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养老问题引热议:买养老保险有必要吗

2021-05-03
做好养老保险规划 养老保险如何规划 养老保险具体规划

“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养老问题成了摆在国人面前的新问题,购买养老保险有必要吗?有什么好处?

养老保险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部分人都知道买保险累来保障自己退休后体面的生活,那么具体购买养老保险有什么好处呢?

(一)老有所养。参保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终其一生,均可按月领取养老金直到死亡。

(二)基本生活有保障。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随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三)没有职业差异。无论是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还是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只要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退休时就可按同样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享有养老待遇。

(四)流动不影响待遇。劳动者在所有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工作流动,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体帐户都可以保留并随之转移,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可累计计算,退休时不影响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发。

以保险的方式储蓄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观念的改变和好习惯的养成。来解决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以及减轻未来不可预知风险所产生的负担。

个人买养老保险有必要吗?

个人养老保险以城乡居民作为保险对象的一种人身保险。凡年龄在16周岁以上,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劳动的城乡居民,均可作为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投保。

个人养老保险的保险期限包括保险费缴费期和养老金额取期。保险费缴费期从被保险人办理投保手续,并交纳第一期保险费起,至约定缴费期满为止;养老金领取从被保险人约定的缴费期满的次月起,至保险人保险责任终止时止。

个人养老保险的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承担下列保险责任:被保险人在养老金领取期内,可获10年固定年金,如果被保险人在固定年金期间身故,其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的,可由其法定继承人)可继续领取至10年,保险责任方告终止;如果被保险人领满10年固定年金后仍健在,则可继续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保险责任方告终止;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费缴费期内身故,可按规定领取死亡退保金,保险责任终止。

个人养老保险费缴付方式可按月、季、年交付,亦可在投保时一次性缴清,每个被保险人月交保险费不得低于20元,年交保险费不得低于200元。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分别为50、55、60、65等四档,投保人可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档次。被保险人交付保险费满2年,如有急需,可凭单证向保险公司申请借款。借款金额不得超过保险单现金价值的70%,借款期限不得超过7个月。借款本息在借款到期时一并归还,逾期不还,借款本息达到退保金额时,保险效力终止。

个人养老保险为我国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养老保险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提前进行规划很重要。

买商业养老保险有必要吗?

现在社会养老保险,相对来说保障费率比较低,如果你有能力,省出一点钱,买一个个人年金,那你在养老的时候,老年退休以后,从社保能拿一部分钱,自己从保险公司还能拿一部分钱,这样对你的养老生活就比较宽裕。所以这些东西,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实际上确实是我们有所必要的,有的时候你说花钱白花,其实没有白花

每个人对退休后的资金需求是不同的,选择商业养老保险主要取决于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安排。

将退休后资金需求减去退休后可获得的收入,算出养老资金缺口,并确定商业保险金在填补这个缺口中占到多少比例,就可以反推出每月或者每年需要多少商业养老金,就能马上确定保额了。

退休后的收入来源包括社保养老金、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如房租)、股息分红和其他固定投资收益、子女赡养费等。如果您年轻的时候投保了商业保险,退休时不是又多了一项收入来源吗?

比如,您准备60岁时退休,估计退休后每年的资金缺口为10000元,如果打算完全用商业养老保险方式来弥补这个缺口,那么就可以选择60岁以后每年能领取10000元的养老保险产品;若准备60%用养老保险方式填补,其余40%另谋他途,可能就只需要选择年领6000元的养老保险产品。

当然,最终确定保额时还要估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若测算的保额对应的保费大大超过自己目前的承受能力,那就只能先降低保额,再寻求其他更高效的渠道。

扩展阅读

开学季“校园安全”引热议 保险选到位了么?_保险知识


熊孩子的开学季,保险选到位了么?”随着9月开学季的临近,险企们纷纷瞄准了校园市场。事实上,随着校园安全事件的频发,愈来愈多的家长希望给孩子配置适合的儿童保险,以抵御形形色色难以预料的风险。那么,对于学生而言,有哪些保险需要被关注,又该如何配置呢?

