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缴费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短期长期各适用于哪些人

2020-05-22
保险越早规划越好 保险规划有哪些功能 孩子越小规划保险越好

目前保险常见的缴费年限主要分为两类:第一个趸缴:指在购买保险的时候一次性把保费缴完,后续不用再缴费。趸缴的优势在于手续简便,省去了之后每年缴费的麻烦,也规避了因缴费不及时导致的保单失效的风险,且总金额要比分期缴费的总金额要少。趸缴的劣势在于对现金流的压力很大,一次性要缴清所有保费,对于不少家庭来说都比较困难的。

第二个期缴:指按照一定的周期,周期可以是每月、每季或每年缴费。一般按年缴的比较常见,常见缴费期限有3年、5年、10年、20年、30年,交至50岁、交至60岁、交至70岁等。期缴的优势在于能缓解投保人短期内的现金流压力,保障的杠杆效应较高。期缴的劣势在于期限越长,总的缴费金额越多,同时还要保证能按期缴费才行。

我们很多人经常在购买保险时,陷入选择困难症,因为保险缴费期间选择太多了,有一次性趸缴、有5年缴、10年缴、15年缴、20年缴,还有能30年缴费的。那么什么样的缴费方式以及缴费期限更划算更适合我呢?是越长越好越好?还是越短越好呢?前思后想,还是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其实大家在不同的缴费期限中犹豫不决,多半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现金流压力的大小;不同期限缴费的总额有较大的区别。

不建议月缴或者季缴。月缴或者季缴虽然看起来很划算,按月缴费会使我们的支出压力减小,保险杠杆也更高,但是保险公司也不傻,这期间保险公司的服务费用实际上都是算在消费者身上的,换算成每年总缴费并不划算。另外,目前只有电销保险或者少数的常规保险是可以选择月缴或季缴的,这类产品性价比一般都比较低,考虑价值也就很低。

保障型产品,尽量延长缴费期限。买保障型产品,尽量选择比较长的缴费期限,可以提高保险的杠杆,尤其是普通家庭,因为这样可以降低你年保费支出压力。虽然总保费支出会更多,但是在考虑当前的保费压力以及日后不断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能获利反而更多。一般建议像寿险或者重疾险至少选择10年以上的缴费方式,最好是20年或者更长。

如果收入是长期稳定的持续收入,可以选择长期缴费,平稳的支付保费;如果收入不稳定,可以选择一次性或短期缴费,因为如果年付保费太高,后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缴纳保费,导致保险合同不能继续那就不划算了;选择缴费年限的时候也要考虑自身的年龄和收入等变量,如果年纪偏大或者收入不够稳定,建议可以适当缩短缴费年限,否则到了六七十岁以后断缴失去保障了也不好。我们购买保险就是想转移自己的风险,花最少的钱获得最高的保额。趸缴一下子拿出十几万,对于一般家庭来讲,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况且一个家庭不能只给一个人投保,家里的其他成员也需要保险来保障未来。而期缴保费给家庭经济的压力则要小很多,减小当前保费压力,提升的保额,可使保障性更强。同时,考虑到工资上涨以及财富的逐渐积累,一直均衡的期缴保费给投保人带来的压力是逐年减小的。

相关阅读

专家建议保险并不是越多越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俗语印证了当今社会的形式,随着这个社会风险的加大,人们无法预测什么时候会患疾病、什么是会遇到意外死亡或残疾、什么时候可能失业等等不幸之事降临到头上,人们需要一种保障,就是保险的保障。我们知道,保险的功能不仅能提供生活的保障,也可以转移风险,规划财务需要,所以时下保险成为人们保障和维持生活品质的一种重要工具。那么是不是保险买得越多越有保障呢?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而财产保险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实偿性保险。

汪先生毕业于世界顶级的哈佛大学,回国后就任一家著名外资银行高级主管,年薪45万元左右。几年的国外生活,使他的思维方式改变了很多,突出一点就是保险意识较强。在深圳工作4年来,他陆续购买了5张保单,总保额度250万元,每年总保费支出15万元左右。按照当时的收入水平,负担这些“巨额”保费,汪先生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当汪先生正沉醉于自己精心挑选的保险所构建的保障大网的时候,汪先生所在银行经济大幅下滑,高层人员竞聘上岗时,汪先生又意外落选,汪先生的收入水平大幅降低。15万元左右的保费支出,让汪先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财务紧张,感到了生活的压力,心情也感到非常的不愉快。那么汪先生真的需要买这么多保险吗?5张保单是不是给他带来更多的保障呢?

