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买了一堆保险:专家说很多都是没用的?真正需要的只有这几份

2021-05-27
新入保险需要懂的知识 保险需要规划 保险规划的一般流程
虽然保险现在已经成了千家万户的家常便饭,但是各种关于保险的争论、非议、投诉、套路等等内容也同时充斥在各大网络平台。如果你不知道该买什么保险才好,那么我觉得你可以看看本文,避免入坑。​

国内现在大大小小的各类保险公司有好几百家,在售的各类商业保险也有好几千款,而且各家公司的产品还在不断的更新之中。在这样海量的数据中,对于没有保险知识的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大海捞针,甚至有一定碰运气的成分。有句俗话讲得好:“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先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购买哪些保险,就是选对保险的前提。

除了社保以外,我们到底还需要补充哪些商业保险呢?下面上干货。

医疗险

医疗险用于报销住院医疗费用。医疗险按报销限额,可以分为大额医疗和小额医疗。

大额医疗是必须的,因为真正让我们无力支付的医疗费用是大额的医疗开支,几百几千的医疗费相信一般的家庭都能承担,况且还有社保的报销,自己的压力就更小了。

大额医疗险的代表作就是百万医疗险。好医保、e生保、尊享e生都属于这种产品。

它们的好处是限额高达数百万,而且自费药、进口药都能全额报销,而且保费还不贵。缺点就是,一般都有1万免赔额,也就是总费用要扣除1万之后才能报销。

正是这个特点,百万医疗非常适合用来解决住院期间的大额医疗开销。而低于1万以下的费用就可以通过社保和小额商业医疗险来解决。

因此,医疗险方面,百万医疗险几乎可以说是人人必须的标配。如果你总共只有几百块的预算,问我该买什么保险,那么百万医疗险绝对是首选。

如果预算比较充足,那么可以再补充小额商业医疗险,对社保不能报销的部分进行报销。

医疗险建议:百万医疗险是必备险种,如果预算充足,可以再补充限额1万的小额住院医疗险。

预算参考:30岁有社保的情况下,年交保费约250元—400元。

意外险

意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哪怕就是每天待在家里,也可能发生不测。我们小区,就有一位住户,在家洗澡时不慎滑倒撞碎了隔断玻璃,被玻璃刺破脾脏而死。人有旦夕祸福,真是难以预料。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不包括疾病)人数超过320万人,如果再加上意外致伤甚至致残的人数,那么这个比例将比癌症发病率还要高。所以,意外险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医疗险,同样也属于标配。

意外险包括两个方面:

(1)意外伤害:主要保障意外造成的身故和残疾。建议保额至少50万以上,预算充足可以按年收入的10倍以上购买。

(2)意外医疗:主要报销意外造成的医疗费用,而且意外医疗是不要求住院的,门诊也可以报销。意外紧急就医的情况下,通常还可以按照“就近原则”,不用一定非要去公立医院。建议保额至少1万。

意外险建议:务必购买。建议意外伤害至少50万保额以上,有条件可以按年收入的10倍购买,意外医疗至少1万保额以上。

预算参考:50万意外伤害+2万意外医疗,年交保费约200元。

重大疾病保险

在国内目前的医疗体制下,重疾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险种,而且也是很多家庭特别关注的险种。

可能有的人会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买了百万医疗险,是不是就不需要购买重疾险了。

其实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是一种互补关系,而非互斥关系。百万医疗险只能报销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但是出院之后的药品费、检查费、康复费用等等,就无法报销。另外生病期间和出院后,因为身体原因,都可能造成你的收入降低甚至中断,这笔损失也是无法报销的。