意外保险:10岁以上少儿需侧重

目前市场上并不缺乏针对未成年人发行的险种,从儿童意外险、儿童健康险以及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到将儿童因过失而破坏的第三方财产纳入保险保障范围的“熊孩子险”,不一而足。业内人士指出,在给孩子投保时应先投保儿童期易发生的风险,即准则为先重保障后重教育。

由于未成年儿童好奇好动、自主能力差,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意识较差,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所以为孩子,特别是10岁以上的少儿规划保险时,首要考虑的险种应该是意外险。事实上,根据慧择网大数据,在为孩子购买险种的排名占比中,除了旅游保险,人身意外保险是家长的首要选择,占比17.1%,其次才是重疾和住院医疗保险。

而根据过往的理赔案例分析,“交通意外、溺水、摔跌伤、气管异物窒息、误服药物毒药、烫烧伤”是儿童因为意外而发生理赔的六大主因。总体来看,当孩子逐渐长大踏入小学校园,因为意外伤害的理赔案例明显增加,骑车、爬山等跌摔伤、出去玩水游泳而溺水、以及交通事故频发。而在学校发生儿童意外伤害的比例为12%。

目前相对其他少儿保险,少儿意外险的保费低,保额高,一般每年花上三四百元的保费,即可获得10万元保额意外伤害附加10万元意外医疗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保监会对未成年人身故理赔设限,不满10岁不得超过20万,10岁到18岁(不含)不得超过50万,所以保额需在此范围内。

疾病保险:覆盖医疗支出及重疾

由于儿童的抵抗力差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往往易得一些流行性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大病不犯、小病不断”是很多父母的共同感受。而少儿社保聚焦于“广覆盖、保基础”,因此自费药或一些自费项目的治疗都不能理赔。商业医疗险则可以弥补少儿医保在重大意外、重大疾病以及高端医疗服务需求方面的覆盖不足。

“在选择重疾产品时需结合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对于预算不多的家庭,可以考虑保障20-30年的消费型重疾,保障至孩子成人,届时再重新选择市面上已经更新换代的好产品;对于预算充足的家庭,则可以购买终身重疾险,年龄小费率低是很大的优势。”保险专家建议。

骑行意外险:理赔环节很重要

共享单车的普及,解决了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成为部分学生的通行选择。在使用便利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城市道路状况较复杂、有些地区自行车道规划建设不完善、不同品牌共享单车性能不一也令共享单车的骑行过程暗藏风险。  

从今年4月起,支付宝联合部分单车品牌推出骑行送保障的活动,3个多月来,用户通过支付宝进行共享单车的保险在线理赔已经有110例理赔完毕,理赔金额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承保上述保险的国泰财险数据显示,在用户受伤的案例中,大部分是因为单车部分零部件瑕疵(刹车松懈、座垫滑落)等问题受伤,还有一部分是紧急避让汽车、三轮车或突然冲出的行人,或高空落物、井盖等等问题摔倒。

而就在上月,国内共享单车领域首例身故保险理赔案完成首笔赔付,也给共享单车的用户敲响了警钟。事实上,随着《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人身意外伤害险成为共享单车的标准配置,部分平台已在APP中设立明显、易达的板块或链接,来为用户了解保险条款和申请理赔提供便捷的通道。

对于选择骑行的学生而言,需要做的则是通过了解保险条款进而规范自身骑行行为,并且及时地保障自身利益。此外,亦可根据个人需求额外配置“出行保·市内畅行”等意外险产品。

养老金,养老金“并轨”引发社会热议,将助推社会保障预期


公正效应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平正义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结束了运行多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开启养老金“并轨”的改革步伐,这其中所体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恰是“公平正义”。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改革促进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基本权利的保证、机会平等和按照贡献进行分配,更要实现社会的调剂。养老金的“并轨”改革,从长期看,既是国家通过公共政策调整让每个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都能体面的养老,同时也是借助改革弥补双轨鸿沟和促进社会调剂与公正,进而让养老金制度逐步回归公平。尤其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并轨与否已成为关系到党的威望与执政基础、关系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普遍政治诉求是否得到有效回应。

“并轨”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免缴费”,而享受的退休金又远远高于普通企业退休金,而“并轨”后“一个统一”的改革是将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由此在形式上并为一轨,这种改革模式是弥合体制内与体制外巨大鸿沟的起点,也是积极应对体制内外两大群体在社会保障的落差方面引起的利益矛盾问题,对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资源分配结构进行重构,进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减压效应

