休,并且有足够的资金养老。

收入稳定衣食无忧

每月收入25000元的丁女士和先生,每月的支出比较稳定,一些固定支出项目主要是:餐饮约2000元;自备车加油、停放和维护费1500元;购置衣服、娱乐消费等约3000元。另外,丁女士算了一下每月分摊的医药费、保健费约200元。现在他们的自住房还欠一部分银行贷款,每月需还1000元,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压力。每月总共可以结余17300元。

年度性收入方面,两人年终奖有20000元,而存款、债券利息方面,丁女士大致估计了一下,约有10000元左右。年度支出方面,人身保险保费每年6500元,另外每年财产险(车险)费用为3000元。所以,年度性收入共可以结余20500元。

少量资产进行投资

丁女士家庭的资产分布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即投资的部分仅占到所有资产的1%。她和先生选择了将资产集中在存款和房产两项,其中现金及活存有4万元,定期存款有14万元。由于这些存款是分批存入的,期限也不同,所以利息方面只能估计为1万元。他们还拥有债券1000元。在房产方面,他们的自住房产价值100万元。另外,2年前妹妹投资房产时,丁女士入伙了2万元,虽然不多,但等到房产出租或是卖出时,也会有一笔收入。

丁女士唯一的投资是1个月前购买了1万元的股票型基金。她希望进行一些风险较小的投资,以保障在月收入可能不如现在的情况下,家庭资产还能保值增值。

丁女士和先生都购买了同款的终身寿险(分红型),各项保额均相同,主险为2万元,分红为每3年一次,每次1600元,直至终身。附加的重疾终身保险保额4万元,另外还附有一年期的住院医疗综合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最高限额均为1万元。

理财目标围绕退休

丁女士说,现在的工作虽然稳定、收入也高,但是比较辛苦,她和先生想在45~50岁退休。这样算来,夫妻两人还有10年左右打拼的岁月。如何让辛苦钱更好地增值,以保证退休后生活质量不下降,同时还可以每年外出旅游呢?另外,双方父母现在都步入老龄,照顾他们的费用也需要保证充足。

由于现在没有参与股市,基金市场也只是购买了一只股票型基金,要实现退休无忧的愿望,该如何调整呢?

另外,由于夫妻两没有子女,那么养老的费用,特别是医疗费用肯定要早作打算,现有的保险是否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

每月收支状况 (单位/元) 收入 支出 本人月收入 15000 房屋月供 1000 配偶收入 10000 基本生活开销 6500 其他收入 医疗费 200 合计 25000 合计 7700 每月结余 17300 年度收支状况 单位/元 收入 支出 年终奖金 20000 保费支出 6500 存款利息 10000 其他支出 车险3000 合计 30000 合计 9500 年度结余 20500 家庭资产负债状况 单位/万元 家庭资产 家庭负债 活期及现金 4 房屋贷款 9 定期存款 14 其他贷款 0 基金 1 债券 0.1 股票 0 房产(自用) 100 房产(投资) 2 黄金及收藏品 0 汽车 10 合计 131.1 合计 9 家庭资产净值 122.1

专家建议一:资产配置分析和理财建议

一、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丁女士的家庭资产总额为131.1万元,其中自用资产(自用住房和汽车)110万元,占总资产83.90%;生息资产(包括存款、债券、股票、基金)19.1万元,占总资产的14.57%;投资型固定资产(合伙买房)2万元,占总资产的1.53%。

从丁女士家庭的目前状况来看,主要问题在于资产结构不合理,自用资产比重过高,生息资产比重较低,大大制约了她通过配置组合提高家庭资产增值的速度。

丁女士家庭的优势在于现金流充足,每月结余达到17300元,每年度也有2万元出头的结余,其家庭财产增长主要通过工资收入积累。

二、理财目标分析

丁女士的目标相当明确:准备提前10年左右时间退休,并且在退休之后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因此,整个配置规划的核心就是退休规划问题,让丁女士家庭在退休时有足够的退休金维持今后生活。

丁女士今年36岁,她的先生今年39岁,他们家庭的主要财务情况如下:

年度收入 32万元 年度支出 11.14万元 年度结余 20.86万元 净储蓄率 65.2% 期初生息资产 19.1万元

其中总收入包括双方月收入和年终奖金;总支出包括基本生活开销、医疗费、保费、车险等;生息资产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基金、债券等。

假设丁女士10年后退休,期间家庭收入平均增长率为5%,支出增长率为5%,生息资产投资收益率为7%;退休后支出不变,支出增长率为3%,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通过演算后可得丁女士家庭未来生涯仿真表如下(单位:万元):

生涯仿真表 几年后 年龄 年收入 年支出 退休金储蓄 投资收益 退休金结余 1 37 33.60 11.69 21.91 1.34 42.34 2 38 35.28 12.28 23.00 2.96 68.31 3 39 37.04 12.89 24.15 4.78 97.25

9 45 49.64 17.28 32.37 20.76 349.63 10 46 0.00 17.28 0.00 13.99 363.61 11 47 0.00 17.79 0.00 14.54 360.36

32 68 0.00 33.10 0.00 3.36 54.22 33 69 0.00 34.09 0.00 2.17 22.29 34 70 0.00 35.12 0.00 0.89 -11.94

从上表可知,在丁女士70岁的时候,她和丈夫的退休金结余不足以应付每年的生活支出。

三、家庭资产配置及规划

要解决丁女士家庭的养老费用缺口,必须从多个方面切入。

首先要将当前的家庭资产归并盘活,可以考虑撤出投入合伙买房的资金。从丁女士投入的时间来看,2006年初投入的这笔资金应能达到100%的收益,回收4万元。同时,由于丁女士属于稳健型投资者,其投资收益期望和目前的贷款利息相差无几,建议其将9万余元的贷款提前还清。

丁太太和她先生都是上班族,工作繁忙,因此建议他们以买开放式基金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式。根据其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于回报的期望值,可以以稳健型配置为目标,力求在风险相对较低的前提下使年化收益率达到8%左右。

根据目前的市场状况,丁女士不妨适当投入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作为积极配置,同时搭配债券型基金作为稳健配置平衡收益和风险。购买基金的数量可以在3至4只,方便管理。

在投资方式上,主要运用定期定额的购买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摊低成本,降低风险。最后,由于丁女士比较年轻,未来的生活道路相当漫长,建议丁女士推迟2年时间退休,积累足够的财富应对将来的退休生活。

我认为,可以对丁女士的家庭财务状况进行适当调整,经过调整后的丁女士家庭主要财务情况可生涯仿真表如下:

年度收入 32万元 年度支出 9.94万元 年度结余 22.06万元 净储蓄率 68.94% 期初生息资产 14.1万元

生涯仿真表(单位:万元) 几年后 年龄 年收入 年支出 退休金储蓄 投资收益 退休金准备 1 37 33.60 10.44 23.16 1.13 38.39 2 38 35.28 10.96 24.32 3.07 65.79 3 39 37.04 11.51 25.54 5.26 96.59 ... 10 46 52.12 16.19 35.93 29.91 439.69 11 47 54.73 17.00 37.73 35.18 512.60 12 48 0.00 17.00 0.00 20.50 533.10 … 48 84 0.00 49.27 0.00 4.85 76.79 49 85 0.00 50.75 0.00 3.07 29.12 50 86 0.00 52.27 0.00 1.16 -21.99

注:退休前生息资产投资收益率提高为8%,工作时间比目前预期延长2年。

中国银行外滩理财中心范一民

专家建议二:保险建议

丁女士的家庭虽然收入可观,结余不少,但离其早日退休、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财务自由指的是家庭的被动收入(即投资收益)超过家庭的日常开销,到那时,我们就可以选择不再为钱而工作,实现提前退休。

在实现财务自由的过程中,保险的是一项重要的防御性的财务安排,用以保护资产安全,防止意外损失,具体到丁女士这样的丁克家庭,可以按照以下的顺序来考虑:

