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事业单位退休金改革各方观点有差异

2021-01-11
有关于保险的知识 退休保险规划 关于保险知识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受到广泛关注。民众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改革方案建言献策。其中,公平、公正、平等成为民众对养老金改革方案共同的期盼。

改革缘于财政负担过重

有关方面在解释推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原因时指出,目前,超过千亿元的事业单位退休费令财政不堪重负。与统一归入社保基金 账户运作的企业职工养老金不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一直以来都独立运行,完全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不存在社保养老金入不敷出、空账运作等问题,然而随着事业单位退休人数的逐渐攀升以及其退休金的快速上涨,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对国家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人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只有1080元,尽管官方没有公布全国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水平,但其均值远远高于企业退休职工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一旦施行改革,事业单位人员按照企业标准来发放,那么其养老金待遇则会大幅下降,而国家财政负担也将大大减轻。

另一方面,这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双规并行、区别对待的养老金计算模式也一直受到民众的质疑和不满,要求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呼声此起彼伏。如今又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大规模政府投资和减税使得政府财政压力骤然加大,急需通过降低养老金支出来给财政减负,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下大力改革的时候了。

改革方案引起热议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民众议论的焦点集中在公务员养老保险为什么不和事业单位人员同步改革。

事实上,在当前养老金金字塔结构中,居于最上层的是机关公务员群体,其次才是事业单位,而中央和地方关于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历次文件上也明确将“机关”和“事业单位”划为一类讨论。但如今却只动事业,不动机关,是何原因呢?

“支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改革需要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这已成为网民对养老金改革方案共同的心声。

由于以往养老金政策带来的欠账,虽然近年来国家连年“还账”,大幅提高了企业退休金,但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在此背景下,这次由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所引发的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注定影响深远,带来的各种利益观念撞击也在情理之中。在这场持续已久的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博弈中,最终国家有关部门下定决心,推开了这扇关闭已久的利益之窗。虽然助推这次开窗的力量不是直接来自于社会民意,而是来自财政的日趋吃紧,但开启国家公民“养老金公平”这一课,无疑具有重要的破冰意义。

这是对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并延续至今的“退休职工双轨制”的改革。有网民发帖说:“步子还是太小了,首先驾船去撞冰山的应该是公务员”。网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任何一项被较长时间固化的既得利益,要成功剥离总得有一个渐进过程。而且,在当初国家实行“退休职工双轨制”时,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收入与退休金还不存在差距。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职工超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八成。

相反观点

如果让财政负担的八成职工的退休金先期与企业职工公平性看齐,无疑是抓住了解决当前养老金不公问题的要害。只要在全国五个省市试点“试出”了推行事业单位养老金公平改革的经验,并尽快在全国推行,那么,最后的“利益冰山”便会自然坍塌,剩下的公务员养老金向企业职工看齐便成了“小冰块”,要消融这些利益问题的“冰块”就容易得多,届时,争挤“公务员考试”独木桥的局面便会得到渐次化解。

国家迫切要做的是逐步提高企业单位的养老金,而不是考虑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降低。现在看来事业单位工资不算高,比起外资等等他们并不算高,何况这个过程是由历史形成的原因,比如说今天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交养老金,到现在退休数额就会比较多。如果说现在已经退休的人,他们从交养老金的时间比较短,这没有办法,是历史造成的。整个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是低工资的政策,到晚年了怎么可以进行这样一种所谓的改革,这不妥当。

延伸阅读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双轨制仍旧未破除


近年来,打破养老保险双轨制渐成社会共识,但梦想与现实之间似乎总隔着一堵无形的墙。目前中国有各类事业单位130多万个,人员近3000万,基于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心,这一群体自然倾向于反对养老改革。同时根据规定,事业单位人群进入社保后,地方财政须按工龄为其补缴养老保险,各地政府出于地方利益考量,也会或明或暗地消解中央政策。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搁浅的更重要原因,还在于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改革,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单兵突进的窘境。从横向来看,首先是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脱节。《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去年4月才发布,到现在才走完清理规范的第一步。“早产”的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由于缺乏配套,导致待遇水平、适用范围、缴费基数、过渡期等诸多细节无法明确,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此外,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员与公务员群体同等享受保障,现在只拿事业单位开刀,自然引发公平性的质疑。