其实不然,保险并不是买得越多越好,虽然生命是无价的,但是购买保险是需要定期支付保费的,并且保额越高保费也越高,所以过量的保险购买就会加重个人(家庭)的财务负担,容易导致个人(家庭)财务出现问题,影响生活品质,因此购买保险应该根据个人的财务状况进行购买。一般而言,整个家庭的总保额度,是以家庭年收入的三到五倍计算,计算方式如下:

家庭责任额=家庭生活准备金+负债偿还金+家庭急用金-社会保险金-现有稳定资产

而一般家庭的保费支出,最好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0%,当然如果是单身族,可以适当降低,大概为年收入的5%~7%就差不多。

因此,按照年收入的三到五倍计算,汪先生的总保额度应该在135(45×3)万元至225(45×5)万元之间;按照年收入的5%~7%的标准,汪先生的保费支出最好在2.25(45×5%)万元与3.15(45×7%)万元之间。如果当初汪先生了解这些知识的话,现在可能不会出现财务负担过重的压力。

所以,保险并不是买得越多越有保障,而是应该根据您家庭的财务状况和实际需求来筹划购买,让您有限的财务资源做到“财尽其用”。

保险规划师建议,不同类型的保险的配置顺序一般为:保障,储蓄养老,投资。

在保险费用上,它们也是逐步递增的关系。但是值得质疑的是,投资型的保险并不能完全具备保障功能,而且相比较消费型保险,保费成本过高。而对于人身保险投保顺序则一般为:意外险和大病险,定期寿险,养老保险。

目前市面上险种很多,陷阱也不少,对此建行理财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理性消费,避免冲动。

“保险非存款,并不是越多越好。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建议拿家庭年收入的1/10来购买保险,一般不建议超比例配置。”

购买保险要提早规划

保险规划师指出,如果在合适的时间,买对了合适的保险,不仅能获得保障,还能省钱。因为风险承受能力随年龄增加递减,因此保险需尽早规划。

一般来讲除了分红险、投连险、变额年金等投资型险种外,保险费率通常是随着投保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投保人年龄越大,保费越高。随着投保年龄的增加,保费的上涨幅度也随之递增。

以一款定期寿险为例,从18岁到29岁时,每增长一岁,保费增加250元,过了29岁,保费的差额则从300元向上递增,到33岁时,间隔为400元,而过了40岁,差额则近千元,看得出,过了29岁,保费明显呈急剧增长的态势。

因此对于保险计划的配置,应当以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且对于基于实际需求的保险规划,越早越好。

家庭保险先买保障类型

专家建议,给家庭买保险应该遵循先买意外险、健康险的原则。

很多投资者对于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情有独钟,还有带点储蓄功能的教育险、养老险,但是对健康型保险和寿险、意外险关注却比较少。俗话说意外、疾病和养老是人生的三大风险,而其中最难预知和控制的就是意外和疾病。

搞懂术语阅读条款

保险产品有一些共通的条款,例如大部分保险合同都会出现现金价(1774.60,-1.10,-0.06%)值、交费宽限期条款、复效期、索赔期限等条款。但是,不少投保的人对这些专业术语并不了解。

“交费宽限期”就是考虑到投保人可能因为手头资金周转不便等种种原因未能按期交保费,保险公司一般都会设定一个延交保费的宽限期,大多为60天。

“保单复效期”指投保人因种种原因,如忘记交纳保费、不愿再交保费等,使保险合同中止。在中止保险合同后又反悔了,希望恢复原有的保单,一般情况下,在保险合同中止2年内,投保人可以申请恢复,与保险公司达成复效、协议,但要补交失效期内的保费和利息。