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养老金支付存在压力是不争的事实。“并轨”将涉及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养老金由原来的无需自己支付由财政统一支付转变为与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标准统一缴纳模式,从长远来看,这将增加养老金的储蓄额,从而减轻未来养老金亏空的风险。虽然具体操作规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养老金依然是“三个池子”并存,但一个不可忽视的进步是已然将机关公务员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这与各国公务员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走向并轨的趋势一致,立足长远,这一改革将有利于整个社会保险体系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此外并轨改革的“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实施。这五个同步塑造了不同的改革减压阀:第一个同步为改革减少阻力,避免机关与事业两个群体的恶性比照:第二个同步减少质疑,参照国外模式,构建年金制;第三个与第四个同步是减轻顾虑,确立与养老保险改革紧密关联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形成养老待遇调整的合理增长机制;第五个同步是减少弯路,统一改革时间表,各地区改革齐头并进。

流动效应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制度的碎片化、分割化,形成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流动壁垒,影响着“流动者”的福利得失。根据并轨的改革思路,从制度形式上打破了制度分设、打通制度模式,打造制度上的公平,撤销了不同群体间的流动壁垒,保护着“流动者”的养老保障权益。并轨后,不同类型单位与各类岗位的基础养老金基本趋同,待遇的差别将主要体现在个人绩效(职业年金)与单位效益两个方面,个体贡献多少将于待遇直接相关,这一并轨的取向有利于在保障基础公平前提下,激发社会活力与积极性,促进全社会优质人才的流动。

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上述公正效应、减压效应、流动效应的显现,既是万众期待的改革成效,同时也是下一步改革推进的重点。

网上买重疾险有必要吗,是的很有必要


之所以是很有必要,是因为网上买保险,性价比更高、信息更透明、选择空间更大、操作更便捷。现如今网购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可以说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所有需要。但是网上买保险,就有可能比较生疏了,一个是保险专业性太强,再一个是对保险知识普遍认知薄弱。保险合同,动辄几千字,多则几万字,同时还涉及到保险、法律、医学等很多专业的知识。

网上买保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门槛的,比较适合对保险有一定认知,或者能够认真专研,再者就是能够找到一位靠谱顾问的消费者。但是靠谱顾问,你究竟能知道他有多靠谱呢?这个要在心里打一个问号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呢?一定要明确知道产品的保险期间和具体缴费日期。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这些,才能够有效避免保障到期后出现保障空白期的情况,也能够避免忘交保费的情况,确保自身能一直享受到重疾险的健康保障。也不要忘记产品附加的保费豁免条款,其中如果有保障轻症的一定要注意附加。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保费豁免,对重疾险来说很重要,如果含轻症豁免的话,一旦患轻症,后续的保费不必交了,合同也继续有效。还有重点关注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具体了解该款保险产品哪些疾病可保,哪些不可保。对于保障范围,不要错误的以为保的疾病多就是好的产品,正确的是要看保哪些疾病。如果在25种重疾之外还有其他更多的重疾保障,那也是很好的。

最后如果预算充足的话网上买重疾险还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年轻的朋友都觉得自己身体很好,从小到大都没怎么生过病,对未来也非常乐观,觉得疾病和意外跟自己的关系不大。这是非常普遍的惯性思维,所以很多人都会对风险麻痹大意。由于这种惯性思维,让很多朋友错过了购买保险的最佳时机,当真的大病来袭的时候,才会后悔。

拖延买保险会造成保费越来越贵,一般来说,年龄越大,保费就越贵。而且保额越来越低,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年龄越大,生病的概率越高。因此,保险公司处于风控的考虑,会逐渐降低我们的最高投保额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保额。最后买保险越来越难,很多朋友会以为,保险是我想什么时候买就可以什么时候买,花钱我还买不到保险?但是其实保险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到时候你的身体情况必须要符合公司的健康告知,岁数大了就是保险挑你,而不是你挑保险了。

养老保险有必要买吗?该如何挑选?


未富先老成了社会面临着极大的养老压力。养老保险有必要买吗?应该怎么选择呢?该做哪些规划?根据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26%,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而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34%。

据了解,国家每年都在增加对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贴,但医疗费用也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加。同时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养老金月人均1517元;低保曜嘉钦288元和农村140元。保险理财师特别提示,在社保保障额度较低的情况下,选择商业保险对养老生活进行补充是极为重要的。

现在,在消费者的晚年规划里,购买一份养老保险这一概念已经渐渐地取代了传统的社会保险,备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还有一些消费者不禁就要问了:这养老保险到底好在哪儿呢?养老保险有必要买吗?