所以,重疾险的作用就是弥补医疗险无法解决的这些费用。而且重疾险是属于给付型保险,不需要发票,而是凭确诊报告一次性领取保险金。这对于被保险人来说,更加灵活方便。

重疾险建议:保额至少30万,预算充足可以按照年收入的5—10倍购买。如果重疾险附加的多次赔付附加险间隔期不超过3年,也可以考虑购买。

预算参考:30岁男性终身重疾保额30万,年交保费约4000元—6000元。

寿险

寿险,全称人寿保险,就是保障人的寿命的,俗称“死了就赔的保险”。不论是意外身故,还是疾病身故,或者自然身故,都属于寿险的赔偿范围。

对于家庭经济支柱,寿险是必不可少的险种。万一发生不测,那么保险金可以帮助家人孩子渡过难关,例如生活费、房贷、车贷、学费等,都可以通过保险金解决。

所以,寿险的保额通常都跟照顾家人的经济责任有关系,需要考虑你在家庭中的角色。保额应该要跟你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相匹配。例如,一个家庭中,如果老公是经济支柱,那么老公的寿险保额应该包括家人退休(孩子自立)前的生活费、孩子的学费、父母的赡养费、房贷和车贷余额、其它负债等。如果夫妻同时工作养家,可以先估算一下家庭未来整体的生活开支、孩子学杂费、各项负债等,再根据夫妻双方的经济责任来分配保额。

寿险建议:保额至少100万。预算不多,考虑减额定期寿险;预算一般,考虑定期寿险;预算充足,考虑终身寿险。

预算参考:30岁男性保障30年100万寿险保额,年交保费约1500元—2000元。

家财险

虽然车险是家喻户晓,但是同属于财产险的家财险在中国却属于比较小众的保险。

家财险主要保障因火灾、爆炸、雷击、暴雨等原因,造成的房屋主体损坏、室内装修、室内财产、水暖管爆裂、盗抢等等。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家庭财产都是安全的,但是一旦发生风险,往往损失巨大。所以我认为,花一点费用保一个安心,是值得的。

家财险建议:家财险并非必须,但是建议购买。

预算参考:房屋价值300万,年交保费约150元—200元。

其它保险

除了上述保险之外,大家肯定还见过很多其它保险,比如商业养老保险、教育金、理财保险、旅游险、年金险等等,下面再简单给大家说一下这些险种。

商业养老险:养老费用通常具有时间弹性和费用弹性,什么时候需要用,自己也有个底。所以,养老险虽然重要,但却并不迫切。建议在上述的医疗、意外、重疾和寿险都规划完善后,再考虑。

教育金:孩子的教育金,如果通过保险来储备,最大的好处就是豁免。意思就是说,万一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发生不测,比如生大病、身故等,那么保费可以免交,而孩子的教育金却不受影响。所以教育金的收益虽然不高,但是如果有预算的情况下,是可以购买的。

理财保险:包括分红险、年金险等,有闲钱,也可以买,但是一定是作为中长期理财,这个时间通常在10年以上才有意义。不要被保险理财高收益误导,理财保险的收益一般,但是优点是,受市场波动影响小。

相互宝:虽然不是保险,但是也建议加入,利己利人。

以上就跟大家把各类保险的价值和预算都作了交代,大家在选择保险的时候可以直接对号入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伸阅读

水滴筹又出事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该如何是好?


众筹平台作为新兴事物,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为了盈利,出现这次的恶性事件,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网上疯传一则暗访视频:水滴筹地推人员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扫楼式”拉人筹款,还自称是所谓的“志愿者”。

他们挨个询问病人困不困难,需不需要筹款帮助。

如果这群“志愿者”真是为了帮助没钱治病的患者,推广网络互助模式,那倒是一件好事。

可事实恰恰相反,这些“志愿者”拉人筹款的目的却很功利——为了业绩提成!

一、水滴筹的“商业模式”

水滴筹的地推人员收入不菲:按业绩阶梯式提成,每单最高可以拿到150元,很多“勤劳”的地推人员月收入轻松过万,妥妥的高薪一族!

另外,水滴筹还会对地推人员实行业绩考评,每人每月最少要完成35单,达不成就要被淘汰。

对于业绩提成这回事,九尾君觉得无可厚非,毕竟地推人员也是要吃饭的嘛。但其末位淘汰制的设定,未免有些过激。

要知道,水滴筹是一个大病筹款平台,而不是电商平台,每一单都代表着一位重病垂死、无力自救的病人。

每月35单?哪来这么多的病人需要求助?想达成任务,可不得逐个医院扫楼抢单嘛……

并且,他们有自己的一系列地推“套路”。

这套操作流程乍一看没什么,但实际上每个环节都错漏百出。

为了加快单子的成交速度,水滴筹的地推人员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的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刻意隐瞒。

真的如同所写的一样,仅限“口头询问”。

对捐款的使用也缺乏监管。很多求助者在获得众筹资金并提现成功后,就不再证明资金去向了。

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拿这笔钱治病呢,还是统统进了自己的“腰包”。

所谓的“求助人故事”更是有固定的模板可以套用。结合场景、病情、个人基本信息等内容,一篇煽人泪下的故事便分分钟出炉了。

除此之外,捐款者还会受到“二次营销”。

有钱捐款?那买保险吧!

