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购买保险一定要避开这些误区_保险知识

2020-04-20
平安保险的一些知识 制定一份保险规划 设计一份家庭保险规划
很多老百姓都会把保险当成收益性金融产品,在购买保险之前,喜欢算算是否划算。如果自己没出事,没得到理赔,就认为自己赔了,买了保险不划算。事实上,从保险生效那一刻开始到保险责任终止,这期间,作为被保险人一直在使用着保险,只是因为保险是一种无形商品,被保险人没有感受到。产生这样的误区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还没有真正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或者说对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因为风险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虽然保险正在逐渐被老百姓认识和接受,但如果投保者不注意,踏入误区,就会直接影响投保人的利益,甚至保了险也不保险。

误区1隐瞒保险标的实情

一些投保人在投保中故意隐瞒保险标的真实情况,以达到少交保费或一旦出险后能骗取保险金的目的。岂不知按照《保险法》的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误区2不细看保险合同条款

据调查,我国买保险者中,真正了解保险内容的并不多,大多数是在保险代理人、营销员和亲朋好友的鼓励下购买的。对于哪些险种合适,哪些险种不合适,没弄清楚就稀里糊涂投了保。

误区3保险险种越多越好

选择一定数量的保险险种投保,自然会有良好的收益,但是,贪大求多,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无论什么险种都想买,也是不合实际的。尤其是购买一些长期投资的险种,需要十年、几十年的交费,一旦过度就会产生经济承受问题,过几年后再退保,肯定会蒙受经济损失。按需投保,按经济能力投保才是正道。

误区4重复保险是“双保险”

依据《保险法》规定,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和超过保险价值的,各保险人的赔偿总额不能超过保险价值。意思是,不能在两个保险公司投相同承保内容的险种,出险时,两家保险公司理赔的保险金额各承担一半。

误区5多保就能够多得

某私营企业原有财产价值为100万元,可他却按150万元投保,不久一场大火吞噬了企业的全部财产。保险公司依据《保险法》规定,只能在实际价值范围内赔偿责任。因此可见,多保并不能多得。

误区6出了事故未能及时通知

李某家中被盗,过了半个月,他才想起自己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并到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依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以及家庭财产保险条款中规定,“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后,应当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保险人,否则有权可以拒赔”,向投保人发出了拒赔通知。

误区7保主险不保附加险

一些投保人总抱着侥幸心理,只选择投保一、二个险种,说是差不多就行了。但若发生所投险种保险责任以外的事故,就不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消除对保险认识的误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事。各家保险公司正努力开展保险意义的宣传工作,一些电视媒体也开创了保险相关栏目,增加民众正确了解保险的渠道。而要想真正改变一个人的认识,必须要认识到保险是自己的必需品。

理财规划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风险而非收益。在纷扰社会中,风险无处不在,虽然个人没有能力预知或阻止风险的发生,但是可以选择保险去转移、分散风险,使自己在发生损失时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

相关知识

投保母婴险、少儿险,这3大误区一定要避开


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开放。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6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 ,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

而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子江教授指出:从医学和社会学观点来看,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29岁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5岁;男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岁。35岁以上女性要想怀孕的话,会面临怀孕难、流产率高、并发症、畸形发生率增高等问题。

据英国人类生殖与胚胎管理局公布的《不孕症指南》报道,35岁女性生育能力仅为25岁时的50%,到40岁时下降到35岁的50%。35岁后唐氏综合征和其他遗传缺陷风险显着增加。流产风险从30-34岁时的12%,上升到35-39岁时的18%。35岁以上女性孕期妊高征、贫血、妊娠糖尿病、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风险增加。

那么,这就要求想给大宝添伴的准妈妈们除却孕前的生育力评估、基本健康状况评估、心理评估外,保险的那些事也要关注一下。

母婴险:可根据需求选择,最好提前买

因为女性在怀孕期间生理机能下降,健康风险要远高于常人,尤其是高龄产妇。年龄的增长,会使女性在怀孕时易出现并发症,且发病率增加,例如妊娠性糖尿病和流产。

因此,购买此类保险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对于准备怀孕或正在育儿的女性来说,单一的意外险或重疾险并不足以起到保障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女性保险有针对女性生育时期保障费用的赔付,包括孕妇及新生儿的疾病、死亡的赔付。此外,还有针对孕期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特定疾病以及对新生儿特殊保障的“母婴险”。

特别提醒:由于女性妊娠期的风险概率比正常人要高得多,保险公司会对准妈妈们进行严格体检,了解其健康情况后才准予投保,此类保险一般需要90—180天以后才能生效,女性最好在妊娠以前投保。

