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巴西文化和风土民情简介

2020-10-27
保险规划的功能和风险 保险知识文化墙 再保险规划和安排

人们脑际里自然会浮现出世界杯绿茵场上那些巴西球员骄健的身影;就会联想到狂欢节上穿着奇装异服的巴西姑娘;耳边回响起节奏急昂的桑巴音乐,空气中似乎也传来烤肉香味……的确,巴西足球、狂欢节、桑巴舞和烤肉早已扬名世界,人们多多少少能够从中领略到巴西那种独特而浓郁的民族风情。

巴西这种特有的移民进程和移民通婚造就了巴西独特的文化。巴西文化中既有土著印第安人的纯朴,又有非洲人的热情,还有欧洲人的庄重。然而,它又不是欧洲文化、非洲文化或印第安文化的简单翻版,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在对多种文化的兼收并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在巴西,你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南方牧场的烤肉、中部山区的陶锅炖肉,东北地区的海鲜杂烩,北方亚马孙地区的水煮鲜鱼以及过去奴隶所吃的杂烩煮豆饭。这些巴西特有的菜肴中多多少少又有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陶器炖肉中有着葡萄牙人烹饪方式的印记,海鲜杂烩中融进了非洲人爱吃的调料,水煮鲜鱼中带有土著印第安人的传统。除此之外,世界各国移民又带来的纯真的民族特色菜肴,你可以品尝到地地道道的法国大菜,意大利面点、韩国烧烤、日本料理、中国菜系和古色古香的阿拉伯菜肴……

巴西人热情,奔放,爽朗,纯朴。在与巴西人的交往中,你绝不会感到冷漠,感到被排斥,你可以和巴西人轻松的、自由自在的交谈,甚至很快就能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你也能感受到巴西人带着童心般的顽皮劲和自由散漫的习惯。

巴西人喜欢与亲朋好友共度周未。每到休闲日,就可以看到巴西人围坐在酒吧间里、游泳池边,海边沙滩地上,一边吃着烤肉煮豆,一边喝着啤酒,整天整夜地侃大山,扶琴呤唱。巴西人生性热闹,喜欢歌舞。在巴西举行的各种演唱会上,观众绝不会正襟危坐,屏息聆听。只要音乐声起,全场观众就会跟着音乐节奏,伴着演员的歌声狂歌狂舞。桑巴、乡村音乐、摇滚乐都是巴西人最喜爱的音乐。

巴西还是一个宗教大国。除了天主教外,在巴西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非洲坎东来莱教等,既有哥德式的教堂,又有圆穹屋顶的清真寺和红墙飞檐的庙宇。巴西人是虔诚的教徒,每每遇到宗教节日,成千上万信徒倾城而出。当然在巴西影响最大,信徒最多的应数天主教,全国有80%以上的人信仰天主教,因此,每个城镇的格局都以大教堂为中心而规划。在黑金城、奥林达、福塔莱萨、累西腓等古老的城市里,几乎每个街区都有一座教堂,最多的当数萨尔瓦多市,据说那里的教堂有366座之多。如果想每天换一个教堂朝拜,一年下来正好走一圈,甚至遇到闰年也不用担心。在圣保罗州的阿帕莱西达,有一个号称世界最大的教堂。这个教堂里可容纳上万信徒,教堂外广场可容纳数十万人信徒的朝拜,可供数千辆旅游车停放。

巴西幅员辽阔,物产丰富,造就了巴西独特的民族风情,它带着热带风情浓郁的浪漫色调,又有一股强烈的亲和力。曾有外国哲人说过,“在中国居住的越久,你越发喜欢中国人”。我想,巴西人也有和中国人一样的亲和力,不信,当你和巴西人相处得越久,就会越来越喜欢这个国家,喜欢这个国家的人民。