虽说买保险这件事本身没毛病,但刚骗人家捐完款,又要让人掏钱买保险,铜臭味未免太过浓厚了一些。

说一句网络时尚用语:“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二、“真”求助者何去何从?

群众公信力是一个众筹平台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滴筹的这次恶性事件,极大消耗了社会的爱心和善意,让每一个捐款者都感到心寒。

虽然后来水滴筹官方宣布停摆线下团队、彻查违规行为,但大错已经铸成,平台信用透支甚至破产在所难免。

而且,这可不是水滴筹第一次“犯事儿”了。

今年5月,德云社相声演员吴帅(本名吴鹤臣)突发脑出血而住院救治,其家人在“水滴筹”上发起筹款,金额为100万元。

然而网友发现,吴家经济富裕,在北京有两套房产、一辆车,却在众筹时还勾选了“贫困户”标签。

吴帅的事情还只是个例,可以解释为审核疏漏或者人家对“贫困”的标准有所误解,大家勉强能接受。

但这次的群体性事件就有些过了,怎么圆都圆不回来,简直是在“作死”的路上策马奔腾。

水滴筹即便信用破产,那也是自作自受。

可令人担心的是,网络众筹声名狼藉之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会得不到救助。

虽然最近这段时间网络众筹恶性新闻频出,但我们必须承认,众筹互助平台的诞生,确确实实帮助了不少人。

很多没钱治病,已经枯坐等死的病人,却因为无意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陌生人的帮助,成功治愈出院。

人都有“生老病死”,出于同理心,大家乐于捐助,钱多的人出一千,钱少的人出5块,积少成多,20、30万的医疗费不难凑齐。

可众筹模式的根基在于信任,人们不介意伸出援手,但不愿意被愚弄。

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捐的钱,化作“郭美美”之流手上的名牌包包、脚上的昂贵高跟鞋。

当众筹失去了信任基础,除了你身边的亲戚好友之外,其他相对陌生的“二次关联”人群(同学的朋友,表哥的同学等)怕是就没有多少捐款的意愿了。

保险产品,为什么说保险都是骗人的?没用的?看完这9大理由,终于明白了!


最近,有不少朋友给小编吐槽:保险都是骗人的,没用的!都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买了就真的被骗了!

面对朋友们这样的看法,小编于是就想找找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

总结出来,如下:

1.保险太晦气了!总是死呀死的,买了,就像早盼着人死一样!

其实,中国人凡事都讲究吉利,买什么都要讲究,买双不买单,说话要喜庆什么的。但是,保险要么是生病后,要么是身故后才能用到或拿到赔偿金,很多人都觉得保险本身就不是一个吉利的东西。

所以,还没买保险,听到就已经不好了!怎么还会买呢?有儿女给家人购买都有可能会被怼:你是不是盼我早死呢?何况是保险代理人的推荐呢?

2.有些人或公司总是在消费别人的悲伤,企图达到销售的目的,只会让人更反感!

在小编的印象中,每当有重大事故或名人去世时,保险圈总会很热闹,各种文案出现,让朋友圈一波一波的被保险所刷屏。

其实,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吸取和总结教训,如果未来自己发生了这种事情,找到一定的解决办法,这固然没有错!但要有职业操守,不能以消费别人的悲伤,以达到自己销售的目的,这种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只会引起更多人的反感!

3.不专业的销售人员滋生不良风气

小编经常听到这些话: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谁身边没几个不要脸的卖保险的人呢?等。

其实,这是保险销售行业的悲哀,也是通病。由于保险行业门槛比较低,不管什么人都有可能变成卖保险的,各种各样,你可能无法想象,他们经过短暂的培训,便成为你身边专业的理财顾问,开始他们的保险事业。

因为要挣钱,所以,只顾自己手里的保险产品,无法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会造成更多人的不信任;也由于不专业,也会有很大程度的销售误导。

所以,这种风气的存在,也会让更多人对保险是失去了信任。

4.恶意诋毁竞争对手,让用户购买自己手中的保单

很多销售人员为了达到销售的目的,恶意去诋毁其他保险公司,使用户购买自己手中的保单;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

如果从产品的角度分析产品本身对用户的需求度和适合度,我觉得无可厚非,但恶意去这么做,小编是完全不赞同的!