第一、保险养老方便可行。和其他投资理财工具相比,保险就像一架“傻瓜相机”,也许照片质量不是特别的好(回报不算太高),但总体还是比较稳定可靠。而其他理财养老工具可能是“专业相机”,理论上讲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照片质量(回报较高),但如果操作者技术不纯熟不高超,实际拍出的照片质量可能比傻瓜相机还不如。

第二、养老保险的回报特别明确。只要确定自己希望在退休后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到多少养老金作为补充,就可以让保险公司帮助规划并计算出自己需要购买的保险额度和缴费的时间,到了约定时间就可以开始按月领钱了。

第三、养老保险可以强制自己储蓄。青壮年时期有很多的花钱渠道,如果不要求自己为了将来养老而预先做准备,那么钱在不经意间就花掉了,而老年生活却没了保障。而商业养老保险恰恰有一个强制储蓄的功能,要求投保人必须按时定量交保费,如此一来,远期的养老安排就有了计划性。另外,由于退保损失会比较大,因此人们会慎重考虑“毁约”问题,从而更增强了资金使用的专项性和储蓄的强制性。

第四、养老储备是一项长期的理财计划,而通过复利滚存计算收益的分红型养老保险,就是储备时间越久,理财效果越佳,对于“养老目标”较为匹配。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效力”,“复利的魔力”通过分红型保险可以得到明显的体现。而且,终身型的养老保险能够让人活得越久,领得越多,可以部分解决退休后“活得太久”带来的经济压力,这一特点是其他任何理财工具都无法替代的。

第五、对于有红利投资理财功能的养老保险,其收益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作为养老资金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追求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这与一般资金投资追求收益较大化的原则有所区别。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保险产品众多。养老保险有必要买吗?如何选择和合理地搭配商业保险产品,达到自己预期的养老规划呢?

首先,要适当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以保障人生中的突发事件。其次,购买传统型养老保险,可以保障自己在合同期满时领取一笔资金用于养老,或在自己突发意外时,让后代的生活有所保障。

再次,如果想要年年有进账或月月有收入,则需要购买年金型保险。在购买年金型产品时,为了防范重大疾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以选择附加险组合购买。组合购买保费较低,保障更加全面。

最后,如果客户资金充裕,可以在上述基础上投保分红型和万能型产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更多保障。

社保到底够不够呢?我举一个客户张女士的例子:张女士54岁,每月收入3000元,如果她明天退休,以她目前的现状,结合现有的社保政策,会给她多少退休金?大概1000元左右。我们可以试想一下:那是张女士理想的生活吗?

今天生活3000元,明天就变成1000元,这样一个落差,她的生活能够很平衡吗?中国有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说,养老仅靠国家、靠社保,只能解决我们部分的问题,没有办法完成我们期待的养老生活。养儿防老。可能等到我们到80岁的时候,自己的子女也要面临养老的问题了。所以说:靠子女养老并不科学。

很多人会说:现在的生活有太多压力:每月要还房贷、车贷,还要抚养子女等等,所以,养老的问题现在根本没有办法考虑,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再说吧;还有不少人认为:现在我还没有养老规划,一代一代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到时候我也会有自己的办法。但如果我们确认养老是今后每个人都将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今天不去解决,那么明天它可能会演变为更大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有一句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命也是靠自己争取的,我们如果希望自己未来的命好的话,就要有好的思维和好的行动。我们的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今天有钱,不代表明天有钱。养老钱是明天的钱,把你今天的钱如何搬到未来,确实是一个技术问题。人生如棋,我们要走一步看三步,学会运筹帷幄。当我们有钱时,就可以开始准备养老金了,这样做我们不但能留住现在的钱,也能保证未来也有钱。所以,有钱更需要去做科学合理的规划。

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试点引热议 “看小病”究竟该如何解答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发生保险责任事故需要进行治疗是按比例付保险金。近日“医保等按人头,每年出百元左右,请医生给居民瞧小病。”的试点工作引起人们热议。

其中“看小病”热门看法不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陶红兵认为,多地推出医保等按人头出钱给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种基本医疗服务是可以称为我们老百姓常说的“小病”的。但严谨地说,学术上对疾病并没有大病、小病之分,只是就医疗费用、治疗效果、个人可负担性等方面,大致区分出大、小病。在此基础上,决策层结合财力状况,制定有关政策。

基本医疗服务应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能力,通过一定的制度保障和适宜技术、基本药物和基本设施,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可承受范围内为国民公平提供健康所必需并且成本效果比比较好的医疗服务。

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必需性、公平性、可及性和经济性等4个基本属性。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即为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体现社会平等权利、人人都能公平享有、政府和社会能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主要体现政府责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密切相关,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解决尽可能多的健康问题。

