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买保险需走出哪些投保误区?

2020-05-15
投保险财产规划 保险规划有哪些功能 保险规划经济需求法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很多人都开始选购保险产品。但有不少人应对保险了解的不够全面,而常常陷入一些投保误区,那么,买保险需走出哪些投保误区?

误区一:一切为了孩子

“中国人,一切为了孩子”这句话在保险上再次体现。数据显示投保人在18~40岁占比为74%,被保人在0~17岁的占比最高,为35.4%。

专家提醒:“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应先给家庭支柱买保险,若父母没有保障,孩子就更谈不上保障。”

误区二:买保险当投资

许多消费者认为,买保险可以赚钱,特别是某些投资型保险,如果一份保险不能实现增值,没有分红,那就认为比较亏,并且不会购买。

专家提醒:保险的确有保障、储蓄和投资功能,但更注重保障。而返还型险种所具有的本金返还、利息给付等职能,只是保障功能的一种补充。

误区三:买便宜的划算

据了解,郑州市城镇职工平均年收入为4万~5万元,那么最合理保额应在50万元以上。但数据显示,50万元以上保额仅占5.9%。

专家提醒:绝大多数人选择较低保额,虽然这受到保险消费贫富差距的影响,但保险意识的建立更为重要。风险面前人人平等,经济宽裕的消费者更应该选择与自身相匹配的充足保障。

误区四:等用得着时再买保险

保险是一种降低风险的理财手段,许多人都认为,保险嘛,有钱就能买到,现在我身体健康,收入稳定,没有任何风险存在,保险等我用得着的时候再买也不迟,事实是这样吗?

专家提醒:保险往往是对未来人生的一种规划,年轻时风险发生的概率较低,购买保险产品的选择面很大,保费也较低;但是进入疾病发生概率较高的年龄段,如果再购买保险,往往会因为年龄较大或保费太高而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提示:综上可知,买保险需走出一切为了孩子、买保险当投资、等用得着时再买保险等投保误区。此外,大家在选购保险产品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勿跟风投保。

延伸阅读

女性保险投保误区


女性健康专项保险,呵护更贴心!

现阶段市场上女性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女性重大疾病险,保障范围涵盖了女性独有的一些重大疾病病种;生育保险,主要保障女性的怀孕、生育等过程;第三类险种主要是为女性整容提供的保险。由于保障范围相对较宽,导致部分女性认为只要选择一种较好的女性险,就可高枕无忧。

其实,女性险虽然与普通的重大疾病保险相比,保费要便宜得多,有一定的产品优势,但是任何一款产品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不能因此而否认普通重疾险的价值。但女性在选择女性保险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过分看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忽视保险的保障功能

部分女性不考虑自己的经济和财务状况,喜欢购买分红且高收益率的产品,侧重于激进的投资方式,只要是现金投资总喜欢和收益率挂钩。其实保险的优势不在于投资收益的高低,而在于保障功能。

人们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承担很多人的风险,把每个人不确定的风险转化为群体确定的风险,从而有效地管理风险带来的损失,保障千万万家庭经济的稳定。

二是注重家人成员保障,自身保障弱化

据调查显示,现代女性投保率总体要低于男性,即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外企文化熏陶的女性也是如此。大部分家庭保单都是女主人充当投保人,而被保险人却往往是子女、丈夫,而不是自己。在她们的观念中,男性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容易患病和出现意外事故,应先购买保险。因此,就出现了女性的投保率低于男性的现象。

事实上,女性在家中的支柱地位不容忽视,特别是白领女性,无论是对家人的照顾还是财务的贡献,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试想,如果她们出了事情,给家庭带来的将是多大的灾难!对于大多数子女来说,母亲才是他们最大最无私的保护伞,女性们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三是误认为保费越高越好,导致过度消费

部分女性在投保时存在贪多贪全的购买心理,误以为保费越高越好,保障就越全面。以重疾险为例,部分女性朋友认为,重疾险保障的疾病数量应该越多越好,全面保障才能更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的风险。

其实某些疾病的患病率极低,投保这样的重疾险,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女性保险推荐:

产品名称:“母婴无忧”孕妇健康保险 推荐指数: 1、孕妇身故保险保障:3.6万元;

2、婴儿先天畸形保险保障:4500元;

3、流产保险金保障:200元。 100 元   产品名称:华泰女性特定癌症保险 推荐指数: 适合注重个人健康的广大女性朋友购买。

1、女性特定癌症保险 50,000 元 ;

2、癌症住院医疗津贴保险 100 元/天 ;

180 元

家庭投保误区


家庭投保误区

案例:周先生和太太都在私企打工,周先生的收入是太太的两倍,是名符其实的“家庭饭票”。夫妇俩不舍得花钱为自己买份保险,却为1岁的宝宝购买了3份保险。

点评:“先为孩子买足保障”是不少家庭买保险时存在的误区。在不少家庭,孩子的保障十分完备,但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父母却无险傍身。专家指出,正确的投保观念应该是:先保大人、再保小孩。“子女成长可能面临的风险直接取决于父母面临的风险,因此,只有家庭支柱获得足够的保障,子女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

而在家庭保险开支上,网专家建议,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每年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简单而言,相当于每年拿一个月的工资来购买保险。如家庭年收入为20万元,家庭年均总保费(含大人及小孩保费)可预计在2万元左右。

网建议家庭支柱可以先为自己选购保险,然后再考虑给孩子买保险,毕竟家长才是孩子的未来。

产品名称 保障内容 购买

“九九祥福”综合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50万 意外医疗5万元

特色:住院津贴80元/天 查看详情

“快乐嘟嘟—尊贵人生”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45万 意外医疗2万元

特色:住院津贴100元/天 查看详情

“太平福寿”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10万 意外医疗2万元 查看详情

保险知识汇总 女性投保误区


年轻时觉得身体好,生育后又先给宝宝买保险,如今自己患上红斑狼疮却没任何保障,家住梨园的许晔拿到诊断书时很后悔。

今年31岁的许晔刚刚被确诊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省新华医院的刘医生说,该病是常见的女性多发病,绝大部分女性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都会出现肾损害。“患病后只能在家卧床静养,每月的检查费和医药费都要一千多元,患者的经济压力很大。”

资深保险营销员王丰经理介绍,假如许晔购买了商业重大疾病险,每年保费不过一两千元,现在就可获赔近十万元,完全可支持十多年的所有治疗费用。

据了解,像许晔这样忽视为自己投保的女性不在少数。王丰介绍,他的客户群中,女性所占比例超过2/3。但是,大部分是在为子女、丈夫投保,为自己投保的女性非常少,而且都在35岁以上。

女性投保爱先人后己

生命人寿湖北分公司理财师王运林表示,容易忽略自己和易盲从是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很多年轻女性认为身体好不需要保险,等年龄增大觉得重要后,又先考虑孩子和丈夫。女性心软、感性等特点,也导致投保易盲从,听到朋友或同事买了哪款产品,就跟着买。”

王运林建议,好的保障计划要参照收入、家庭多种因素量身制定,别人感觉好,自己不一定适合,年轻的妈妈们也一定要改正先孩子后自己的投保顺序观。

专家提醒

很多女性认为自己生活、工作规律,发生意外可能性低,而不买意外险。“但意外的风险并不因性别而异,某些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意外。”中国人寿湖北分公司首席核保师李芃说,市场上10万元的意外险,一般只需100多元,不过吃一顿饭的钱。

根据卫生部的数据,女性的寿命一般比男性长4岁。而中国的婚姻习惯,丈夫通常比妻子大几岁,很多女性晚年不得不面临数年的单身生活。所以,李芃提醒买养老险对女性也非常必要。

重复投保好吗 重复投保需慎重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有社保,但社保的报销金额有限,因此不少人都会根据实际选择一份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商业医疗保险在投保的时候需慎重,重复投保并非理赔多,人们在投保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只有成人参与的社会医疗保险能够报销门诊部费用,在商业保险方面,个险可以报销门诊医疗费的险种几乎没有,只有订制的团体险可以做到普通门诊的报销,但参保人数却有要求。同时,投保人还需注意,无论哪种保险,其理赔的金额都是有限制的。“如同医保有起付线,商业医疗保险有一个免赔额和赔付比例的限制。”保险理赔专家表示,一般而言,如果被保人因疾病或者意外住院治疗,公司对于超过500元以上的医疗费用,再扣除社保规定的自费自付部分及床位费,按相应的比例进行赔付。