5.停售涨价,不买后悔,这种言语,每年必出现朋友圈一次。

现在什么产品都更新换代,更何况保险产品呢?加之,随着用户需求的细化,保险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加快速,也会出现了很多新的保险产品,只为更满足大家的需求,所以,不要看到这些消息就恐慌,没事,会有更好的产品适合你。

其实,小编也经常说,跟风购买,盲目购买,是购买保险的忌讳!因为保险只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和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一味的跟风,只会浪费自己更多的钱!

6.没有统一的理赔标准,用户无法准确辨别自己所购买的保险产品是否可以理赔?

在这个方面,区别最大便是重疾险。

虽然保监会统一了一些疾病和理赔标准,但也给予了一定的范围,让保险公司自个去规定。所以,有些疾病,有的保险公司能赔,有些保险公司就不给赔;而对于用户来说,复杂的保险条款下,根本无法辨别,哪些该赔?哪些不该赔?

7.存款变保单,这种负面消息满天飞

小编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这类消息,很多人出于对银行的信任,根本没有看清楚产品合同就签名购买了,以为自己买的只是“比存款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谁知确实保险产品。

所以,这种误导用户的情况太多了,也只会造成用户更多的不信任!

8.我身体很好,不需要保险

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好,根本不需要保险,我也很安全,也不需要保险。可是,谁知道,明天和意外(疾病)哪个先来呢?提前备好才是预防的关键!

9.我买了保险,保险公司就要什么都赔我!

生活中有部分用户,虽然有给自己买了保险,但具体保什么?压根不知道。

也有些人甚至以为只要买了保险就行,出事直接找保险公司理赔就好了。

其实,一般保险包含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寿险等多个险种,不同险种作用和目的都不同。

我曾见过用户拿着一份理财险,去找保险公司理赔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会赔才怪!!!

其实,很多人反感保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希望小编的经常普及的保险知识能够帮助到大家,也能够让大家认清保险的作用和用途,真正按照需求的备好保险!

今天就说到这里,还有几句话想告诉大家:

关于健康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大家在购买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

比如:这款产品好不好?适不适合我?这个疾病保不保?我能不能买?有什么限制吗?等问题。

关于身故保障,尤其是寿险,大家在购买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该给谁买?不该给谁买?买多少?最高限额是多少?什么产品最适合?等问题。

大家对保险有任何问题和疑惑的地方,都可以联系小编,小编立马回给予解答哦。

只有真正了解保险才能避免保险纠纷


投保人购买保险是为了给自己以及家人提供一份保障,出现保险纠纷无疑是让投保人不愿意面对的一件事。然而,经常出现的保险纠纷事件让投保人困惑到底该如何购买保险?那么,究竟如何做保险纠纷菜不会找上你呢?

选保险不宜多

投保人决定买保险之前,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

每个家庭对保险的需求都不一样,有的希望增加人身保障,有的则是为了转嫁财务风险,也有想通过保险进行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不同需求购买相应的保险。

投保人在实际购买时,要切实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年龄结构、风险偏好等因素,代理人的意见、方案只能起参考作用。切记,买保险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保险计划越适合你的情况越好。

货比三家,独立选择。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过多地依赖保险代理人推荐。其实买保险与买其它商品一样,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需要的才是合适的。从多种渠道了解所需的保险产品,可以起到很好地参考作用。最后,消费者还是要切实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年龄结构、风险偏好等因素,自己做出独立的购买决定。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保险代理人提供的保险方案只能作为参考依据,每个家庭和个人的保障需求各不相同。如何通过购买保险,合理分配养老、健康、投资只有消费者自己最了解。

独立挑选保险产品

决定买保险之前,先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份保险。很多市民在挑选保险产品时过多地依赖代理人推荐,其实买保险与买其它商品一样,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代理人的意见、方案只能起到推荐作用,每个家庭对保险的需求都不一样,有的希望增加人身保障,有的则是为了转嫁财务风险,也有想通过保险做理财投资的……不同需求搭配不同保险。亲朋好友的保险可以起参考作用,但在实际购买时要切实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年龄结构、风险偏好等因素。