首先,丁女士的家庭目前投资收益不多,收入主要依赖薪水,保障自身的收入能力是当务之急。丁女士夫妇没有孩子,责任额度可以较低,主要考虑对双方老人的赡养义务和自身的健康保障。

假设丁女士的父母目前为65岁左右,预期赡养期间20年,要承担赡养费20万元,那么丁女士为自己购买一份20万元额度、20年期的定期寿险,受益人为父母,就可保障这一责任。

在健康险方面,丁女士虽然已经购买了一些保险,但保障额度太低,作用不大。一般的住院医疗对丁女士的家庭并不造成大的影响,主要风险倒在于重大疾病和意外伤残,因为这两种风险不仅会发生高额的医疗费用,还会造成收入中断,投保额度应分别在30万元至50万元为宜。鉴于丁女士原先投保的都是终身寿险,提醒消费者要避免进入的一个投保误区:认为发生概率越高的风险越需要买保险。事实上,当一个风险发生的概率是100%时,转嫁给保险公司所要付出的成本加机会成本必然高于100%(保险公司总要赚钱的),而将特定时期内,发生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损失巨大,家庭无法承受的风险转嫁给商业保险,这才是对保险以小博大功能的最好利用。特别是对于丁女士这样的丁克家庭,终身寿险的受益人并不明确,推荐购买定期消费型的保险产品,不仅可以轻松提高保额,其节省的大约80%的保费则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为将来创造更高额度的现金保障。

其次,当丁女士的家庭资产不断增加时,也应考虑为已有的实物资产购买一份保障。例如,每年几百元就可为丁女士价值百万元的房屋及内饰购买一份全面的家财险。

车险方面,容易忽视的是交强险里的12万元三责险额度仍旧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交通事故导致他人伤亡所需赔偿额度较高,因此建议丁女士特别加高车辆责任险方面的保额。

最后,在退休金积累方面,丁女士要想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必须进行更积极的投资,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降低风险。如果丁女士的投资方向比较保守,万能险搭配终身医疗险产品是可搭配的养老金储蓄方式之一,但其投资功能并不强。如果在了解一定理财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定期定额的方式投资基金以及购买一点投连险,长期来说风险并不大,亦可有效提高收益率。

参考保险方案:

姓名 保障类型 保障金额 保障期限 年缴保费 丈夫 定期寿险 20万元 20年 约1200元 定期重大疾病 30万元 20年 约3500元 意外险 50万元 1年 约900元 妻子 定期寿险 20万元 20年 约600元 定期重大疾病 50万元 20年 约4000元 意外险 50万元 1年 约900元 首年总保费 约11100元

养老保险投资早规划


专家表示,保险本来是人遇到意外时分散风险的一种方式,但将保险作为礼物以后,使原本用来预防灾祸的保险变得更有亲和力。送礼其实就是送上一份祝福,送一份保险也就是给对方送上一份保障,也是希望对方不论遇上什么风浪,都能顺利度过。把保险当礼品送人,的确使保险变得更有人情味儿了,同时也给礼品以新的诠释。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在改革开放后,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理财方式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时,因为不太符合中国人爱喜庆、忌讳公开谈论生老病死的心理定势,所以一度不太为人们所接受;随着时代步伐的不断向前,保险不仅可为人们提供一份保障,还能成为一份贴心的礼物———

圣诞、元旦、春节即将接踵而至,礼尚往来必不可少。今年过节送什么呢?保险单如何?

近两年,除了传统礼物,白领之间开始流行一种新的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送一份保险。

老少咸宜

少儿:教育应未雨绸缪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一切为了孩子”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心声。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统计公告》的有关信息,接受教育的适龄人群逐年增多。对比2007年和2003年,包括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的招生总人数增加了25%,2007年上述渠道的当年招生总人数达到2206万人,孩子在学校的竞争日渐激烈。

教育的竞争直接以经济形式反映。数据显示,用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普通初中(高中)、普通高校的学杂费也呈逐级增长的趋势。在庞大的教育开支中,学杂费耗资巨大,并迅速增长,尤其是在普通高等教育阶段。该阶段全国平均每人每年的学杂费占其整体学杂费用的89.28%。

这还只是全国平均水平,若在一线城市,这笔费用更高。据友邦保险日前发布的《2008中国主要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及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要供一个孩子完成学业,估计投入经费超过17万元”。

为孩子准备教育金是家长们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面对孩子教育这项长期工程,身为家长,你准备好了吗?是望洋兴叹?是一筹莫展?还是未雨绸缪?