同时,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住院服务、急诊服务、门诊服务和特殊病种服务以及相应的基本目录。基本目录是在确定病种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病种的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等技术规范,梳理出这些病种诊疗所需的诊疗项目及其所需的药品、设施目录,从而划定基本目录范围。

商业养老保险哪种好,有必要买吗


若想解决商业养老保险哪种好,首先就得明白什么是商业养老保险,所以先科普一下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退休金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商业性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这样,尽管被保险人在退休之后收入下降,但由于有养老金的帮助,他仍然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养老规划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为了保障退休之后有钱花,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多赚钱多存钱、开拓投资渠道、提升理财技能。

保险只是其中很小一块,到底要不要买,主要看它能不能契合你的需求。现实中,年金险、万能险、投连险、两全寿险等带有收益性质的保险,都可能被包装成养老保险。但不管是哪一类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收益率很一般。如果你买养老保险是为了高收益,那你趁早回头。保险行业的严监管决定了,国内保险资金只能投资于低风险的债券、股票、房产等,整体收益率不可能很高。如果你说:“我不求收益多高,只要保住本金,能稳健的保值增值”,那商业养老保险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话又说回来商业养老保险哪种好,由于商业养老险的产品很多,也很复杂,如果细究不同产品特点,怕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所以按照产品的性质,养老保险大体可以分为储蓄型的产品以及终身领取的年金险两类。

储蓄型的产品就是买个保险把钱存起来。只要不是前几年就去退保,收益率就相对固定。终身领取的年金险这类产品,前期缴纳一定保费,等到约定的年龄仍然生存,就能每年领钱,直到终身。因为是终身领取,所以活得越久领得越多,整体收益率也就越高。

这两类保险中,终身领取的年金险还算是比较不错的,因为它确实能对冲长寿风险。我们都希望老人长命百岁,这没有错;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平均寿命提高,对家庭经济也是一种挑战,如果储存的积蓄不够多,活得越久,生活就会越糟糕。而终身领取的年金险,活多久就能领多久,即使被保人十分长寿,后期的生活也有一定的保障。未来,如果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大家真的能活到90岁,甚至100岁,那现在买这类年金险,就十分划算。

北京市高温津贴如何发引热议


中国多地高温,北京刷新1951年来纪录

5月29日北京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这是北京市首次发布红色高温预警,也是历年以来最早发布高温预警的一年。

本月28日,北京就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气,29日气温继续上升,市内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超过38℃,其中城六区以及昌平、顺义、通州、大兴和房山部分地区达40至42℃。

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高温天气会给城市、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也会直接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大气、地表和土壤的水分变化,通常以降水的短缺程度作为干旱指标。连续3个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5%--50%定为干旱,偏少50%以上定为严重干旱。干旱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可能造成城市供水不足,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干旱预警信号由低到高分为二级,分别用橙色、红色表示。

突如其来的高温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实行了多年的高温津贴政策还从来没有赶上过5月份气温就飙升至40℃的情况,而今年恰巧碰上了,就显得很尴尬--高温津贴到底是该按月份发放,还是根据天气状况发放?这一问题引来了大家的热议。

高温提前,本市津贴“等月份”

北京市的高温津贴标准规定,用人单位每年6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其中,室外露天作业人员,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的标准发放;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按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的标准发放。

事实上,过去的几年,35℃以上的高温天气也都出现在6至8月,5月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极端热天。高温津贴的执行并没有遇到制度上的障碍。但今年的高温天气来势汹汹,5月下旬竟然就出现了40℃的高温。气候形势有所变化,高温津贴的政策能不能变通一下,非要按照6至8月的时间范围执行吗?

国家标准,津贴发放看气温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劳动法分会副秘书长金晓莲表示,北京市规定6至8月支付高温津贴,但是这并不是说只有在每年6至8月期间,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工作才有可能获得这项福利。因为,按照国家安监局、原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在2012年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就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但是,由于北京市的高温津贴是按月发放,不像天津是按天计算按月发放的,这样就造成一个问题,5月就只有几天的时间是高温,是不是可以将月标准折算成天数来计算高温津贴?但是不管怎样,劳动者是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四部委的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的。”金晓莲说。

别找借口,津贴应计人工费

金晓莲说,高温津贴虽然有明确的文件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笔金额不大的钱却往往难以落实。就她所了解的情况,高温津贴的发放还是以大中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执行的好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差些。特别是那些服务性行业的企业,比如餐饮、快递服务、保洁等,还有建筑、安装等工程施工企业发放高温津贴的情况也比较差。而农民工、劳务派遣工能按时足额发放的也比较少。