巴西狂欢节

狂欢节几乎成为巴西旅游的代名词。奢侈,自我放纵,艳丽而性感的服装,是狂欢节最显著的特征。

巴西桑巴舞

巴西人酷爱桑巴,其实桑巴舞并非原于巴西,16世纪时,起源于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才随黑奴传到巴西。它吸收了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舞蹈和音乐艺术的风格,演变成巴西的桑巴舞。这种舞蹈紧张、欢快、热烈活泼。舞蹈者的美一快肌肉都在抖动,因而不同与一般的轻歌曼舞。从1910年起,巴西的音乐家们每年都要为狂欢节创作新的狂欢进行曲、桑巴舞、抒情歌曲以及戏谑取闹的歌曲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西的狂欢节已离不开桑巴舞,桑巴舞成为巴西狂欢节的代名词。巴西人说“没有桑巴舞,就不存在狂欢节”,甚至说“桑巴舞已渗透到巴西人的血液中”。

巴西沐浴礼

巴西的印第安人接待客人时的一种特殊礼仪,请客人到河里洗澡的次数越多,越表示热情。

延伸阅读

新西兰风土民情介绍


在新西兰,毛利人仍保留着浓郁的传统习俗。他们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还相信灵魂不灭,尊奉祖先的精灵。每遇重大的活动,他们便照例要到河里去做祈祷,而且还要相互泼水,以此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他们有一种传统的礼节:当遇到尊贵的客人时,他们要行“碰鼻礼”,即双方要鼻尖磁鼻尖二三次,然后再分手离去。据说,按照其风俗,碰鼻子的时间超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给别人拍照,特别是给毛利人,一定要事先征求同意。

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习惯的握手方式是紧紧握手,目光直接接触,男士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

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

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里流传的是许多英国人的身势语和示意动作的习俗。他们对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是表示不满的。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比较悠闲。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的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总的消费水平来讲,新西兰人追求商品的高档化,购物趋向名牌、时新。

新西兰人性格拘谨,即使观看电影,也往往男女分场观看。对酒类限制很严,经特许售酒的餐馆,也只能售葡萄酒,可售烈性酒的餐馆,客人必须买一份正餐,才准许喝一杯。但啤酒销售量相当大,名列世界第五,平均每人每年要喝110公升啤酒。

新西兰人崇尚平等正义,工人、商人、医生、教师都杂居相处,彼此直呼其名。只要找个小小的理由,几乎谁都可以见到总理。至于要见部长、市长,则随时可以相约。

印度风土民情介绍


印度礼仪

印度人在日常相见,往往双手合十,表示问候。根据与对方长幼、级别的高低,手的位置也不同。面对长者,指尖应与前额齐平。平辈相见,手在下颌与胸口之间。对于晚辈,手还可以再低。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握手礼在一般场合也很盛行。与印度人握手时,应避免用左手,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象征。

印度服装

印度妇女的服装一般是由色调相称的紧身短上衣和“莎丽”组成。“莎丽”是用五、六米长的布料、纱或丝绸包头裹身或披肩而成印度传统女装。莎丽里穿同长的衬裙,多为白色。现代妇女更喜欢穿旁遮普式套装,由细长裤和半长或长袍组成,并配上2.5米长类似围巾的披肩。

信奉印度教的男人多穿围裤,称为“陀地”(这是一块用来包裹身体下部股、腿,直至膝盖的白色料子)、“古尔达”(长衬衣)、“格米兹”(衬衣),有时戴甘地式船形帽。伊斯兰男教徒一般穿“巴嘉玛”(长裤)、“吉尔达”并戴帽。印度锡克教徒头上通常缠着各色包头巾。现代男子普遍喜欢穿方便的衬衣和裤子。正式场合则穿西服,系领带。

印度饮食

印度教教徒中,有很多人食素。素食者最普遍的食物是大米、面饼、蔬菜、豆类、牛奶、酸奶和奶酪。荤食者普遍食羊肉和鸡肉。因印度教教徒奉牛为神,所以忌食牛肉。伊斯兰教徒吃牛肉,忌食猪肉。印度菜多汁,味道厚重。印度人一般用手把米饭、面饼和菜和在一起食用。

印度丧葬

按印度教风俗,人死后,由家属给尸体洗澡,穿上新衣服。然后,将尸体放上柴堆,覆盖干柴,浇上酥油。在祭司的指挥下,死者直系男亲属高举火把,绕柴堆转多圈后,点火将尸体焚化。火葬后第四天,死者家属到火葬场取死者骨灰,并盛放在一个金属罐里,后投到圣河里。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教徒不火化,按教规,实行土葬,葬礼由阿訇或牧师主持。

