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政策性农险道德风险频出 骗保案屡禁不止

2021-04-28
中华保险农险发展规划 财险保险规划 规划保险风险

近日,多地政府部门发布2012年农业保险工作计划,举措之一,即是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和保费补贴标准。

没有资金做后盾,政策性农险扩容难上加难。但目前,政策性农险面临的并不仅是差钱的问题。保险业监管部门披露,农业保险道德风险频出,虚增赔款、制作虚假赔案套取资金、虚报灾情等现象屡禁不止。

记者统计发现,一年以来,黑龙江、湖南等地均出现过多起通过制造虚假农业保险业务虚增赔款、套取资金等行为,除了能繁母猪保险,套利行为还涉及水稻、棉花等多个品种。

年9月,中国人保财险桂阳支公司因扩大水稻保险损失赔付,被当地保监局罚款10万元,这不是人保财险湖南分支机构首次领罚,也不是唯一一家在农险上出问题的保险机构。2010年9月至今,湖南共有6家保险分支机构因扩大农险损失赔付等原因,遭到当地监管部门处罚。处罚缘由包括,扩大水稻种植保险赔案损失赔付、油菜保险赔款未直接支付给被保险人,且赔款存在虚报灾情理赔等。

一位农业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和一般财险保险不同,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不仅在投保农户、保险经营人员中存在,也在基层政府参与农业保险组织和协助工作的人员中存在。一方面,农业损失的测定是世界性难题,客观上有道德风险存在的空间;另一方面,不排除个别人主观上制造骗赔、不规范理赔、“协议赔付”。

以种植业为例,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查勘人员和农业部门会组成查勘小组,以县为单位对区域内的乡镇进行普查,掌握大概的受灾情况后,再选择重点乡镇进行勘查以确定损失程度和赔付额。

这位人士分析,如果查勘标的主要选择受灾情况严重的乡镇,就会出现虚报或扩大损失赔付的情况。农业损失很难精确化测量,如果赔偿费用与受灾损失相差不是太大,保险公司事后审核时很难发现问题。

记者统计,2010年至今湖南监管部门处罚的7起农业保险案中,有6起案件与扩大保险赔案损失、虚增保险赔款相关。

国家审计署于2010年5月至7月对中国人保及其所属6家子公司和18家分支机构2009年度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违规承保4.12亿元,问题涉及违规协议承保或放宽承保条件承保、虚假投保农业险、打折销售等。

据统计,五年来中央财政共拨付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62亿元,全国农险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51.84亿元增至2011年8月的142亿元,年均增长37.8%。

根据财政部今年7月《关于2011年度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增加了玉米、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保险、马铃薯保险的保费补贴地区。

但是,农业保险主体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严重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急需寻找解决之道。

今年以来,保监会和各地保监局出台多项规定,严禁通过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违法违规手段,套取国家财政补贴和费用;严禁侵占、挪用农业保险理赔款。

一些保险公司尝试通过信息化管理,从制度上减少风险发生。比如,安徽通过建立农户电子档案系统和对接地方财政开发的一卡通系统,通过一卡通将补贴款转到农民卡上,减少现金的流转流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博导张峭认为,制度设计上,保险费率的差异化需提上日程。我国农业生产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严重滞后。

张认为,在农险创新上应开发一些指数保险,例如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或区域产量保险,通过客观的、可以量化的指标,来确定赔偿额。此外,还需要提高监管力度、引入内外监督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