了解保险的基本功能

时下保险理财盛行,很多人产生了“买保险就是为了多赚钱”的想法。为了迎合市民的这一心理,保险代理人上门兜售保险时着重宣传的是分红功能;银行柜面上代销的保险打出的广告是“回报能有多高”;在保险公司主推的产品中,几乎都带有分红性质,诸如此类的宣传误导了不少市民,让大家觉得买保险就是为了多赚钱。其实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投资理财只是保险的附加功能。对于保险最朴素的解释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即人人拿出一小部分财富汇集成大经费,一旦个别社会成员发生意外就可以动用这笔爱心基金。市民买保险其实是用少量的钱转嫁自己和家庭的风险,不要因为缴了保险费没有得到经济回报就认为很吃亏。

应该如实告知别隐瞒

据粗略统计,目前80%以上的保险拒赔案是由于客户在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引起的。保险合同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如实告知”义务,市民投保时一个小小的“隐瞒”,就会失去日后索赔的权利。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保户认为自己口头告知过就可以了,业务员说在保单上可不填就不填,结果理赔时被指控“隐瞒”病情,保户觉得冤枉却无据反驳,最后只好被拒赔。要知道“如实告知”义务已经以法律形式被固定下来,任何人都不能豁免投保人不履行该义务。所以投保人一定要在合同上填明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否则保险公司可以以“隐瞒”病情为由拒赔。还有的“机动车辆保险”要求车主变更要及时更改,否则合同视为无效。还有的机动车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是营运车辆,出险后造成理赔纠纷,因为营运车辆的保费与私用车辆的保费是不一样的。

理解保险合同的立法本意

尊重合同,诚信投保。保险不能代签名,是保险常识。有的保险代理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流程不严谨,明知被保险人不在场或不知情,而让投保人代签名;有的消费者因投资型保险产品业绩不佳,便以自己的保单是代签名为由,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

弄清保险条款的专用术语

由于市民的保险专业知识还比较匮乏,对保险条款中的某些专用术语往往会“想当然”地去理解。以保户缴费满两年退保时保险公司应给付现金价值为例,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以为现金价值就是自己所缴的保费。但事实上,客户退保时的现金价值是所缴保费扣除风险保费、储蓄金保费后的剩余部分。一般第三年退保的客户大约只能领到所缴保费的二分之一左右,但这一点让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倍感“上当”,导致很多纠纷。

保险纠纷找准维权途径

那么,投保者在购买保险过程中出现纠纷该怎么办呢?一般说来,有这么几种办法可以维权:

首先,在投保时,客户除了要听取代理人的介绍外,关键是自己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特别关注保障范围和免责条款等内容。如果仍不清楚,可以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进行电话咨询,了解你应该享受的权益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其次,投保人可以通过仲裁部门仲裁解决纠纷。

此外,投保者也可以考虑向当地的保险监管部门举报。在电话投诉时,要记下接听电话的客服人员的姓名或工号。一般说来,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电话都是有录音的,而消费者也要将对方的解答要点记下,有条件的也可在告知对方之后进行录音。这样,一旦发生纠纷,即可提供给相关部门证据材料。

重疾险七七八八保一堆,想知道哪些实用,哪些鸡肋吗


重疾险发展到今天,早已不仅仅保障重疾,更多了轻症、中症、身故责任、投保人豁免等。那么这么多的保障内容,到底哪些是真正有用的保障,哪些是噱头呢?

今年出的很多重疾险新品,花样更多,什么重疾多次赔付、癌症多次赔付、重疾保额递增、心血管疾病额外赔付、轻症理赔后重疾保额增加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其实真正有用的只有几个。

一、高保额

其实对于重疾险来说,保额是最重要的,但很多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反而常常因为预算不足而降低保额。

试问:如果不幸罹患重疾,但配置的重疾险保额又不足以覆盖治疗费用,更不足以支撑生病期间的生活开销,那么我们还是要砸锅卖铁、东拼西凑剩下的缺口,无法安心治病!保险的保障作用不就没有发挥出来了吗?