而“事故报案期”则是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应在发生保险事故后(一般应该在10天内)通知保险公司,这样保险公司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判断并做出赔付。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购买前应详细阅读投保单、投保提示书、保险条款等有关内容,不清楚的地方可要求销售人员逐条解释,如有疑问可拨打保险公司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咨询。

除银行存款无风险外,其他理财产品都有一定风险,这是所有投资者首先要有的意识。消费者在购买前应注意分清保险与其他金融产品的区别,充分考虑是否有足够、稳定的财力在约定的缴费期内支付保险费。

决定购买保险产品时,应如实填写个人信息、抄录有关内容,并在确定自己充分理解保险产品有关内容后亲自签名。

买保险,保障期限是不是越长越好?应该怎么选?


许多人在投保时,都会碰到一些纠结的问题,尤其是保障期,不知道选多久比较合适?长期还是短期?

其实遇到这个问题时,通常脑中无非就是在纠结这些:

1、重疾险保到退休会不会太短了?万一以后得了重病怎么办?

2、保到终身,有这个必要么?

3、保到70岁怎么比终身便宜这么多,到底选哪个?

保障期限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今天小编就好好说说这个问题,让你看完不再纠结。

内容如下:

(1)保险配置的原则

(2)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保障期限选多久?

一、保险配置的原则

首先,关于保险,小编要不厌其烦地强调这几点原则:

大人优先于小孩。

保障型产品优先于理财型产品。

预算规划优先于产品选择。

保额规划优先于保障期限选择。

接下来,小编分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来讲,各类保险的保障期限怎么定。

二、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

保障期限选多久?

1、重疾险

重疾险是用于弥补重疾带来的经济收入损失和康复费用的保险。

根据保障期限的不同,重疾险产品可以分为1年期、定期及终身三种类型:

第一种,保障期只有1年,到期续保,保费随年龄变化。它最大的优势是便宜,这类产品比较适合手头拮据的年轻人,或者作为暂时过渡产品。但是却存在续保风险:到时候可能面临停售、保费上升、重新核保等风险。

第二种,保障期限大多为20年/30年,或保障至60岁/70岁/80岁。同等条件下,保费介于一年期产品和终身型产品之间,也是我们最常选购的重疾险类型。

第三种,终身有健康保障。如果有附带身故责任,即使一生都未发生合同内约定重疾,身故也可以领取赔付金。这类产品承保成本高于前两种,所以,保费也高出不少。

根据重疾险的定义可以梳理出这样的信息:它的保障重点在退休前。

因为退休后,子女早已成家立业,房贷也基本都已还完,长期休养不会有太大经济负担了。即使罹患了重疾,如果能有百万医疗险减轻医疗负担,对家庭的影响不会太大。

但是考虑到患重疾的概率与年龄增长有很大关系,如果到了六七十岁,重疾保障为0,相当于不穿装备,在枪林弹雨中奔跑。

所以,成人购置重疾险,最合适的就是“终身+定期”组合。既能满足在负担最重年龄阶段的保额,又能兼顾保障期间的全面。

如果年纪在40岁以内,预算充足,一定要优先购买杠杆高的终身型产品,后期再选择合适的定期产品提高保额。

即使预算有限,没法两者都配齐,也要选择至少保至70岁的的定期产品,否则年龄越大,保费越高,投保越艰难。

如果被保险人是儿童,预算充足的情况下,最好第一份重疾险就选择终身型产品,或者“终身+定期”组合。预算不足,也至少要保障至20岁左右,待其成年,再自己选择。

不过有一点需要强调:保额比保障期限更重要,为了延长保障期限而牺牲保额,那是得不偿失的。

要知道,重疾的治疗费用每年都在飞速增长,即使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保额也至少要达到30万才够用。所以与其纠结保至多少岁,还不如先把保额做到足够高。

2、寿险

寿险的作用,主要是预防家庭经济支柱突然离世或全残,家庭丧失主要收入来源,经济负担沉重。有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两种类型。

终身寿险的保障期限为终身,以被保险人死亡/全残为赔付条件。

定期寿险,是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内,如果被保险人死亡或全残,则保险公司予以赔付;若期满被保险人健在,则保障结束。

终身寿险属于储蓄型险种,有必赔责任,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较高。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终身寿险比定期寿险会贵一些。

哪类人群更加适合选购终身寿险呢?