印度节日

印度在每年的3月左右迎来一年一度的洒红节,洒红节是印度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源于古人期盼一年开春之时祈祷丰收的活动,是印度教的春节,也是印度全国性节日。当天活动从清早开始,按照传统习俗,当地的男女老少会在自己的脸上和身上涂抹颜料,还向别人身上抛撒互泼彩色颜料和粉末。晚间,人们会举办家庭聚会,享受一顿丰盛的晚宴。

印度南部泰米尔纳邦德为庆祝丰收所,于1月14日-16日举办了一年一度的驯牛节。每年的一月,印度雨季结束,村民们开始种植庄稼。为了祈祷丰收,人们用米和奶做成名为“Pongal”的食物献给神灵。驯牛节就是“Pongal丰收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南部的一些村庄每年都要举行激动人心的斗牛运动,这已经成为当地的狂欢节日。

澳大利亚风土民情介绍


澳大利亚人既有欧洲人的豪爽,又有东方人的矜持。从文化的角度而言,澳大利亚属西方文化;它的生活方式与西欧和北美相似。澳大利亚人的生活大多是轻松而友善的。他们有着良好的维护公共场所道德、卫生的习惯,这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开车的人从不随便鸣喇叭,道路上几乎见不到痰迹、纸屑等杂物,吵架、打闹、骂人寻开心的更是少之又少。澳大利亚人朴实单纯,为人厚道,与他们打交道最放心,他们不会说谎话,表里如一。澳大利亚人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强调友谊和相互尊重。雇主与雇员之间也是平等的,他们友好相处。在澳大利亚,你会听到一个用得很多的称呼:mate。有点像我们中国人常用的“哥们儿”。政府官员会像普通人一样走进酒吧,互称“mate”。为了缓解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每逢周末,他们便会抛开一切,涌向自然,消遣娱乐。政府也鼓励人们在工作之余更好地休息娱乐,有时去度假的人还会得到一份津贴。在他们认为只有充分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较高的物质文明、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文化教养,使澳大利亚的人大多是谦恭随和的。

1.澳大利亚相见礼仪

澳大利亚人在第一次见面或谈话时,通常互相要称呼“先生”、“夫人”、“女士”或“小姐”,熟悉之后就直呼其名。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其社交礼仪是多姿多彩的。以见面礼节而论,他们所行的既有握手礼、拥抱礼、亲吻礼,也有鞠躬礼、拱手礼、合十礼,可谓五花八门。澳大利亚有“女士优先”的良好社会风气,对妇女都极为尊重。这里的男人们相处,感情不能过于外露,大多数男人不喜欢紧紧拥抱或抱住双肩之类的动作。在社交场合,忌讳打哈欠,伸懒腰等小动作。

2.澳大利亚拜访礼仪

拜访商界或政府工作人员办公室,需预先约会。业务约会一定要准时,社交约会最迟勿超过半小时。如果你不得已而迟到,最好先打电话通知对方,并告诉他你将会到达的时间,对方会欣赏你的做法。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你提议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账,不可各自付账,除非事先说好。澳大利亚人请客一般提前一周左右向被邀请人发出邀请。是否赴约应明确告知邀请人。接受后因故不能前往者,应及时通知邀请人,否则便是失礼。另外,拜访澳大利亚人应事先约定,不可突然拜访。

3.澳大利亚餐饮礼仪

外出用餐时,除禁止在餐馆吸烟的城市外,多数澳大利亚餐馆分吸烟区及非吸烟区。餐馆收7%的货品及服务税。账单不加服务费,若服务好,通常给15%的服务费。如果几个人一同外出吃饭,通常是各自支付自己那一份。如果想去极隆重或极受欢迎的餐厅吃饭,最好事前致电订位。除非在高级餐厅,一般人都会叫服务生将剩余的食物放在盒子里打包带回。

若是聚餐,可问明应不应带点自制的食品。吃饭时要注意西方的餐桌礼仪。女主人照例带头开始用餐。先让客人取用主菜,然后自己才用。宴会终结时,主人或女主人如有疲倦的迹象,则意味着该是告辞的时候了。第二天,打一个电话或寄一张简短的致谢函,并表示对昨夜晚餐的欣赏。这会令主人感到欣慰。礼尚往来,如果礼仪周到,应该在几个星期之后回请一次。