买重疾就是买保额,保额一定要足够。

不过由于免体检额度的限制,很多高性价比的重疾险产品最多只能投保50或60万,一些保额需求大的朋友,只能通过购买两份重疾险产品来满足自己的保额需求了。

如果有一款产品能直接投到高保额,对于不少朋友来说还是很方便省事的~

二、保额增长

现在市面上很多重疾险,都有了(重疾)保额增长的功能。比如:

晴天保保少儿重疾险:保额每2年增长15%,最高增至175%保额;

大黄蜂2号少儿重疾险:前11个保单年度,重疾保额按5%福利增长;

嘉乐保重疾险:60岁前,重疾额外赔付50%保额;

嘉多保重疾险:50岁前,重疾额外赔付20%保额;

倍加尔保重疾险:重疾每次赔付递增10%保额;

备哆分1号重疾险:前三次重疾赔付一次增加10%保额;

这些保额递增,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保额“缩水”。

拿“前10年每年保额按5%复利递增”来举例,如果通胀率为3.5%,这个保额增长能把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延迟至少15年!

另外,四五十岁前是我们家庭财务责任比较重的阶段,一旦患病,家庭财务压力会很大,于是有些产品会在四十或五十岁前赠送一定比例的重疾保额;

罹患轻症后免疫力下降,患重疾的几率更大,于是有些产品会在首次理赔轻症后,自动赠送一定的重疾保额。

总的来说,保额增长是非常实用的保障。

三、重疾病种

其实稍微了解过保险的朋友,应该都不会再执着于产品保多少种重疾这个问题了。

这里小编还是再科普一下吧:

为了理赔的规范,早在2007年,保监会就联合医师协会,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和使用规范》,对25种最常见、最高发的重疾,进行了统一的定义标准。

其中,前6种是必保的重疾,后19种是可选的,共计25种。目前所有的重疾险产品都会包含这25种重疾,无论是名称还是释义都一样的。

后来经过数据的统计,这25种重疾已经占重疾理赔案例的95%!

所以无论一款产品是保100种重疾还是108种重疾,其实差别都不大,大家不必去纠结了。

四、轻症

其实最初的重疾险是没有轻症的,只保重疾。

重疾,即重大疾病,不少消费者就担心了:重疾险比其他险种都要贵,理赔条件还规定得明明白白的,万一我这辈子没患重疾,又或者虽然病重,但差一点才能到达理赔条件,无法获得理赔,这钱岂不是白交了?

于是,才慢慢演变出来“轻症”保障。

轻症其实就是重疾所对应的轻度状态。比如癌症对应的轻症是“原位癌”,脑中风对应“轻微脑中风”,等等。

如此一来,大家即使只是出现了轻度状态的病症,也可以获得20%-45%理赔金,理赔几率高了,大家也可以尽早治疗,防止轻症发展为重疾。还是蛮实用的保障。

现在的重疾险,基本都含有轻症保障了。实在预算有限的朋友,可以购买纯粹的重疾险,只保重疾,比如瑞泰瑞盈、老版康惠保等。

五、中症

轻症之后,又慢慢衍生了一个中症出来……

无非是病症的严重程度介于轻症和重疾之间,赔付的金额也在二者之间。

但实际上,在产品条款中,中症疾病的理赔条件,非常接近于重疾,这就导致了“要不就是赔轻症,要不就足以申请重疾理赔了,中症保障形同虚设”的情况。

当然,在相同的保费之下,多一个中症保障,固然是好事,但要说执着于中症,甚至为此加费去购买,在小编看来意义不大。

六、重疾多次赔付

重疾多次赔付产品,是近几年的产物,因为不少朋友理赔过一次重疾以后,保单结束,又无法再配置重疾险了,因此推出了可以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赔完了保单不结束,还可以再赔。

当然,多次赔付的产品会更贵些,因此小编建议:

预算有限的朋友,先配置单次赔付的定期消费型重疾险;

预算稍宽松的,可以把保障期延长,保障终身;

预算充裕的朋友,再去追求重疾多次赔付。

量力而为。

七、癌症多次赔付

癌症的二次或多次赔付有多实用?先看几个数据:

重疾理赔案例中,超过60%都是癌症,且癌症复发率高;

我国最新的癌症 5 年平均生存率达到了 40.5%,在医学上相当于已经被“临床治愈”了;

什么意思?