另外,对于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准妈妈来说,建议购买份报销型住院医疗保险抵御意外和疾病风险。报销型住院医疗保险的报销额度与社会医疗保险报销额度密切相关,即两者之和不能超过实际住院合理费用。所以准妈妈在购买此类保险时,需关注报销额度问题。

少儿险:谨防三误区,牢记六妙招

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买保险,尤其是两个孩子的家庭,务必要建立在正确的保险观念与合理的险种搭配之上,首先注意避开以下三大误区——

首先,家长给孩子买保险,十有八九的家庭只注重给孩子买,却把大人丢在一边。

据统计,在大中型城市中有80%至90%的家庭都给孩子购买了保险,而父母却没有购买过任何商业保险。从某种角度讲,似乎符合中国的人之常情,毕竟固有观念认为,孩子没有保护力,大人却可以保护自己,所以给孩子购买保险是一种必须。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非常溺爱孩子的家长,有什么好东西都先给孩子,因此理所当然地认为保险也应该先给孩子买。爱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这样做事实上大错特错。要知道投保的基本原则应是“先大人后小孩”,故对于这些家庭来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保险。

其次,注重理财不重保障。

很多家长在购买少儿保险时,往往认为购买教育金保险比纯保障型保险更划算。但事实上,少儿教育金保险存在收益率偏低问题,给孩子买保险更多应该考虑的是保险保障方面,毕竟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再次,保障终身不切实际。

通常,终身寿险只有在孩子身故以后,才能获得保险赔付。因此,家长在孩子年幼时就为孩子考虑终身保障问题显然为时过早。此外,保险产品在不断更新,等孩子长大后,自己买保险也许会更好。基于此,家长可以考虑购买定期保障至孩子毕业或结婚即可,孩子成家后根据当时情况再选择适合的保险。

给孩子买保险还应讲求科学的方法,如下几招不妨作以参考:

第一,确保“保护伞”。

给孩子买保险不一定要以孩子的名义存,父母才是孩子最可靠的“保护伞”。当大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时,给孩子多少呵护爱惜都不为过,所以说孩子的保障最终来源于父母的收入,只要父母能健康工作,孩子就有保障。故应该以父母作为被保险人、孩子作为受益人来购买保险。一方面,为大人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万一大人发生意外,孩子将瞬间失去所有保障。因而理应先给大人优先购买充足的人寿保险,一旦风险来临,孩子将获得一笔赔偿,至少保证了他们日后的生活和教育。

第二,赶早不赶晚。

购买保险产品,年龄越小价格越便宜。以终身寿险为例,10周岁的孩子保费大约是0周岁孩子的1.4倍。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增加保额选择权,可让孩子在成年后,以当初投保的年龄费率,来计算更改加保的保费,十分划算。当然更重要的是早一天买保险,孩子就早一天获得保障。一般而言,孩子在出生后28天,便可为其购买相关保险了。

第三,选择有“豁免保费”的保险。

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少儿保险有些附加“豁免保费”条款。所谓“豁免保费”是指购买少儿险保单后,作为投保人的父母如果不幸死亡或高度残疾而没有能力支付后期的保险费用时,保险公司将豁免以后的各期保费,同时对孩子的保障继续有效。如果不购买此类保险,父母发生上述事故时,孩子的保障将在瞬间化为一纸空文。

第四,保障应当作为首选。

在我国,孩子的社保报销金额严重不足,孩子如果不幸患重大疾病,将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毕竟一切费用全部由家庭自身来负担,这笔消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支出。再加上孩子年纪尚小,对危险认识不足,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很高。因此,为孩子购买保险首先要买医疗险和意外险,即保障型保险。

第五,教育保险量力缴。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提前为孩子的教育费用做一个财务规划和安排显得非常必要。以保险的方式积累孩子的教育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家长到时缴较高学费的燃眉之急。

第六,适时调整保单。

如果以投资的观点来看保险的话,通货膨胀后投保金额可能会缩水一大半。因此,在为孩子投保后,如果要使保险能够符合孩子各阶段成长的需求,必须定期检视保单的内容,适时调整保单或购买第二张甚至第三张保单。

当然,投保时,尽量选择总资产高、财务状况良好、经营年限长、诚信的保险公司及专业的保险代理人,毕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才靠谱。

小孩保险你买对了吗?这些坑一定要避开就不会错


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差,一次普通的发烧,就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疾病。自媒体作者张媛的女儿彤宝就差点因为发烧而离开世间,五天内三次高烧,第三次孩子直接陷入昏迷,住进了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