澳大利亚人参加聚会也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礼节:准时赴会,最好比约定的时间迟10分钟。不要带未经邀请的朋友。如果有什么东西你不能吃,应提前告知主人。赴会时可带些小礼品,如鲜花、酒、工艺品等。如果在餐馆里请吃饭,客人不必带礼品。

4.澳大利亚服饰礼仪

在澳大利亚,一般场合,不必西装革履或浓妆艳抹,只要穿一些便服即可。妇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穿裙子,在社交场合则套上西装上衣。在达尔文市,当地居民的穿着自成一体。他们在正式场合一定要穿衬衫、短裤和长袜。这便是“达尔文装”。

5.澳大利亚旅游礼仪

澳大利亚有适合各种不同需要的人度假、观光、旅游的景区。澳大利亚人对海外游客热情、友好。澳大利亚不流行小费,但服务人员如果为你提供了额外的服务,可给适当的小费,数目不宜多。到商店里买东西不要讨价还价。坐车不系安全带是违法的,小孩也要系安全带。

6.澳大利亚婚丧礼仪

澳大利亚的青年婚姻是自由的,结婚的平均年龄男为24岁,女为21岁。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订婚,由女方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结婚仪式一般在教堂举行。婚礼后通常要举行宴会。一对新人开始度蜜月。目前妇女就业率已达到60%多,越来越多的家庭中丈夫也参加家务劳动。

澳大利亚人的葬礼,先在教堂内举行,由牧师主持追思礼,他们还保存着寡妇沉默的古俗。土著人的丧葬方式可以说集世界丧葬方式之大成,有土葬、火葬、天葬、弃葬、树洞葬、木乃伊葬等。其中土葬和天葬最为普遍。

7.澳大利亚留学礼仪

全部高等院校均可接受外国学生。到澳大利亚留学,需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写作和会话能力,学校要求外国学生提供英语考试的成绩。各校一般都接受托福考试和雅思考试成绩。托福须在550分以上,雅思须在6分以上。如果成绩未达到此分数,学校要求申请者提前进行英语培训。大学设有奖学金,但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学费只能自己负担。除了缴纳学费以外,全自费生还需支付旅费、生活费、学生会费或管理费。

在澳大利亚留学,要特别尊重他们的礼仪习惯。他们的时间观念很强,工作效率也很高。与澳大利亚人约会时一定要守时。将你的时间和技能用于社区志愿服务可以协助你认识更多的朋友和建立广阔的交际网,并得到别人的尊重。在澳大利亚,如遇上门兜售或慈善募捐的,如果你不想捐,应有礼貌地婉拒,马上关上门是十分无礼的举动。在澳大利亚必须注意不乱掷东西,因为他们希望来访的客人尊重澳大利亚人高标准的整洁要求。他们大多数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倾向于高度重视集体的努力。在澳大利亚,即使是很友好地向人眨眼(尤其是妇女),也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此外,议论种族、宗教、工会和私生活以及等级、地位问题,最令澳大利亚人不满。

8.澳大利亚商务礼仪

到澳大利亚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月份是3~11月。澳大利亚是一个讲求平等的社会,不喜欢以命令的口气指使别人。他们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所以不要以为一起进过餐,生意就好做了。在业务谈判时,男人应系领带。在交易过程中,男人不应佩戴贵重的宝石或其他装饰品。澳大利亚的女商人穿着较保守,通常是穿裙子和短外套,而不是穿套装。

9.澳大利亚主要习俗

澳大利亚人崇尚自信、自强,崇尚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在社会生活中,他们乐于保护弱者。还讲究保护私生子的合法地位,甚至将保护动物看作是自己的天职。在人际交往中,澳大利亚人有邀请友人一同外出游玩的习惯,对此类邀请予以拒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澳大利亚人习惯拥有较大的个人空间。在公共场所都自觉排队等候服务,人与人之间要留有一定的距离,绝不能紧靠前后的人。推推碰碰别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加塞儿”更是失礼行为。拉开门,让你后面的人通过,会受人赞赏。澳大利亚人还有个特殊的习俗,他们乘坐出租车时,总习惯与司机并排而坐,即使是夫妇同时乘车,通常也是丈夫坐在前面,妻子独自坐在后排,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对司机的尊重,否则会被认为失礼。