通俗来说,就是癌症很高发、易复发,但是它可被治愈,所以用癌症多次赔付的产品去积极应对,才能有效抵抗癌症的侵蚀。

八、被保人、投保人双豁免

现在的重疾险,基本上都含有被保人豁免了。但有不少朋友,为孩子或配偶等家人投保的,则会追求投保人豁免功能,希望自己作为投保人遭遇不幸时,家人的保障依然能够有效持续。

一般附加投保人豁免,只需要加费4%-9%,即有可能撬动高达数十万的保费,杠杆还是很大的,尤其建议父母为孩子投保的时候,可以附加上。

但倘若产品没有投保人豁免功能,其实大家也不必过于执着,我们完全可以自己DIY——投保人给自己加投一份寿险,寿险的保额,就是给家人投保保单的保费。这样即使自己遭遇不幸身故,寿险的理赔金也足够继续支付孩子/家人的保单了。

九、特定疾病额外赔付

一些特定的罕见疾病,可能比较难治愈,需要更高的治疗费用,比如重疾的平均治疗费是50万,但儿童常见的白血病,平均治疗费几乎去到一百万。

所以很多产品,有针对少儿、成年男性、女性特定疾病的额外赔付,一般都是额外赔付100%保额甚至更多。

大家如果觉得有需要的,可以附加上这个保障。还是那句:量力而为。

十、身故责任

身故责任是特别多朋友在意的点:万一我没生病,那我就一分钱拿不回来了吗?那多亏啊!

针对大家害怕损失的这种心理,保险公司才在重疾险中推出了身故责任:万一没有发生重疾理赔,身故的话也可以理赔保额或返还已交的保费。

但小编之前已经跟大家说过很多次了, 带有身故责任(尤其是身故理赔保额的)产品,本身的保费已经会很昂贵,即使真的一辈子没有发生重疾,那最后拿到这笔身故理赔金,也至少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现在看起来很多的几十万保额,在几十年后会贬值好几番;

如果去够买消费型的产品,把省下来的保费拿去投资理财,最终都能轻松得到比保额更高的收益。

所以,如果你只是担心自己的保费会浪费掉,那其实更不应该追求身故赔付保额了,完全没必要为此额外支付大量保费。

除非你的预算很充足,并且想要有尊严地离开人世,那么才选择这种带有身故责任的产品。(毕竟现在殡葬费用也不低,身故责任金可能是逝者最后的尊严……)

最后:

现在的重疾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战打到了地板价以后就到了瓶颈,为了从同质化中脱颖而出,很多产品会进行创新,另辟蹊径,推出新的保障内容。

而这么多的保障内容中,有些是真的实用,而有些只是噱头,大家要学会辨别,把钱花在刀刃上,配置真正有用的保障。​​​​

保单,对!没错!我就是卖保险的!结果:我也给自己买了一大堆保险?!


最近,小编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保险公司老招人?

不少人回答说:“招人等于开单,先给自己买一份,然后给家人买上一份,再四处骚扰亲戚朋友购买。”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

作为保险业务员首先要明白保险的保障作用和各个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等。他们的购买是因为详细了解过后看中了保险本身的保障和自身的风险需求,但保单份数不会太多;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达到公司的业绩要求,不得不给自己买,因而购入大量保险!

其实,不管是业务员自己购买,还是其他人购买,本质上,我们应该应对的是自己的需求和风险购买, 而不应该是达到为了其他目的而购买大量保险!

小编的一个朋友有非常强的风险保障意识,每年在保险上的支出超过5万元,刚开始的时候生活很有品质,也能负担这个保费;但是后来结婚有了孩子,加之为妻子、孩子也购买不少保单,致使保费达到10万左右,除此之外还负有车贷房贷、父母赡养等,各项支出越来越多,致使保费根本不能全部掏出!

这个做法同样是不理智的。有强的保险意识固然是好的,但是不能偏离生活!超出了经济的做法,仍然不正确。

还有一种是:被忽悠的人群,茫然无知下购买了大量的保单。这种情况下,是对保险的了解不够和对自身的风险需求等认知不够,导致的被牵着鼻子走,认为这个也该买,那个也该好,不知不觉便购入了大量的保单。

以上,不管是哪种情况,其结果是购入了大量保险!

小编经常说:保险是要随着生活的推进、工作性质、收入变化、未来风险高低等进行购买和调整的,所以当经济条件一般时,可以先购买性价比较好,满足自己需求,自己负担得起的重疾产品,等经济条件上升时,根据当下需求和风险,适时增加保障额度;以及保险买错不如不买,保障只有满足需求和匹配自身经济条件才是最好的!

