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产阶层养老防老养老社区如何发展

2021-06-17
保险养老社区规划 养老保险如何规划 保险养老规划理念

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作品《红色的天空》讲述的是一群老人在老人院的生活。随着养老社区概念在国内的引进,业界对于养老产业的当下和未来发展,也在进行着深入的探索。在日前召开的“养老社区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海内外的学界、政府、企业界的人士发出的声音则显示刚刚在国内起步的养老社区,还有相当长的艰巨之路要走。

高门槛:中产阶层

一提起养老机构,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孤寡老人寄居的养老院。然而,当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2009年赴美考察当地的养老社区时,让其耳目一新,最初打算建成社会福利概念的如家式养老社区,也随之改变思路。

美国的这种养老社区大门,并非向普罗大众敞开。其不菲的会员费和每月约2100美元的服务费,足以让普通工薪阶层望而长叹。拟建中的泰康养老社区,亦将向入住老人收取会费和月服务费。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曲晓辉认为,养老社区要想成功,必然是以中产阶层为主要客源。国内日益崛起的中产阶层,将为养老社区累积日益壮大的客源,反哺养老社区。

上海市崇明县副县长朱建江介绍说,养老社区与养老院的区别在于,养老社区具备服务和居住的双重功能,居住群体对于服务有较高的要求。“养老社区不同于普通的建筑概念,是适老性居住环境和服务环境的统一,是居住、服务和保障三方面的革命。”朱建江表示。

陈东升则建议,政府应为服务人员培训、护理人员资格认证及风险管理等一系列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同时应及时引入长期护理险制度,加快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为养老服务产业升级提供空间。

险资的渴望

2009年11月,保监会正式批准泰康人寿提出的养老社区投资试点方案。此外,中国人寿正在构建“一南一北”养老社区框架,合众人寿的养老社区也已破土。

对于险资进军这一领域,陈东升认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可大大降低养老社区的融资和运营成本,同时解决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寿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和养老产业非常匹配,养老社区是需要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设施,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几乎为零。”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除了建设养老社区,保险公司还需要发挥精算优势,对于寿险产品的设计要有一个提前量,“要设计相衔接的养老产品,是否可以设计出领取时的年金,可以达到进入养老社区的门槛?是否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用房产作为养老险产品趸缴保费?”

陈东升透露,目前泰康人寿正在设计相关的养老产品,其中的一个思路是退休时可以不领走,而将领取金转到养老社区。

台湾老人福利机构协会理事长陈敏雄介绍说,养老社区要与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和结合,在长期商用型保险、护理型保险、财险、健康险、意外险等方面进行合作。

先行者的困惑

据了解,根据民政部的统计口径,中国的老年人口达1.9亿人。美林公司曾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的中产阶层将达3.5亿人。陈东升认为,养老产业的需求增长迅速,但缺少有效的供应。

然而,北京首家倡导“居家式养老模式”的老年社区——汇晨老年公寓的理事长马剑,提起养老社区却充满苦涩和困惑。“目前在国内做老年公寓和养老院,总的感觉是很难,非常难,这个行业难度和复杂程度超过所有的服务业。”

马剑表示,目前对于发展养老产业面临三大难题。其实就是相关的政策法律严重缺失,几乎没有任何相关法律规范,政策扶持力度很弱,“养老社区涉及的政府部门也是最多最复杂的。”他同时提醒说,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一定要谨慎,“现实的有效需求并没这么大,有实际支付能力和需求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中国传统观念的转变,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至少对于养老社区五年和十年内的发展前景,我是很谨慎的。”

朱建江则认为,养老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政府主要在于制定产业和形态规划、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养老社区的建设和基本服务规范,但要退出中高端养老市场的投资,否则竞争不公平。

此外,朱建江建议,养老社区所用土地的取得,一定要市场化,“为了扶持这个产业,政府要出台出让金的返还等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以弥补在土地价格上不具备的优势。但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解决。如果政府不支持,这个行业发展不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