从纵向来看,养老保险改革不是孤立的“茶杯里的风暴”,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涉及退休年龄调整、养老保险增值等诸多方面。然而,最近几年,关于延迟退休一直未能达成社会共识,没有实质性进展;我国现行将养老金存在银行的模式,面临巨大保值增值压力;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雷声大、雨点小”。实践表明,这些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协调解决,已经呈现出相互羁绊之势。养老金跑不过CPI、个人账户“空账”,导致事业单位改革难以推进;而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五年未果,又使得延迟退休每每提出都会遭遇一片反对声。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改革目标中特别提到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对养老保险改革而言,不能再是某个领域单兵突进,必须做到一揽子的系统改革,齐头并进。既然改革不可避免,作整体的、系统的安排,一鼓作气,是减少改革阵痛、切实推进养老改革。

不少民众表示,对于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应该给出具体的时间和线路。如果所谓的改革一直在拖沓、原地不动,有多少人能经得起这样的等待呢?而所谓的公平又何从谈起?

事业单位,我国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文废除养老保险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和企业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而西安市1997年就已经开始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目前不少公务员面临困惑,往年缴纳的费用怎么办?

试点时的缴费基数比较低

西安市人社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1997年,西安市率先在全国试点,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之后西安市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开始全员缴纳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比,个人缴纳比例也是8%,而单位缴纳部分与企业不太一样,这期间也经过几次调整。

据介绍,西安市当时的缴费基数是按照基本工资来缴纳,相对山东近日出台的办法中的缴费基数比较低。

山东省7月29日率先发布的《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规定,机关单位(含参公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以及年终一次性奖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

津补贴以后可能纳入缴费基数

今年年初,国家出台养老保险并轨政策后,与以前缴费基数只是基本工资相比,今后的缴费基数可能会变大,比如将津补贴等纳入到基本工资里,作为缴费基数。有些工资比较低的公务员担心,缴纳养老保险后,工资会下降很多,为此,作为养老保险并轨的一项配套措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也随之调整,记者从西安市人社局获悉,6月底,西安市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兑现工作已全面完成。

基本工资调整到位,也为下一步养老保险的缴纳奠定了基础,据西安市人社局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我省正在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细则,预计会实行省级统筹。由于西安市早已试点养老保险,之前公务员已经缴纳的个人部分该怎么办?据有关人员介绍,目前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施细则没有出台,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缴纳的部分,有可能会统一纳入职业年金,到退休时连本带息一并返还个人。

根据国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从去年10月开始实施,按照新标准来参保,为此西安市从去年10月已经停止了原来的参保政策,等待新的参保方案确定后,再从去年开始补缴。

消息出台后,很多人开始担心新政策会影响其退休金,对此相关人士表示,这个倒是不用太担心,根据国家改革的以往操作情况来看,会有一个良好的过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参加社保后退休待遇会下降吗?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将于7月1日起施行。事业单位及人员即使参加社会保险,其退休待遇也不会完全取决于其养老保险。

职业年金的建立,将使其退休待遇得到实打实的提升后续所有事业单位都有望建立职业年金,一旦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都建立起来,在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双重保障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待遇的替代率有望超过70%,即约为在职工资的七成以上。

相比目前企业年金建立不够规范、参加企业较少的情况,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有望推开更迅速,且预计将会覆盖绝大部分事业单位。

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最高不超过本单位上年度缴费工资基数的8%,个人缴费比例不超过上年度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最终受益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参加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待遇的替代率有望超过70%,甚至逼近80%这一比例。

替代率通常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待遇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执行 事业单位到手养老金或否减少


7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引发社会热议的养老金并轨问题也将迎来实质性进展。订立聘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等新规从今日起将开启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