一般来说,如果是经济基础较好、保费预算多、有遗产规划需求的家庭,买终身寿险更适合一些。

具体原因:一是它在被保险人死亡后才赔付。二是保险金可以完全按照投保人的意愿分配,不必抵消生前债务。

从寿险的定义来看,绝大多数普通家庭里,给经济支柱配置一份定期寿险就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如果两方收入差不多,那就人手一份。

但是保障期限到多少岁比较合适呢?有人说到退休即可,有人说不行,到时候要是债务没还完怎么办?

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亮保保建议:以退休年龄为参考,选择保障至经济负担最小的时候即可。

3、意外险

意外险,是为了预防家庭成员因意外身故或残疾,对家庭经济的沉重的打击。

它也分短期(如旅游意外险)、一年期、定期、终身等几种类型。不过,一般终身型意外险是不被推荐的,原因在于:性价比太低。

因为意外险基本上不设健康告知,也不对因疾病造成的身故、残疾予以赔付。所以,能具备如下几点优势:

1、不同年龄投保,保费差距很小;

2、等待期非常短,一般次日生效。

3、杠杆高。许多一年期产品,可以做到两三百元解决一百万保额的问题。

综上来看,长期意外险的作用完全可以通过每年配置一份一年期意外险来替代,而且也能节省一大笔保费。

如果年龄已经超过65岁,市面上许多热门的综合意外险已经无法投保。但同时老年人发生摔伤、骨折等意外风险的概率也会加大,这时就可以考虑针对老年群体的一年期意外险,投保时不用过于担心年龄限制,现在市面上有不少产品已经将投保年龄放宽到了80岁。

不过它有一个缺点:身故保额通常不会超过20万。

这个其实不算大问题,对于老人来说,意外伤残与意外医疗额度、住院津贴更加重要,因为老年人非常容易摔伤致残,而且摔伤、骨折都是需要住院治疗的,报销额度给力的话,也能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简而言之,无论儿童、成人还是老人,选择一年期意外险都是更加明智的做法。

4、医疗险

医疗险的作用在于与重疾险相互补充,应对大额医疗费用支出,保障国家医保无法覆盖的部分。

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医疗险,都是一年期产品。

这是因为:治疗手段、仪器和特效药物的研发与日俱新,这些都会导致医疗费用前后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影响医疗险的定价,保险公司出于成本考虑,都不会推出大量的长期医疗险。

所以,现在能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产品很少,有些续保条件好些的会在一定年度内保证续保,不过最长也只有六年。

好在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了许多百万医疗险,几百元即可解决上百万保额的问题,不过需要注意:这类产品一般都有一万的免赔额设置,但是放在医疗费用高涨的现实情况中来看,这也并不算苛刻。可以搭配一份小额医疗险,加上意外险中的医疗保障,用以完全覆盖医疗支出。

医疗险的保障期限基本上选择空间很小,那么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保额、报销项目以及续保条件了。

关于保障期限的选择,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但是保险配置,是因人、因时而异的事情,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与否。

即使当下无法兼顾保额高和保障期限,也不用过分纠结于一时的选择。

一方面保险行业日新月异,时时都有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面向市场;另一方面,即使当下预算有限,可以先用短期、定期产品作为过渡,等到预算充足的时候,再选择保障期限更长乃至终身的产品。

总而言之,保额、保障期限的选择,前者重要性更高。

买保险,保障期限越长越好吗?


其实遇到这个问题时,通常脑中都是在纠结这些:1.重疾险保到退休会不会太短了?万一以后得了重病怎么办?2.保到终身,有这个必要么?3.保到70岁怎么比终身便宜这么多,到底选哪个?保障期限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今天企鹅保保就好好说说这个问题,让你看完不再纠结。全文提纲如下:1.保险配置的原则2.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保障期限选多久?