为孩子买一份保险,就可以让孩子在将来得到持续的教育基金。当然,少儿险除了教育型的还有保障型的,因为医疗费用的上涨也是家长们的忧虑所在。还有家长给孩子买储蓄分红型保险,代替压岁钱,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中青年:养老保险投资早规划,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0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可谓“未富先老”,养老问题已不容忽视。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社会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仅为58.5%,而据有关专家初步测算,在职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其退休后的平均替代率更低至30%以下。更何况,人们的收入还要面临通货膨胀的侵蚀。

中宏保险的专家指出,拥有较高收入的白领家庭而言,如果仅依靠社保,未来退休时的生活水平必然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而随着“4:2:1”的家庭模式(一对夫妇要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出现,子女赡养老人往往有心无力。因此,白领夫妇如果想在退休后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并且不给孩子增添负担,就要在社保之外,趁自己有能力时,通过其他理财工具做好养老保险投资规划,规划退休养老生活。

养老保险投资是一项时间跨度较长的投资。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时间是有价值的。养老规划开始越早,时间越长,未来储备越多。打个形象的比方,准备养老金就像爬山,年纪越轻准备越省力。例如,同样是爬一座几千米的高山,顺着坡度不大的台阶上山,和像攀岩一样直上直下,肯定是前者比较省力。所以越年轻准备养老金越有利。最好能选择一种能够与自身价值一起“成长”的具有长期投资优势的理财产品,长期投资可以让资本有时间增值,也可以克服短期的波动。

因此,可以给自己或者给伴侣买一份带有强迫储蓄性质的保险,让年轻时的点滴积累变为年老时的稳固保障。因为给自己买保险也是给亲人一份保障,也就相当于给亲人送了一份礼。

关爱家人还可以考虑购买家财险,保障范围既有房屋及附属设备、室内装潢和室内财产,也有盗抢险、家用电器用电安全保险等附加险,可供投保人自行搭配。

老人与朋友:意外须提防逢年过节,很多人少不了要旅游放松一下。朋友之间送一份旅游意外险,礼轻情义重。根据旅游方式不同,旅意险产品也有所差异。

中英人寿保险专家建议,自助游出行时要选择保额相对较高的保险产品;参加随团游,旅游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补充,如购买高保额的航空意外险等;全家游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购买保险产品,如老人和儿童发生意外风险和突发疾病的几率比较大,应适当增加保额,也要考虑选择设有家中财产保障利益的旅游保险产品;境外游面临的风险更大,除了旅行期间意外伤害、疾病和财物保障外,24小时全球保障和紧急救援服务也很关键。首先要考虑遇到困难是否马上能联系到专业机构得到救助,救援项目是否完善,救援渠道是否可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无论贫富贵贱,保险可以满足人们多层次的保险保障需求。

对于低收入阶层,可以购买基本的保险赠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如购买定期死亡寿险,在一定时期内如果被保险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保险公司的赔付可以保证家人的生活正常进行,不至于中断。农户有了农作物保险或各类养殖业保险,当遭遇灾害导致粮食减产或牲畜、鱼苗死亡时,保险赔付可以弥补经济损失,保障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农业再生产的持续。

中等收入阶层在自身生活比较稳定的基础上,购买保险可以进一步促进生活品质的提升。如在收入高峰时期购买养老保险,可以保障年老体衰时获得足够的物资保障,做到衣食无忧;购买健康保险,在偶患重疾时,保险公司的赔付可以用来支付高额的手术费、住院费等,避免因为疾病导致家庭生活从小康水平陷入经济拮据的困境。一些险种还具备储蓄投资的功能,如投连险、分红险等,在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障的同时,还提供稳定的投资收益,满足中等收入阶层的投资需要。