据统计,平均一次的住院费用约为13000——15000元,专业人士表示,按照这个标准计算,6000元的保额可以涵盖除去社保范围内用药以及医保报销之后的费用,所以商业医保的保额一般买到6000元至1万元即可。

不过理赔专家提醒,由于报销型的商业医疗险都是一年一保,过了65岁,保险公司或不再承保。因此,如果要想在生病的时候得到更多地保障,那么最好是年轻时候选择投保。

一些消费者在不同的保险公司购买数份医疗险,出险后并不能拿到所有保单的赔付。因为,医疗险作为一种补偿型保险,一旦发生理赔要参照补偿原则,即保险金不能超过被保险人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业内人士提醒,即便在多家险企投保医疗保险,也只能依次理赔,获赔总额不会超过实际支出。

提示: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人们在选择商业医疗保险时一定要知道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理赔情况,购买保险一定不能跟风。如果您不知如何投保,可以事先咨询相关保险专家。

家庭买保险需遵循什么原则


家庭买保险需遵循什么原则

如今给自己或家人买份保险已是家庭最普通的消费之一了,保险作为家庭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给家庭上保险呢?首先给家庭的主要支柱购买保险已经众所周知,但购买保险时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给家庭买保险原则:先意外、医疗,后分红养老

很多人在碰到代理人说起保险时问:“你那里有什么好保险?”通常他们所说的这种“好保险”指投资型的保险,而所说的那种“好”是指投资收益好的。这些人一般都有过投资的经历,包括用股票、基金、债券、期货等等种种投资方式,特别是当听说有些投资型保险有稳定的收益时,饱受风险之苦的他们似乎对这种“新”的投资理财方式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这正是分红险在中国刚出现时就大受欢迎的原因。当很多人听说保险也可以作为一种投资时,顿时亮了眼睛,而把保险最原始的那种保障功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情有独钟,再往下就是带点储蓄功能的教育险、养老险,而对健康型保险和寿险、意外险却很少关注。

人生三大风险:意外、疾病和养老,最难预知和控制的就是意外和疾病,而保险的保障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两类保险上。但是很多人感觉这两种保险的保费很多时候是一去不返,或者回来得很少,算不上是投资,或者说“很不划算”,所以最具保障意义的保险一直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于是当真正的风险来临时,很多保险却“不管用”,导致一些人对于保险的认识越来越陷入误区,其实是对保险理解的误区。

科学的保险规划,应该先从意外、健康险做起,有了这些最基本的保障,再去考虑其他的险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任何的商业保险,买保险一般应按下面的顺序:

意外险(寿险)→健康险(含重大疾病、医疗险)→教育险→养老险→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

案例故事:

小张是位27岁的年轻白领,刚刚参加工作三年,在大学学的金融专业,毕业后在银行工作,手上有一些积蓄。2004年初,一位进入保险公司作业务的大学同学找到小张,并向小张推荐了其所在公司的两种热卖保险产品,一种综合意外险和一种分红险,小张的关注点放在了那款分红险上了,小张的想法很简单:我还年轻,身体好的很。平常也没干啥缺德事,没那么倒霉被意外遇上。那款分红险确实不错,于是花了四五千元买了一份分红险,而没有买意外险。

2004年夏天,小张在一次旅行过程中出现严重车祸,需要截肢并装上义肢。这对年轻的他及他并不宽裕的家庭是个巨大的打击!这时他想起了曾买的一份保险,可是一翻起保单他后悔不迭:买的是分红险而不是意外险……

类似小张一样的想法的人还有很多,像小张一样在后悔的人也不少,网提醒大家,购买意外险已经成为家庭保障的当务之急。

产品名称 保障内容 购买 “九九祥福”综合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50万 意外医疗5万元

特色:住院津贴80元/天 查看详情 平安“金领人生”综合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50万 意外医疗5万元

特色:高额医疗保障,医疗费用不发愁 查看详情 “快乐嘟嘟—尊贵人生”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45万 意外医疗2万元

特色:住院津贴100元/天 查看详情 “太平福寿”意外伤害保险 意外伤害10万 意外医疗2万元 查看详情

购买婴幼儿保险需谨记哪些步骤?