目前,辽宁省已有部分事业单位及个人缴纳了养老保险,省人社厅表示,辽宁事业单位养老金暂不与新规挂钩,仍按现有的计算办法执行,待国家实施意见出台后,辽宁将制定配套法规体系。

该《条例》适用对象包括我国现有的111万个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事业编制3153万人。至于我省多少单位及个人涉及此次改革,相关部门并未给出具体数字。关于《条例》施行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拿到手的养老金比并轨前多还是少,尤其即将退休的人群。省人社厅的工作人员表示,至少目前,我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还是依照现有的计算办法,养老金缴费暂不与退休金计算办法挂钩,很多人担心养老金变少的情况暂时不会出现。至于未来会如何,就要看是否会有新的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办法出台。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各地各部门要抓紧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对此我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条例》是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但具体的执行细则,还要等国家的具体实施意见出台后,辽宁将会制定配套的法规体系。

养老金全国统筹这一政策目标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是连省级统筹也没能完全实现。统筹的另一层含义,是以财政为主,统一个人所得税和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形成国民养老金。如此,即使由于收入过低而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也能够得到一份基础养老金,其本质相当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其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社保改革之事业单位要交社保吗


前不久,曾任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的全国政协委员、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步正发表示,我国正在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取消退休金“双轨制”将成为必然。所有人、所有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费和享受待遇将一视同仁,显现养老体系的公平性,“机关和事业单位将来都要纳入到养老保险缴费的行列。”所以,事业单位要交社保吗?答案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正在进行,事业单位将来要交社保!

“养老保险体系应该涵盖所有人群”,步正发强调,目前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和实施制度,养老保险要求对所有人口全覆盖,并且要形成一个体制,不同类型单位相互之间的缴费年限、缴费金额等都可以转换,也就是养老保险“跟人走”。

现在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独立于养老保险体系之外,步正发认为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有人今天在机关当公务员,明天去了企业工作,但公务员在职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这种关系应该怎样转移,保费要怎么计算,这都没有一个转换机制约束。

事业单位更复杂,有些按照机关模式管理,有些完全由财政拨款,有些财政给予部分资金支持,步正发认为这样不利于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推行,“事业单位将来也要按照一个统一制度体系来实施养老。”又比如一些事业单位在改制,如地方电视台或者报社,要求改为企业,原来事业单位时期的职工都没有缴纳养老保险,改为企业后养老保险要重新缴费。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将实行单位与个人缴费、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待遇与缴费期长短挂钩;实行适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补充养老保险办法。

事业单位要交社保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焦点所在

“从改革的基本思路来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的制度设计是一致的,也就是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步和企业的基本养老制度并轨,实现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统账结合模式。”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根据现行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职工退休后养老金的发放主要参考其缴费年限长短和个人账户缴费额多少来确定。多数事业单位则实行财政支持的现收现付制度。

未来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也将参照这一模式,使得基本养老金待遇与缴费长短和多少紧密联系,从而对事业单位人员参保形成激励机制。

短期个人账户难做实 虽然本轮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实行单位与个人缴纳,实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但业内人士分析,根据以前试点的情况来看,个人账户不会马上做实。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确立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基金由单位负担缴费,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在养老保险制度确立前入职的职工,向他们支付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由此带来空账。

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制度属国家保险模式,个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实行统账结合的改革方案后,已经退休的部分职工和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账户上没有积累基金,同样形成空账,这部分资金就构成了转制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事业单位改革成败,首先要解决转制成本。以社保基金状况最为良好的深圳为例,个人账户已经全部做实,社保基金也有各种投资组合,收益稳定且有相当的富余,但是这背后主要原因是深圳的人口结构,老年人偏少,深圳户籍人口七八个在职人员供养一个退休人员。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将经历相当长的一段转轨期,由此带来的转轨成本势必在中短期内给中国养老金账户收支带来不小的压力,直至“老人”和“中人”全部消失(改革前退休的职工为“老人”,在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为“中人”)。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正在进行时,也许明年“事业单位要交社保吗?”就将不再是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