一、保险配置的原则

首先,关于保险,企鹅保保要不厌其烦地强调这几点原则:

大人优先于小孩。

保障型产品优先于理财型产品。

预算规划优先于产品选择。

保额规划优先于保障期限选择。

接下来,企鹅保保分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来讲,各类保险的保障期限怎么定。

二、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

保障期限选多久?

1.重疾险

重疾险是用于弥补重疾带来的经济收入损失和康复费用的保险。

根据保障期限的不同,重疾险产品可以分为1年期、定期及终身三种类型:

第一种,保障期只有1年,到期续保,保费随年龄变化。它最大的优势是便宜,这类产品比较适合手头拮据的年轻人,或者作为暂时过渡产品。但是却存在续保风险:到时候可能面临停售、保费上升、重新核保等风险。

第二种,保障期限大多为20年/30年,或保障至60岁/70岁/80岁。同等条件下,保费介于一年期产品和终身型产品之间,也是我们最常选购的重疾险类型。

第三种,终身有健康保障。如果有附带身故责任,即使一生都未发生合同内约定重疾,身故也可以领取赔付金。这类产品承保成本高于前两种,所以,保费也高出不少。

根据重疾险的定义可以梳理出这样的信息:它的保障重点在退休前。

因为退休后,子女早已成家立业,房贷也基本都已还完,长期休养不会有太大经济负担了。即使罹患了重疾,如果能有百万医疗险减轻医疗负担,对家庭的影响不会太大。

但是考虑到患重疾的概率与年龄增长有很大关系,如果到了六七十岁,重疾保障为0,相当于不穿装备,在枪林弹雨中奔跑。

所以,成人购置重疾险,最合适的就是“终身+定期”组合。既能满足在负担最重年龄阶段的保额,又能兼顾保障期间的全面。

如果年纪在40岁以内,预算充足,一定要优先购买杠杆高的终身型产品,后期再选择合适的定期产品提高保额。

即使预算有限,没法两者都配齐,也要选择至少保至70岁的的定期产品,否则年龄越大,保费越高,投保越艰难。

如果被保险人是儿童,预算充足的情况下,最好第一份重疾险就选择终身型产品,或者“终身+定期”组合。预算不足,也至少要保障至20岁左右,待其成年,再自己选择。

不过有一点需要强调:保额比保障期限更重要,为了延长保障期限而牺牲保额,那是得不偿失的。

要知道,重疾的治疗费用每年都在飞速增长,即使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保额也至少要达到30万才够用。所以与其纠结保至多少岁,还不如先把保额做到足够高。

保险缴费期真的越长越好吗?


保险产品的缴费期,真的是越长越好吗?大部分网络文章都是同意以上观点的,但是作为看问题永远看多面的我来讲,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并不是唯一了。

大部分代理人、经纪人讲:缴费期越长,那么单次费用更低,既可以抗通胀,而且杠杆价值更高,保费豁免更有利于客户。表面上分析,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刨根问底,这问题可就出来了。

第一,单次缴费保费确实低,但是整体总缴保费那可是高出很多的。这一点,你可以自己做统计20年交、10年交、5年交、3年交,各自保费总支出。

第二,可以抗通胀,这一点也不知道是那位大神发现的,这就是一大忽悠。抗通胀,如果这一点保险公司都没有想到,那还需要一群精算师做什么。长期险本身就采取的是均衡费率,这其中就考虑了通货膨胀,不然你第二十年要交的钱,就不会是跟20年前第一次缴费一样了。

这个答案也回答了,为什么买保险别考虑通货膨胀。有些客户讲,现在我买的保险保额是50万,20年后,都不知道50万有多大的价值。我想说的是,你每年交的保费,不都是一样的嘛,如果考虑通货膨胀,那么保险公司收上来的保费不也“不值钱”嘛。所以,作为消费者,有些东西还是要看明白的,别自己为难了自己。(理论上讲你交的钱是不会超过保额的,毕竟保险公司设计产品是有预定利率的,所以你就别在保险前纠结通货膨胀了)