检查显示:张媛女儿的血象超标三倍,心肝脏功能都受到损害,凝血功能也不好。

孩子被确诊为脓毒症休克,这种病致死率达到70%!治疗过程漫长且充满痛苦,每一天,每一夜都在和死神做斗争,而且住院的花费达到十万以上。

这样的重大急症不常见,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噩梦一般的。一旦发生,就会让一个家庭的精神和经济坍塌,耗费无数人力财力。

所以,妈妈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保险,想为孩子做好最安全的防护。

但我要劝大家,买保险,别着急!一定避开下面的几个大坑!否则一旦买错,交了十多年的保费等于打水漂,自家的娃还是没有保障。

误区一:孩子是宝贝,保险要多买

妈妈们给孩子买保险没错,但前提是你已经给自己和伴侣先买齐了保险。爸爸妈妈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保障。

往后余生:

还车贷房贷是我们

赡养老人是我们

孩子教育和抚养费用是我们

家里的一切支出靠我们

承担的责任越大,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一旦爸妈遭遇意外,无论是身患重疾还是身故都会造成家庭收入急速下降。

收入下降,生活都有可能无法维持,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照顾老人和孩子都成问题,就算给孩子买好了保险,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对于孩子来说,突然之间失去父母,就等于失去了所有的保障,有谁可以继续抚养自己呢?

所以,一个家庭中最该买齐保险的先是爸妈,然后再是孩子和老人。

只有爸妈做好保障,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误区二:能返钱的保险,才最划算

在弄明白了买保险的顺序后,很多妈妈又会在保险种类选择上失误。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买保险的时候,不是先问保障水平如何,而是更关心怎么返钱,怎么理财。

在我们看来,带理财性质的保险,既可以有保障,还可以有定期分红,买了就是双赢。

但是这种想法是错的!

这种保险最大的特点恰恰就是:保费贵、收益少。

第一,带分红的保险要比不带分红的保险贵6——7倍,保障是一样的,但是多花了那么多的钱,划算吗?

第二,分红型的保险收益很低。你把钱给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了不赔本,投资的多是债券、银行存款这类稳健的投资。这样的投资,注定了不存在高收益。

保险的最大功能就是防范风险,承担意外,保障周全了才是第一要务。所以千万不要简单迷恋返还型保险。

保险型保险和理财型保险要分开买,优先选择保险型。

误区三:买重疾险,保的疾病越多越好

保险中有一个险种叫重疾险,专门保障重大疾病。按理说,保的疾病越多越好,这样才安全。

市面上的保险也的确是这么设计的:有保35种的,有保95种,最多的有180种。

ICU病房可以榨干一个家庭!

不少妈妈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障疾病多的,而那些保险往往价格昂贵,都要上千上万。

实际上,市面上一份普通的儿童重疾险买下来不到一两千。那些多花的钱全是给了发病率少之又少的疾病。

给孩子买重疾险不要过多地纠结疾病种类,因为每一份保险都会包含25种高发重疾。

买重疾险最重要的是:看保险中有没有包含儿童常见的高发重疾,例如白血病、川崎病等。

一份保险包含的疾病再多,却并没有儿童常见高发的重疾,那你花的钱就是白白浪费。

保险是门复杂高深的学问,大部分人都搞不清保险的分类,也看不懂上百条的保险条款,很容易买错或买贵。

我劝妈妈们多了解一点保险知识,这样买保险的时候,才不会被代理人牵着走,糊里糊涂地买错保险。

千人千面,每个人需要的保险都不一样,适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保险知识,购买意外险一定要全面


市民陈先生在去年年初投保了3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上个月的一天下午,陈先生在回京的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双腿必须截肢。这次事故的医疗费花了数十万元。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赔偿了他意外伤害保险金30万元,但这次事故的医疗费用则不能予以赔偿。原因是他没有投保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所以,在投保意外险时,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一定要同时购买。同时购买数家公司的意外伤害保险,是互不冲突的,可以在不同的公司重复购买,而且都能得到理赔。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则不同,其赔偿的标的,是一个事件或行为,即遭受意外后,对就医或接受其他帮助时费用的实际支出的补偿,最高限额是以本次花费为限或合同约定的限额。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附加一个意外伤害住院医疗补贴。这是在受到意外伤害需住院时的经济补助,是一个独立的补贴。它与上述两个保险不冲突,可重复获得补贴。如果在不同公司购买,还可同时获得补助。所以,投保人在购买意外险时,一定要考虑全面,不要因漏买了险种或买错种类而不能获得理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