高收入阶层虽然依靠自身的经济收入能够保障较高的生活水平,在遭遇疾病或一定的财产损失时,依靠自身收入也能够应付。但保险还能够满足高收入阶层追求安全感、方便家庭综合理财等需要。如高收入者经常乘坐飞机商务旅行,此时的航空意外险可以免去其后顾之忧;寿险和子女教育险等保险产品可以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股票等其他金融投资产品相配合,不仅使其获得较高的保险保障,还能使高收入群体达到最佳的家庭理财目标。

因此,保险既可为穷人“雪中送炭”,也可为富人“锦上添花”。

转移风险求双赢

中国人历来偏好储蓄,但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却远远滞后于同期储蓄存款的增长。在当前进入降息周期的大环境下,如何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成为现阶段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保险对刺激居民消费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

人们持有大量的储蓄,大部分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时之需,如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支出或因其他意外事故发生而出现的额外支出等。

保险可以部分替代居民的储蓄,来应对这种未来不确定性的支出。

保险和储蓄都是人们应付未来不确定风险的资金积累方式,目的都在于保障未来正常的生活。但从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有效管理来看,保险的作用和效率要优于储蓄。银行储蓄虽然不需要任何支出,还可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但它是把风险留给自己,完全依靠个人的积累来应付未来的风险。将来正常生活的保障程度,视个人积累财富规模的大小而定,很可能陷入保障不足的窘境。而参加保险虽然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但它是将未来的风险进行巧妙的转移,靠集体的财力补偿风险造成的损失,能够提供充足的保障。

保险能够通过改善人们的心理预期来促进消费。居民消费不足,与人们的悲观心理预期直接相关,即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的预期和对未来支出增加不确定性的预期。企业裁员增效、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摩擦性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压力,使得城乡居民的就业稳定性减弱,导致居民对未来收入是否稳定缺乏把握。从支出的预期变化看,目前社会保障体制新旧交替,居民对养老、医疗、失业等新的保障体制心存疑虑,住房商品化、教育产业化的改革,增加了个人支出的预期。这种不良的心理预期,无疑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促使人们必须增加储蓄,从而推迟当前的消费。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于依靠个人的积蓄保障未来的生活,对保险的认识并不全面。

而保险最大的特点就是转移风险,通过支付少量的钱将不确定的客观风险因素转嫁给保险公司,使得人们不必要为那些不确定的客观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百分之百的货币储备,而将更多的钱用于消费和投资。为了预防未来风险提留的钱越少,消费和投资就越多。

预防性储蓄是一种消极积累的方式,其代价是抑制当前消费,降低当前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也不足以抵御未来风险的冲击。通过保险,把个人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集中起来分散到众多投保人身上,能够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改善人们的心理预期,让居民能够放心进行当期消费。

保险还可以刺激居民进行提前消费。一些耐用消费品,如汽车、住房等,居民只靠现有的储蓄往往难以支付得起。汽车销售商或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分期付款或住房按揭贷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其中若有保险的参与,就能给借款的居民带来方便。例如,借款人购买汽车贷款保证保险,可以保证汽车销售商及时回收贷款;借款人购买个人住房按揭保险,在房地产开发商顺利销售住房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可以说,有了保险的参与,对商家和进行提前消费的居民来说,实现了“双赢”。

不过,虽然保险是个好东西,适合各种人,但专家也提醒,在馈赠前如果没有同被保险人进行充分沟通,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因为购买保险本身是一种非常严肃的法律行为,有些险种需要长期缴费,而退保的程序相当繁琐,还会带来不小的损失。况且正式的保单也要求被保险人签字,双方事先应达成共识。送礼本是好意,要是平白增加别人的负担,那就适得其反了。

保险案例分析:迈入中年要及时规划退休养老


徐先生已到中年,在投资理财方面希望能够分散一些,一部分投资可高风险,但是另一部分一定要稳健,而且他还考虑每月定投0.2万元,在保险方面想为一家人购买意外险,保额100万元以上的。而且他还想咨询购买家庭财产险是否必要。本期分析师将对徐先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指导。