第三,杠杆价值更高,这一点,确实说得没错,毕竟同样的保额单次缴费确实少。但当缴费期间未发生理赔时,缴费期长的总保费超过缴费期短的总保费时,高杠杆,这一点就不攻自破了。当然这一点的价值对于缴费压力大的客户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保费豁免更有价值,好像说得很有道理,毕竟缴费期不一样,发生重疾后,豁免的保费就不一样。但这个前提是,你的知道你那个时候患病嘛。如果是缴费期满才理赔,那这时候豁免又有多大的价值。当然,缴费期长,增加了豁免的几率。但这些,你想到了,保险公司想不到嘛。(缴费期的确定,跟疾病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大小,可以简单确定)

所以,缴费期长短的选择,应该适合自己,而不是一味认同某一个观点。保险规划需要量身定制,那缴费期肯定也需要量身定制。

保险产品的缴费期如何确定,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保费预算压力小,越短越好。趸交与20年交对比,相当于打了7折(未考虑多余保费再投资)。如果付费能力差一点的,当然越长越好;付费能力好但理财能力强的客户也建议拉长缴费期。

第二:收入的稳定性,比如客户是经商的,那缴费期,时间短一点,更好。毕竟未来,谁都不清楚,自己还有没有付费能力。

第三:家庭关系。如果未来家庭可能出现婚姻风险,那保费谁来交,这一点也需要综合考虑。

第四:保险险种,如果是理财险,那么缴费期一般建议越短越好。

第五:买保险的目的,如果是考虑避债免税,财富保全,财富分割,那当然建议缴费期越短越好。

缴费时间,买长期险,选择的缴费时间越长越好吗?


很多人对长期保险的缴费时间选择很困惑,于是有不少朋友就给小编留言询问说:一次交完保费和选择五年期交、十年期交、二十年期交、甚至三十年期交有什么差别吗?购买的保险选择的缴费时间长短对保险本身有什么影响不?对我有什么影响不?

其实,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产品本身做分析。

目前,保险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的缴费时间为:一次性缴费(保险专业名字:趸交)、5年、10年、20年、30年不等。也就是说,缴费时间最短的是一次性缴费,最长的缴费时间也不会超过你的保障时间,大多数最长的为30年。

目前保险产品分为两大类:保障型保险和理财型保险。

保障型保险就是具备保障功能的保险,这种保险的保障功能强大,比如: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医疗险、定期寿险等都是保障型保险,主要是保障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中,重大疾病保险和定期寿险等险种大多为长期产品,当然缴费时间越长,每期缴纳的保费就会越少,相对应的保障在缴费期间也在放大,杠杆比比较高,也就很划算。而且现在很多保险就附加了轻症豁免、重疾险豁免、投保人轻症/全残/身故/重疾险等豁免,也就是豁免保费的功能,一旦缴费期间发生了相对应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就会免去投保人的缴费义务,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再交剩余的保费。

举个例子:假设马大姐买了弘康健康一生重大疾病保险A款,保障至85周岁,缴费20年,保额是30万,每年交保费是6117元,年龄在40多岁。

1.如果在缴费的20年期间,马大姐发生了重疾。

如果这个马大姐在交过保费的第一年不幸得了重疾险的话,交一期6117元就获得30万保险金;如果在第二年保费交过之后,不幸得了重疾险的话,交二期6117×2元就获得30万保险金;第三年的话,交三期6117×3元就获得30万保险金,以此类推,在这20年,如果发生重疾疾病的话,都可获得重疾险保险金,当然如果过了20年直至保障期限到期,只要发生了约定重疾,都可以获得重疾保险金。

2.这款除了重疾的保险之外,附加了轻症保费豁免的责任,所以在交费的20年期间一旦发生轻症,那么后期保费便可豁免。

如果这个马大姐在交过保费的第一年不幸得了轻症的话,便可豁免后面19年的保费,也就是19×6117元;如果在第二年保费交过之后,不幸得了轻症的话,便可豁免后面18年的保费,也就是18×6117元;第三年的话,就是豁免后面17年的保费,也就是17×6117元,以此类推,在这20年,如果发生轻症疾病的话,就可豁免后面未交的保费,直至20年保费交清为止,豁免责任终止。