为了给婴幼儿一个更好的保障,很多父母都开始选购一些保险产品。与此同时,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商业保险产品,那么,购买婴幼儿保险需谨记哪些步骤?

第一步:新生儿先办好医保

从风险的角度来说,意外和疾病的风险,是从出生开始,伴随一辈子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新生儿也会患病,也有健康风险隐患。比如有些婴儿的出生受一些先天因素的影响,需要住保温箱,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并不是说一提到风险就马上想到商业保险,其实医保也有同样的功能。

一般来说,新生婴儿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很多地区也有一些规定的细则。比如一些地方就会规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会同医疗机构在母亲分娩出院前,为新生儿办理参保登记并由新生儿家属按规定缴纳当年费用。新生婴儿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因此,新晋的爸爸妈妈们在孩子出生之前,最好就开始规划办理婴儿医保,然后再考虑商业保险。

第二步:意外医疗保险先行

孩子小的时候,“大病不犯,小病不断”是很多家长的共同感受。在考虑为婴幼儿购买保险时,要多考虑健康风险,多侧重医疗保障功能。一般来说,新生宝宝出生7天后即可以进行投保,当然也有很多商业保险设计成刚出生即对接的模式。在购买的重点和顺序上,应该以意外保障和健康保障为重点,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是否办教育金保险。此外,教育费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巨额开支,需要系统的规划。

据统计,意外伤害占我国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长,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但实际上,不同成长阶段也有细微的区别。根据一份保险公司提供的理赔数据显示:在0-18岁的理赔案件中,意外医疗费用补偿和疾病医疗费用补偿类型的理赔案占比超过70%。0-6岁儿童因疾病发生理赔的比例最高,占比超过80%,并且其中将近一半的理赔原因是支气管炎和肺炎,平均每次的理赔金额在900元左右。

在0-18岁的理赔案件中,7-18岁的小朋友发生理赔的总体比例显着降低,仅占比13%。从理赔原因看,这一年龄段发生疾病理赔的比例较低,因意外造成外伤比例显着上升,比如“被狗咬伤或抓伤”、“热水烫伤”、“从高处跌落、跳下或被推下造成的损伤”以及小臂、小腿和肩部等身体部位的骨折等等,总占比超过60%。由于伤情轻重不同、治疗情况各异以及所购买险种的差异,理赔金额也浮动较大。不过一般外伤的理赔金额在100元至1000元之间,骨折的治疗费用则较高。

第三步:考虑少儿教育保险

在具备了意外、医疗等保险外,家长可以考虑为孩子购买教育类保险。

少儿教育类保险有点类似强制性储蓄,在各个教育的关键环节时刻为孩子提供比较丰厚的一笔教育基金,解决家庭突然出现的大额开支压力。少儿教育类基金属于家庭理财规划范围,有此条件和能力的可以购买。与其他强制类储蓄产品不同的地方是,少儿教育基金往往和一些意外医疗产品打包在一起,遇到意外或医疗事件时,保险公司也可以进行赔付,同时并不影响教育基金的提取功能。

另外,一些产品还具备豁免功能,也就是投保人出现意外停止交费时,也不影响合同的执行。这是保险产品的独特与优势之处。

一、给幼儿购买保险的三大原则

像刚出生婴儿家庭,保险的覆盖应该是为整个家庭而购买,并非将所有的保障都投入到孩子一个人身上。因此,对于有了宝宝的家庭,在此之前父母最好考虑购买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定期寿险,将家庭风险降到最低。这些都能在客观上能起到延伸家庭经济支柱的经济生命的作用,是照顾爱人、子女和父母的好工具。它最大的特点是用较低的费用就能博得较高的人身风险保障。一旦有了宝宝后,幼儿保险购买也有三大原则:

1、先大人,后小孩。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买保险,不能主次颠倒。父母没有保险,孩子谈不上保障。

2、先保障,后理财。投保顺序一般为:意外、医疗、重疾、教育金。儿童好奇心强,自制能力差,活泼好动,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较大。

3、量力而为,不求一步到位。一般来说,家庭年保费支出为家庭年收入的10%-20%。保险不一定要一次性购买到位,意外险可以全家都买,其他的险种根据经济条件先给家庭支柱购买,再逐步完善。保险险种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确立正确的投保观念,了解正确的投保知识才是第一步。

二、儿童保险不必一次购买齐全

有些家庭因为条件比较宽裕,也希望用“360度无死角的方式来保护”,不少家长舍得花血本,动辄一年交上上万元、几十万元的年缴保费,这样的孩子可以说一出生就含着父母给的财富金钥匙,一生衣食无忧。到底有没有必要如此全方位地给孩子购买保险?

笔者只能抬出购买保险的一般原则,家庭年保费支出为家庭年收入的10%-20%。保险不一定要一次性购买到位,可以根据家庭条件来逐步完善。当然,如果家庭年收入百万千万,用这种方式进行财富传承和规避家族财产风险,又另当别论。

还有一句话是,在宝宝的基本保障得到满足后,儿孙自有儿孙福。宝宝长大后让他们自己根据不同成长经历自行规划,自食其力,培养正确的财富观念,似乎对于普通家庭更为实际。

关注与儿童相关的常见保险

儿童意外伤害险(少儿意外保险):

是以未成年为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而造成的死亡、残疾、医疗费用支出或者是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不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保额不超过10万元。

儿童健康险:

主要针对儿童因患疾病而产生的治疗、住院和手术等费用提供经济补偿,包括重大疾病险和住院医疗保险。

少儿综合险:

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少儿综合保险,此类保险的基本保障包括了意外身故、残疾、重大疾病身故、意外住院医疗等方面的内容,是意外险和健康险的综合,性价比较高。

儿童教育保险(少儿教育险):

是针对少年儿童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教育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险金。是一种带有强制储蓄功能的保险,一旦为孩子购买了此类保险,就必须每年存入约定的金额,从而保证这个储蓄计划能够完成。

提示:综上可知,购买婴幼儿保险需谨记三步,而且,家长为孩子买保险没必要贪多求全追贵价。此外,广大父母在为孩子选购保险产品时,需遵循以上三大购买原则。

保险知识汇总 孕妇投保限制多 投保条款需看清


保险公司一般只受理怀孕28周(7个月)以下的投保申请,对于怀孕超过28周的客户,暂不受理投保申请,要等产后两个月才能受理。

那么,怀孕28周以下就可以买保险了吗?其实不然。保险专家解释,险种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原则上不受理意外医疗险、意外伤害险和重大疾病险等短期保险,只受理普通的长期寿险,而且在投保时须进行普通身体检查。

该专家表示,由怀孕引起的保险事故责任能否赔付,还要看保险合同中是否有相应的条款。“鉴于孕妇买保险的种种限制,建议市民在投保时要有前瞻性,提前为孕妇买上合适的保险。”

对于已经怀孕的女性,可以投保专门为孕妇以及即将出生的小宝宝设计的母婴健康类保险,20周岁至40周岁且怀孕未满28周的孕妇均可投保。这类保险一方面对孕妇的妊娠期疾病、分娩或意外死亡进行保障,另一方面也对胎儿或新生儿的死亡、先天性疾病或者一些特定手术给予一定的保险金给付。

目前,福州各家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等寿险公司都有专门的母婴保险,只是各家公司的条款略有差异。

投保少儿保险误区 先孩子后大人


投保少儿保险误区 先孩子后大人

投保少儿保险经常存在这样的误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应该先给孩子买足保险,然后再考虑大人。

专家解释:我所接触到的客户中,绝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抱有这种思想。家长们这种舐犊之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做法实在值得商榷。