金融学硕士,北京东方华尔金融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研究员。具有会计学与金融学双重学历背景,对财务管理与金融学领域都有深刻理解,并对基金市场有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基金投资、现金规划、投资规划与消费支出规划等。长期讲授金融基础、理财计算、四小规划等课程,自2007年起参与国家理财规划师认证资格考试指定教材的编撰工作,并参与教材配套习题集的编写。

初步诊断

根据基本的财务状况资料可以得出,徐先生家庭的年度税后收入总额为47.4万元,家庭年度支出总额为12.6万元,年结余总额为34.8万元。通过对徐先生家庭财务状况的分析,我们筛选出最适用于该家庭的财务指标,如下表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1.徐先生家庭的结余比率=年结余/年税后收入=73.42%。本指标主要反映客户积累净资产的能力,参考值为40%,徐先生已经达到73.42%。这与徐先生较高的收入水平不无关系,也反映出这个家庭有着较强的储蓄意识和节约意识。同时意味着徐先生家庭相对较为保守的生活水平。

2.徐先生家庭的投资与净资产比率=投资资产/净资产=10.6%。参考值为50%。该指标说明徐先生只拿出净资产的10.6%进行投资。但可以看出除房产之外金融投资资产的比例是较大的,说明徐先生投资意识还是有的,但整体来看资产增值能力还不是很强。

3.徐先生家庭的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每月支出=180000/10500=17.14。流动性比率反映客户支出能力的强弱,参考值为3左右。该指标说明徐先生的流动性资产可以支付未来17.14个月支出,对资产保持了较强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但同时影响了资产的收益性。

总体来看,徐先生家庭有着较为稳健的财务结构,债务风险很低,但同时也表示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还可以适当地利用债务信用来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总体来看,该家庭的财务特征表现为,储蓄比例较高,财务状况良好,但缺点是资产增值潜力较低,流动资产有所闲置。另外,在收入方面,金融投资带来的收益未来可能会比较不稳定。

理财规划方案

结合徐先生已有的财务资源,为了实现各项理财目标,我们为其制定的理财规划方案如下:

现金规划

从前述分析可以得知,徐先生平均每月支出为126000/12=10500元。从科学的现金规划来说,个人或家庭持有的流动性资产作为日常备用金,应该能够满足其3至6个月的生活支出。对徐先生而言,可以看出他的学历及收入水平都属于比较高的层次,所以我们认为他未来的职业发展会是比较稳定的,劳动性收入水平方面比较有保障。

综合考虑,我们建议徐先生的流动资产保持在5万元左右,作为家庭生活的备用金。这部分备用金应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持有,其中可以考虑除银行存款以外的形式。由于通货膨胀,我国目前处于负利率时代,储蓄的利率不足以弥补物价上涨的损失。因此可以将一部分流动资产配置为货币市场基金来保持。货币市场基金不仅流动性好,安全性高,而且对于抵御通货膨胀有着一定的优势,收益率略高于定期存款。

风险管理规划

从徐先生已有的保险状况来看,家庭整体的保险配备还不是很充足,需要补充一些商业保险。从科学的保险规划来看,家庭的保费支出应当占到年结余的10%,保险额度应当做到年结余的10倍左右,所配备的保险品种总体的保额应当达到300万元左右。

在险种配置方面,徐先生家庭各成员之间的配备比例应当遵循6:3:1原则,也就是说徐先生的保险应当占整个家庭保险资产的60%左右,徐太太购买占比例为30%的保险,为孩子购买10%的保险。

在保险产品方面,徐先生应当为自己和太太选择的是医疗险、意外险以及养老保险等,为孩子考虑重点是重疾险和意外险方面。对于徐先生家庭持有的两套房产,购买家财险也很有必要。

退休养老规划

从徐先生的年龄来看,退休养老计划已经属于需要考虑的目标之一。因为根据科学的理财原则,退休养老计划是必须及早进行的项目。

假设徐先生准备60岁退休,按照平均寿命假设活到85岁,如果暂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未来退休期间的生活费按照每年10万元计算,一共需要在退休时准备250万元。为了满足这个资金需求,如果全部用定期定额投资来筹备,按照年平均收益率10%来计算,每个月定投的额度应为6032元。如果准备长期坚持定投的话,定投的产品可以选择收益较高、波动性比较大的基金品种,比如说指数型基金,收益比较稳定可观。