所以,只有最合适的保险对大家来说才是最好的!

买了大量保险的人,应该怎么做?

首先,整理保单,对自己的保险和各个保险的保障范围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使用APP上的安心管进行整理)。

其次,明确认知自己的风险需求和需求等级划分以及最多能支付的保费限额。

最后,对应保单保障和风险需求,在一定的保费支付限额下,进行留存保险选择。剔除重要性不那么强的保障和重复保单(退掉风险等级不高的保障),以便使之不不超支!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购买保险应适度!因为保险的购买首先牵扯的便是经济条件。大量的保单因为意味着保费高昂,自己能否承担?任何超过自己承受范围内的事情,最终可能都会导致失败。保险也一样!

保险应该如何买?

依照保险双10定律:家庭保险设定的适宜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适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

与此同时,在家庭成员间保险费用配比还应当遵循6:3:1原则,即为最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成员购买保险的保费和保额应当占整个家庭保险资产的60%左右;次要收入来源家庭成员购买的保险比例为30%,孩子购买保险的适当比例为10%。

这些都是国际上通过保险经验得出的结论,可以有效避免突发意外和疾病给家庭带来的伤害。

如何投保呢?

大家可以根据《科学投保的五大原则》:①先大人后小孩;②先规划后产品;③先保额后保费;④先保障后理财;⑤先人身后财产,这能够有效的规避我们人生的风险,减少买错保险的概率,让我们少花冤枉钱。

小编结语

如果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保险,大家可以拿来询问小编,小编可帮大家整理规划!

今天就说到这里,还有几句话想告诉大家:

关于健康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大家在购买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

比如:这款产品好不好?适不适合我?这个疾病保不保?我能不能买?有什么限制吗?等问题。

关于身故保障,尤其是寿险,大家在购买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该给谁买?不该给谁买?买多少?最高限额是多少?什么产品最适合?等问题。

大家对保险有任何问题和疑惑的地方,都可以联系小编,小编立马给予解答哦。

买了很多份保险?有没有可以叠加理赔的呢?赶紧看一下


我们大部分人经常会购买的保险种类有,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等,但哪些是可以“叠加”的,哪些是不可以“叠加”的,你清楚吗?

如果不清楚的话,我们就无法对我们的保单进行很好的整理,比如:一旦身故,我们最终可以拿到多少钱?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无法判断我们的保额购买的是否足够,我们保险的配置是否合理。

首先,我们先从大的险种上来看:

意外险:意外险是买多少,赔多少。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购买了2份意外险,一份额度是10万,另一份额度是20万,如果意外身故,我们两份意外险总共可以获得10万+20万=30万的理赔金。

重疾险:重疾险是买几份重疾险,就能得到几份保障。简而言之,重疾险可以“叠加”理赔。比如说,我们买了两份重疾险,一份20万,一份30万,一旦罹患重疾,而这种重疾在两份重疾险的合同中都有约定,那么,我们可以获得20万+30万=50万的理赔额度。

寿险:寿险是只要身故,多份寿险就多份赔付。直白的讲,就是寿险也是可以“叠加”理赔的。比如说,我们购买了两份寿险,一份10万,一份20万,一旦身故,就可以获得10万+20万=30万的理赔额度。

医疗险:医疗险比较特别,它是报销型的,我们在购买医疗险的时候,往往会区分有社保和无社保,有社保的会便宜一点,无社保的会贵一点,这是因为医疗险报销的时候,只会报销医保报销后剩余的部分,医保报销的部分,医疗保险是不会报销的,购买多家或者多份医疗险的时候,自然也是不能重复报销的,也就是说医疗险是不能“叠加”理赔的。

其次,从具体的保险合同上来看:

对意外险而言,一般情况下分为主险和附加险,主险和附加险是可以“叠加”使用的。比如:一般意外身故赔付10万,私家车意外身故赔付50万,那么最终因为私家车导致身故,则可以获得10+50万=60万的赔付。这种情况一般会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写清楚的。

对于重疾险和寿险而言,现在一般的重疾险和寿险都是有附带功能的,重疾险附带寿险,或者寿险附带重疾险,一个是主险,一个是附加险。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二选一赔付的,也就是说重疾赔付后,身故就不再赔付了,这种情况在保险合同条款中也都会写清楚的。

所以,我们在投保时,务必要仔细的阅读保险合同条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