10.澳大利亚主要禁忌

澳大利亚人对兔子特别忌讳,认为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物,人们看到它都会感到倒霉。与他们交谈时,多谈旅行,体育运动及到澳大利亚的见闻。受基督教的影响,澳大利亚人对于“13”与“星期五”普遍反感至极,认为它们会带来灾难和不幸。他们忌讳“自谦”的客套语言,认为这是虚伪和无能或看不起人的表现。在同澳大利亚人打交道时,有几点需特别注意的是:在正式场合,澳大利亚人反感将本国与英国联系在一起。不喜欢听“外国”或“外国人”这一称呼。在他们认为,过于笼统的称呼是失敬的做法。澳大利亚的基督徒有“周日做礼拜”的习惯。如果想在这天与他们进行约会,往往“难于上青天”。

加拿大风土民情及日常禁忌


加拿大位于北美地区,东面是浩浩涵涵的大西洋,西面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北部与北冰洋离得比较近,南部便是美国本土。从地球上看,位于中国的另一面,靠近北极圈附近。总面积约9984670平方公里,是继俄罗斯之后的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加拿大饮食习惯

加拿大人的饮食以肉类、蔬菜为主,面食、米饭为辅。喜欢吃牛肉、鸡等肉食,特别喜欢吃沙丁鱼和野味。喜欢生吃蔬菜,主要有西红柿、芹菜、菜花、洋葱、土豆、黄瓜等。加拿大人口味清淡,偏甜酸,不喜欢太咸。讲究包含营养、新鲜。烹调方式有煎、烤、炸等,喜欢酥脆食物。喜欢吃煎牛排、煎羊排、炸鱼虾、糖醋鱼、咕噜肉等,忌食动物内脏和脚爪,不食辣食品。喜欢饮酒,喜爱白兰地、香槟、啤酒、金酒威士忌苏打、葡萄洒、蜜酒等。常饮用水果汁、可口可乐等饮料。喜欢吃柠檬、荔枝、香蕉、苹果、梨等水果,喜欢吃松子、葡萄干、花生米等干果。一日三餐中,早餐比较简单,主要吃烤面包、鸡蛋、咸肉、牛奶、果汁、素片粥、玉米片粥等。午餐带饭或用快餐,也比较简单,一般有三明治、饮料、水果。晚餐为正餐,比较丰盛,主食为鸡、牛肉、鱼、猪排,辅以土豆、胡萝卜、豆角、面包、牛奶、饮料等,喜欢用清汤(加豆、小萝卜等)。上午十时和下午三时用点心,吃苹果馅饼、香桃馅饼等。加拿大的快餐业发展很快,种类很多,如热狗、意大利馅饼、汉堡包、希腊肉棍、美国炸鸡、墨西哥玉米面卷肉、中国份饭等。加拿大也喜欢吃我国的江苏菜、上海菜、山东菜。

加拿大民族性格及礼仪

加拿大人朴实、随和、友善、热情好客。见面一般握手致意,不像美国人那么随便。熟人之间用拥抱礼节。分手时也行握手礼。介绍礼节,是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熟人相见,直呼其名。握手时,女士、年长者、职位高者先伸出手。交谈要选择众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喜欢谈加拿大经济文化发展、天气、体育、旅游、风俗等话题。不能询问年龄、收入、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女士体重等私人生活问题。不喜欢将加拿大与美国相比。不谈政治、世族、宗教、语言、魁北克法语区等社会敏感问题。在公众场合,他们注重文明礼貌,观看表演要提前入座,中途不走动。在公共场所不可大声喧哗、乱扔废弃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主动给老人、儿童让座,上车要排队。遇到?quot;私人财产,请勿穿越"、"请勿入内,不可进入"等标牌。