投资规划

从前述分析可以得知,徐先生的投资资产还不是很充足,资产状况和收支状况都显示尚有一定的可投资空间,我们建议从两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安排。

1.从徐先生的资产状况来看,净资产主要有两套自购的商品房,价值人民币250万元。由于房产也属于比较保值的资产,继续持有是可以的。持有期间可以考虑将其出租,这样可以获得一定的租金收入,从地域来看,南京房产的租金水平也不低,而且近期还有小幅上涨趋势,因此出租房屋还是能够增加一些稳定收益的。

2.从徐先生已有的投资组合来看,共有30万元的金融投资资产,投资效果不错,但同时也意味着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而按照徐先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在投资策略上应当向稳健型方向转变。因此,一方面徐先生是可以追加投资的,可以拿出流动资产中的6万元左右,年结余中的24万元左右继续进行金融投资。利用这部分闲散资金进行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比较明智的投资策略是重新构建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较高风险类建议投资比例应为40%左右,其中可以根据徐先生的投资经验,如果比较看好的股票也可以进行投资,另外可以考虑一些业绩持续性比较好的股票型基金,以及指数型基金等。稳健类投资品可以配置一些偏债类基金以及保本基金,还有一些低风险、收益比较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考虑。投资操作时可以分期买入,之后坚持长期投资,预计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率为年复合收益率8%左右。

理财目标

根据对徐先生家庭目前的财务状况进行诊断得出的问题,结合他本身提出的主要理财目标,我们总结出,现阶段徐先生家庭的理财目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 合理进行现金规划,使流动资产的比例保持合理的水平,既保持一定的生活备用金,又不会过多影响资产的收益性。

2. 合理进行风险管理规划,为徐先生与其家人以及家庭财产建立完善的保险保障。

3. 为徐先生制定合理的退休养老计划,以做到未雨绸缪,为满足将来退休后的生活需要而早做准备。

4. 充分利用净资产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使其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水平,加强今后的生活保障。

如何提前规划养老保障


随着人们对品质老年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养老保障问题开始日益突出,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转化率较低,个人要想在退休以后能维持退休之前的生活水平,必须提前进行养老规划,那究竟该如何利用退休金来理财,以保障生活质量呢?

退休后理财 提前做规划

举个例子说明:假如你55岁退休,退休那年你的个人账户里有8万元,你的统筹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你的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截止到退休你的缴费年限为30年,那么你退休后第一个月领到的养老金=(5000 + 5000 × 1)/2 × 30 × 1% + 80000/170=1970.59元。

按照前面公式自己粗略测算下来,养老金的个人工资替代率能达到20%就算不错的情况了,而且,收入越高、替代率越低。因此理财师认为对于个人来说,应提早规划。

80后可补一份商业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被称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优势是个人可以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金投保方案,最大限度达到专款专用、按月给付、超长期储蓄的养老目的,劣势是退保损失往往会达到本金20%以上。

从复利计算和投资角度上看,商业养老保险是越早买越划算。年轻人身体健康,职业有上升机会,负担也轻,容易承保。而到了中年以后,不仅身体状况会提高承保费用,收益也不划算。从保障的大范围来看,在做保险计划时,商业养老保险还是应该排在基本保障之后,并且要有一定的资金量作为基础。在这两个前提下,尽早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比较合理。且从保险费率角度考虑,一般在 35 岁以下保费相对便宜。对于现在未满35岁的80后,如果条件允许,补一份商业养老险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怕风险 可买保本基金

除了保险之外,“对于养老理财,在投资上还是以保本为主。投资基金选择上,还是以稳健为主,说起稳健,除了货币基金,保本基金和债券基金可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位基金分析师称。