在一些类似的劳动纠纷中,有建筑企业提出,之所以不发,是因为工程款里没有高温津贴这笔钱。

“但是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印发的文件中规定,人工费中的津贴补贴部分包含高温津贴以及防暑降温福利、劳动保护费用。也就是说这笔钱已经是计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中的,施工单位没有理由说不发。”金晓莲说。

保险知识,年轻人担忧”退休养老“问题引关注


在21至30岁、31至40岁、41至50岁、51至60岁及61岁以上这几个年龄段中,哪些人最为未来“退休养老”问题感到焦虑?信诚人寿联合一家财经媒体于日前发布了《2009年国内居民养老计划调查报告》,其结果出人意料。调查发现,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不再只局限于临近退休或者已退休的人,20至30岁和31至40岁的被调查人群担忧养老的占比最高,分别达到了31.44%和33.51%。

专家对此认为,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30岁左右的人士,开始要承受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即使了解老龄社会的种种隐忧,却往往无暇为自己规划养老,因此对退休问题产生焦虑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受访者中,有超过51%的人是三口之家中的成员,由此也印证了,作为“三口之家”成员之一,受访者可能正处于“421”的家庭模式,将来更可能成为空巢家庭,因此他们会更加担心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该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万份。从被调查人所处地域来看,已经覆盖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主要经济区,以及华中、西南、东北等几大主要大中型城市。

无准备却想提前退休

尽管大多数人也默认了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但是在这次调查中也发现,有近23%的受访者希望能在50岁之前退休,只有少于1%的受访者希望在65岁时还在工作。同时,也有27%的人认为“应该在31至40岁之前”开始为退休生活作准备;但尽管如此,真正能够付诸行动的人却不多。

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67%的受访者表示,“考虑过,但还没有作准备”和“完全没有考虑过作什么准备”。更有超过43%的受访者表示并不清楚“目前的准备是否可以解决退休生活的需要”。有26%左右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所准备的只够将来退休生活需要的20%。另外,有超过6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购买过任何可以为退休生活作准备的保险产品。

这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在本属于为将来养老囤积“储备”的“黄金时间段”里,却漫无目标,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对社会保障过于依赖

由于该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地经济发达程度不一,因而被调查人的月家庭收入情况差别较大。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人群占了绝大多数比例,达到了57%;家庭月收入在6001元至15000元的受访者占比为24%;而家庭月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只占到了1.5%,并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和东部沿海城市。

对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比较大的依赖性,也使相对收入偏低的人群更关心自己的养老和退休。在受访者当中,有超过75%的人认为将会依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储蓄和个人投资积累这三项来完成。但因为对社会基础保障与实际所需之间的缺口缺少了解,也不清楚弥补的方法,因而使得这部分群体对退休后的生活更加缺乏自信。

希望小投入换大回报

如果要保持退休前的生活质量,一个家庭每月需要多少退休金,有44%的受访者认为至少要4001元至8000元;而被问到“如果可以,您愿意每个月花费多少用于购买您和您配偶(若有)的退休养老保险和健康医疗保险”时,有超过50%的受访者选择的数字是500元以下。很显然,这样的投入难以达到其之前所希望的那种生活水平。

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了国内居民在对待养老问题上存在多组矛盾。首先,在投资方式选择方面,多数受访者一方面表示,应当选择低风险的金融产品,但是在另一方面又看重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也就是说,多数受访者都希望能以通过购买低风险产品,来实现高收益;其次,不少受访者愿意从现在开始就为养老作准备,但是他们每个月只愿意支出很少的钱。这些持续的矛盾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国内居民提前进行养老准备的时间。

应提升全社会对退休生活更多关注

据了解,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70%以上的市民从30岁开始准备个人的退休财富规划。在英国,个人资产几乎一半以上是通过寿险保单和退休计划的形式存在。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方志男表示:“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养老生活需要早期和妥善、周全的规划。即使不少人以为已经拥有了自己制定的计划,但是依据实际现状和调查的经验来看,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会直接对养老目标的顺利实现产生决定作用。调查认为,规划退休生活,应坚持理性和长期的投资理念,同时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中寻找到切实的帮助。”

为了引起人们对退休生活更多关注,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日前开展了“退休生活新榜样,寻找快乐老人”评选活动,引起网友和市民高度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