所以,保险本来就是为消费者分担风险的,一次性缴清保费在很多保险里是起不到转移风险的作用,更何况在保险合同中还含有豁免保费的条款呢。当然,终身交费的保险产品有一个缺陷,就是即使在投保人退休之后,也要在收入降低的情况下交纳保费。所以,小编一般建议投保人尽量不要选择趸交保费,也不要选择终身交费。

目前的理财型产品兼具保障和理财的功能或只具有理财功能,所以,这类产品的保障功能稍弱,理财功能很强,比如: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都是理财型保险,在具有保障功能之外,还有强大的理财功能。

这类产品,缴费时间越短,总保费额就越少,相对于后面的分红或固定的回报额来说,就会越高,也会越划算!毕竟分红是给我们回报,我们交的少了,分红 也就会越多!

小编·小结:

目前,保险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的缴费时间为:一次性缴费(保险专业名字:趸交)、5年、10年、20年、30年不等。

对此,小编有以下建议:

1.如果购买的是保障型保险,尤其是含豁免权,建议尽量拉大缴费期限;如果购买的是理财型保险,建议尽量缩短缴费期限,比如:一次性缴费;

2.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好,可以选择较短的缴费年限,比如:5年,10年;如果经济条件一般,建议选20、30年的缴费时间,让自己的缴费压力小一些;

3.如果买刚需的保险产品,建议缴费时间长一些;如果在购买某类产品之后再重复购买的话,则可以选择缴费时间短一些,比如短期的也可以,这样也可以减轻缴费压力。

最后,小编还是那句话:保险产品的购买一定要根据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购买,缴费期间也是如此,长了不好,短了也不一定好,要根据产品和实际经济情况来,记住: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才是最好的。

保险知识汇总,损失补偿原则不适用于人生保险


人身保险合同不适用损失补偿原则

[案情]孟某驾驶机动车将学生常某撞伤。经交警大队认定,孟某负全部责任。常某住院治疗后,因孟某拒不支付医疗费,常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孟某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经济损失2.55万元。因常某所在学校为其向丰县财产保险公司办理了“团体学生健康综合保险”,常某得到孟某的赔偿后,又起诉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认为人身保险适用损失补偿原则,肇事方既已赔偿,公司就不再负赔偿义务。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判决保险公司给付常某保险金。

[评析]本案的焦点是人身保险合同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所谓损失补偿原则,是指被保险人所获得的赔偿不得超过其所受到的损失,被保险人不能因保险关系而获得额外利益。定额给付原则,是指当保险合同约定的情况发生时,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的金额给付被保险人保险金。它的特点在于:如果合同约定的情况发生,则保险公司必须给付保险金,它只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之中。人身保险之所以不实行损失补偿原则,其主要理由在于人和财产的区别。人和财产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感觉、思维和精神,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医疗、误工、营养等物质损失当然是可以计算的,但因事故而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却是无法估算的。人身保险的标的是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人身保险的目的是在被保险人的生命、身体的完整性受到侵害或损失时,对其损失以金钱方式予以弥补。基于生命、身体的经济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人身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可自由约定保险金额。人身保险合同只有保险金额的约定,而不是保险利益的价值确定,它是当被保险人遭受人身的伤害、残疾或者死亡情况时,才由保险人按保险合同事先双方的约定给付保险金。因此,人身保险的保障是给付性的定额保险。人身保险合同又被称为“定额保险合同”或“定额给付性保险合同”。既然法律规定对人身保险可以重复投保,也就意味着允许权利人得到多份保险金,而且如果被保险人因他人过错遭到损失,在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后,并不影响其再向第三者行使索赔的权利,反之亦是如此。

本案中,常某和保险公司之间并未约定常某如受第三人侵权而得到第三人赔偿的、保险公司可以对第三人已经赔偿的部分不支付保险金的免责条款。因此从保险合同的文义来讲,保险公司的抗辩缺乏合同依据。常某依据人身保险合同,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向保险公司主张保险金给付责任并无不当。因此,常某在从侵权人处获得损害赔偿后,还有权再依保险合同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保险公司拒绝支付保险金有悖法律规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