其一,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买保险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先保顶梁柱,也就是收入最高的人。原因很简单,风险无处不在,如果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下,很可能直接导致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其二,一般来说,父母为孩子买保险的最终目的,是为孩子增加一份保障。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父母才是孩子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孩子出险,仅从经济角度考虑,即使没有保险父母也尚可抵御;而一旦父母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出险,孩子则基本没有抵御能力。

所以说,买保险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大人后孩子,而且,少儿保险的投保一定要适量,这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的一种做法。

网推荐以下少儿保险:

太平“福娃”少儿意外保险 意外伤害5万 意外医疗5000元

特色:低免陪高赔付比例 ¥78元/年 泰康“少儿乐”综合意外险 意外伤害5万 意外医疗5000元

特色:住院津贴20元/天 ¥60元/年 少儿平安卡 意外伤害5万 意外医疗5000元

特色:含重大疾病保障1万元 ¥100元/年

家庭成熟期投保误区


家庭成熟期投保误区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

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

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

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

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15%左右为宜。

保险知识汇总 保险规划四大误区需避免 分阶段购买最科学


通常,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保险规划中,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易犯误区,会使投保人遭受损失或不便。平日里,不妨先认认清楚这些误区“长啥样子”。

从单身期到家庭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空巢期,每个人的保险保障都应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规划,形成一个类似于“梯级消费”的概念。

只是,在这么一个长周期的保险规划中,很容易步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中,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

误区之一:寿险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

有人认为,既然是阶梯式消费,就应该是爬坡式向上,保险产品只能越选越多,保额也应该逐渐累加。其实不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向前,总体而言保险是越买越多了,但具体到每一个险种上并非完全如此。

寿险规划的改变,并不只是意味着保单数量的增加。由于家庭责任、经济收入变化,每一时期需要的保障重点会有所不同。

比如,寿险额度在单身期较少,到家庭成长期和成熟期因家庭负担较重而变得很高,但到了老年会再次降低,因为老人已经不是已成年子女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了。医疗类产品的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的,因为不同时期对具体的健康医疗类产品需求很不一样。年轻时需要的意外医疗保险,到了35岁以后可能更多考虑终身健康保险和终身医疗补贴。

到底是增是减,关键还是看具体的需要。

误区之二:年轻人暂不需买保险

在单身期,也就是保险的“初级消费阶段”,年轻人总是对保险抱着无谓的态度。比如,不少年轻人会说“意外太偶然,应该轮不到我”。

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年轻的时候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买保险不如做投资挣钱。年轻人可以不用购买储蓄性质的保险,但高保障型的产品必须有备无患,只要每年缴纳的保费是在合理的收入比例范围内,它对你的整体投资计划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它还能为风险投资保驾护航。

误区之三:不愿给自己买保险

家庭成长期,财富的积累还起步不久,却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负累。新买住房要还月供,大宗家居用品尚需添置,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此时此刻,夫妻双方可能在保险上有些“气短”,不愿意给自己买保险增加支出。

有些人觉得“我经济负担比较重,没有闲钱买保险”。周先生今年32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总说:“我不买保险,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没那闲钱,最多给孩子买一份。”

但对于有家庭负担的人而言,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更像是必需品。没有对自己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和收入能力的保障,就根本不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宁可在别的地方省出一点来,也要安排好自己的保障。

但是,经济成本毕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处在家庭成长期,预算比较拮据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并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投保,保费就会比较便宜。

误区之四:成熟之后易走两个极端

到了家庭成熟期,以下两个保险消费的误区比较明显。

一是有些人觉得“有钱可以替代保险”。到了家庭成熟期,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最高点附近,有些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应付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财务困难,尤其对于从未有理赔经历的“有钱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保险无用论”的想法。

但是,积累财富不容易,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重任都往自己肩上扛呢?比如一次重病需要10万元,虽然你的财力负担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了保险,很可能只要1万元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不用保险来留住你的9万元呢?相较针对大多数人的经济风险保障作用,对于有钱的人,保险更有意义的作用还在于保全已拥有的财产。

另一方面,特别看重家庭的人,在家庭成熟期可能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特别喜欢买保险,认为“保险买得越多越好”。

可是不要忘记,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15%左右为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