加拿大人时间观念强,约会要事先约定,准时赴约。公务约会一般在餐馆,执行会一般在饭店、俱乐部举办。送礼应有目的,不随便送礼。生日、结婚、分别等都要送礼。讲究礼品包装,一般用彩色礼品纸包裹,扎彩带,装饰彩花,礼品上附有签名贺卡。接受礼品者应当面打开并致谢。加拿大人常以家宴款待客人。上门作客不能提早到达;作客时应随带一瓶酒、一盒糖、一束鲜花等礼物,或送给女主人和孩子一些小礼物。作为礼物的酒,要在宴请时即用。家宴一般是冷餐会,饮食放在桌上,各人自取,座位自选,或站着进餐,边吃边谈。第二天,客人应写信给女主人,表示感谢。晚上作客不宜久留,一般在10时前告辞,周末在11时30分前告辞。

加拿大节日庆典

加拿大的节日比较多。1月1日是元旦,除夕夜举行欢庆活动。他们将白雪作为吉祥物,堆放在住宅四周,筑成雪墙,认为这样可以阻挡妖魔。2月上旬至中旬有狂欢节,庆祝活动持续10天,是魁北克省居民最盛大的节日,具有法兰西色彩。他们用白雪筑城堡,戴着红缨小绒帽,扎着红、绿、白三色腰巾,载歌载舞,选举"狂欢节王"和"狂欢节女王",然后乘坐彩车游行,举行各种冰上体育比赛。3至4月举行枫糖节,这是加拿大特有的节庆,人们欢歌曼舞,品尝枫糖糕和太妃糖。

加拿大的万圣节,又称鬼节,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节日。万圣节是加拿大的小孩最开心的节日,就像中国的六一儿童节一样。在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会带上恐怖的面具,或者在脸上画出鬼怪的模样,然后去挨家挨户的敲门讨要糖果。当然,这些别讨要的人家也不会这样善罢甘休的,他们会在自己家的门口做出各种吓人的花样来,当小孩上们来讨要糖果时通常会被吓哭,所以,也只有大胆的小孩才能讨要足够多的糖果。

当地居民的婚礼习俗也是很具特色的。在古时候,由于人们平时都忙着打猎、采果子。所以,只有到了冬季不忙的时候,才有时间考虑婚配的事。加拿大的当地居民至今都有“抢亲”的习俗。

加拿大日常禁忌

加拿大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遵循《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对圣人圣事不直呼其名。人从楼梯下走过,忌打破玻璃制品,忌打翻盐罐。忌说"老"字,养老院称"保育院",老人称"高龄公民"。白色百合花用于丧礼,不能用作一般礼品。在家不吹口哨,不讲不吉利的事情,吃饭时不谈悲伤的事。忌食动物内脏和肥肉。

马来西亚风土民情与独特的婚俗介绍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这块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的大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繁荣兴盛的社会,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奇异独特的风土民情。在马来西亚留学,也要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

马来西亚日常礼仪

马来人的见面礼十分独特。他们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

马来人忌讳摸头,认为摸头是对人的一种侵犯和侮辱。在马来西亚与马来人交往,要尊重他们的习俗,否则便会视作对他们不礼貌。同马来人握手、打招呼或馈赠礼品,千万不可用左手。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马来人用餐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食,只是在西式的宴会上,马来人才使用刀叉和匙的。吃饭时,客人要细心观察主人的动作,依照主人的样子做,避免做出主人忌讳的动作。马来人用餐十分讲究卫生和礼节,进餐前必须把手洗干净。

马来人相互拜访时,衣冠必须整齐。马来西亚人是热情、谦恭、大方、讲究礼节的民族。在马来人家中作客应注意举止得体,尊重长者。

马来西亚服饰礼仪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对外开放时,女士需穿长袍及戴头巾,否则将被拒之门外。

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马来人男女礼服和便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又宽又长,遮手盖脚且色彩鲜艳,图案别致,样式美观。目前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

马来西亚独特的婚俗

马来人的婚俗很有特色。婚礼在女方家举行,持续一周,包括男方带聘礼到女方家接亲、教长为新人念经祝福、举行新人沐浴仪式和合婚仪式等,主要仪式均在晚上进行。七日后,新郎方可偕新婚妻子和嫁妆回自己家里。迎亲时,男方走一半路,女方走一半路;男方要打扮得像高官显要,打着雨伞高高兴兴去迎接新娘;女方则要显出悲伤的样子,因为要远离亲友,故而心情不好。