养老规划既要早又要全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批90后也开始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了。对于不少90后来说家庭责任离他们好像还有很远,那些刚刚成家的人90后却要负担起家庭的责任了。他们也要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父母或未来的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尊”?网的保险专家建议,商业养老保险是对社会保险最好的补充手段,但是投保养老险需趁早规划,同时还要兼顾养老、重疾、意外等多种保障需求的理性搭配。

“老有所养”早规划

由于老年人患病和遭受意外的风险较高,目前市场上的保险品种大多对投保年龄做了诸多限制,普遍为55岁、60岁和65岁。因此阳光保险专家建议,为避免“无保可投”的尴尬状况出现,争取获得更多比较选择保险产品的机会,子女为老人购买保险需趁早。

另外,从保险产品的费率考虑,在父母年纪不大时为他们投保,保费相对更加便宜。就拿一款某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分析来看,如果投保年龄相差10岁,则购买同一款产品的保费有时会相差20%甚至50%。同时,保险公司的体检要求非常严格,一旦父母身体状况下降,可能因为健康原因被保险公司拒保或者被要求增加保费。

保障全面才科学

养老是个很宽泛的问题,它包含了老年将面临的各种意外风险、医药费用、必要生活开支等。因此大家在做养老规划时,应同时要兼顾意外、重疾、养老的理性搭配,退休时才会底气十足,不惧风险。

提示:网的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时不要忽视它的最基本的保障功能。对于保险产品的理财功能,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购买相应的产品,进行退休理财

保险知识汇总 养老保障提前规划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的原则是“广覆盖,低保障”,也就是说,从个人角度,你如果想退休后有与现在消费水平持平的生活水准,你就需要选择适当的商业养老保险来补充自己的养老生活。

养老金具有三个特点:必须是一笔稳定增长的现金;必须保证这笔钱专款、专管、专用;这笔钱应该是可持续的,最好能与我们的在生之年长度一样。针对养老金的这种特点,为自己做养老保险规划还真有些门道。

何时应该考虑购买养老保险?

不少人认为,养老是老了才会考虑的事。其实,由于保费及保费生成的利息是保险公司最终给付客户的养老金来源之一,所以保费交纳得越早,保险公司运作的时间就越长,相同保额需要缴纳的保费也就相对更少。而养老险在各类保险中属于保费较高的产品,投保年龄不同会使保费差别比较明显。据相关测算,一般年龄相差1岁,每年保费可以少缴2%左右。而25岁到30岁左右的年龄段是投保养老保险的最佳时期。

应该买多少养老保险才算合适?

从理论上说,被保险人身上负有多少经济责任,就相应买多少保额的保险。但养老保险是一种远期计划,从投保人缴费到年金领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生活水平等。所以先要根据年龄、目前收入、通货膨胀等因素估算出未来的收入趋势和未来的养老费用,再结合交费能力、养老金筹集方式,如有无社保及企业年金、财产性收入等找出养老保险的缺口,最后才能估算出合适的养老保险额度。当然这都是保险公司要为你做的事。

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就是先确定自己希望退休后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多少养老金,再请保险公司帮助你规划和计算出需要购买的保险额度。一般来说,保费支出不能超过自己年收入的10%。

应该买哪种养老保险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保险产品主要有传统型、分红型养老、投连型和万能型等几种。传统型养老险预定利率确定,领养老金的时间、金额也可以在投保时明确选择和预知,回报固定,但劣势是很难抵御通胀的影响。而分红型养老,有保底的预定利率,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但分红险除固定生存利益之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分配。传统型和分红型养老保险比较适合工薪阶层;而投连型和万能型保险由于投入较高、风险较大,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收入人群。

选择养老保险应牢记三大原则,一是选公司。养老保险往往会伴随自己的一生,因此不能只看价格,必须选品牌好、实力强、服务好的公司。二是只有适合自己的养老保险才是最好的,否则再便宜也不能称为价廉物美。三是购买顺序不能颠倒:先保障后储蓄盈利,先大人后小孩。即优先选择纯保障型的险种,如疾病和意外等险种,再考虑养老保险。大人是家庭经济的支柱,先为大人投保高保障的寿险或健康保险,再考虑小孩的教育和医疗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