举行婚礼时,新郎和新娘再次打扮一新,端坐大堂正中,接受来客的祝贺和红包。客人祝贺时不是举杯饮酒,而是鞠躬致意,向新人身上撒上五谷,还要将青草或茶叶煮泡的、象征身体健康的汁液喷洒在他们身上,祝福他们五谷丰登、早生贵子、白头偕老。在这个过程中新郎和新娘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只能专心致志地接受客人们的祝贺。参加婚礼的人,除了新婚夫妇的亲朋好友之外,过路的人都可以进去祝贺。婚礼仪式结束时,新郎和新娘回送亲友一枝鲜花,花中扎着一个鸡蛋,表示花好月圆。

马来西亚一些少数民族中自古以来盛行婚事从简的风尚,萨曼族就是这样。这个民族的男子想成家,必须具备负担一家人生活的能力,靠自己伐木建房、筹备家具、添置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强健的身体。这个民族的女子婚嫁的条件是要达到年龄要求,主要是看乳房的大小,是否已来月经及其他生理变化来判断姑娘是否发育成熟。萨曼族的婚礼简朴、热烈,持续一天时间,新郎、新娘的婚礼服同一颜色、同一布料。新郎的头饰是用新鲜的树叶编织而成的帽子,新娘身上装饰着用新布搓成的布条。在司仪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向长辈和亲友们鞠躬致谢,并互相鞠躬致谢,以表示夫妻恩爱。

另外,伊班族人的婚礼也很特别。订婚的时候,男方先向女方的家乡送去糕点、白酒,给女方的邻居也送上一小包糕点。订婚后不久,即可在屋长的主持下完婚。举行婚礼的时候,新郎、新娘双双同坐在一面大铜锣上,屋长则手持大公鸡在他们头上舞动几下,为他们驱邪,也为他们祝福。

巴西简介


巴西,即巴西联邦共和国,1822年9月7日宣布独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居世界第五,面积居世界第五。其国土位于中南美洲与大西洋之间,面积为世界第五大,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与中国,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1888年5月13日,巴西废除农奴制。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2011年12月26日公布了最新年度全球经济体排名,巴西的经济规模首次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巴西自然地理

巴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巴西北部是广阔的亚马逊雨林,南部地区多丘陵,大部分人口居住于此,是农业基地。大西洋沿岸有数条山脉,最高海拔2,900米。北部圭亚那高原的内布利纳峰海拔3,014米,为全境最高点。境内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著名的伊瓜苏瀑布就位于其支流上。横贯北部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素有“地球之肺”之称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总面积达750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位于巴西境内。

巴西全境大部份为热带气候,亚马孙平原为赤道多雨气候,巴西高原为热带干湿季气候,最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偶见霜雪。亚马逊平原降水丰沛,东北部地区略为干燥。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邻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世界第五。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国土80%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亚马孙平原属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27-29℃。中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区平均气温16-19℃。

巴西经济

巴西农业、采掘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较为发达,劳动力充足。巴西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在拉丁美洲位居第一,对世界市场影响日益扩大。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大豆、铁矿石、橙汁、钢铁、蔗糖、飞机。

巴西文化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为一个民族大融炉,有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其他地区的移民。在音乐舞蹈方面都有十分不同的表现。

不管在艺术形式或通俗特色方面,巴西音乐均引起世人注目。十九世纪具有国际声望的作曲家哥梅斯(CarlosGomes)即是巴西人,其作品具有意大利风情,包括一出根据阿伦卡尔的《瓜拉尼人》写成的歌剧。二十世纪的维拉洛博斯(HeitorVilla-lobos)也获得国际盛名,作品主要以本土主题和乐器为基础。对巴西民间艺术重新燃起的兴趣,是与一九二○年代现代主义运动同时发生的,在音乐方面为诗人小说家马里奥·安德拉德所提倡。巴西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为圣保罗艺术博物馆。

巴西普遍的音乐舞蹈时尚(如:森巴舞)多来自民间,主要受非裔所影响深远。也是由未接受正式音乐训练的人演奏。每年二月嘉年华会时蜂拥而出的新歌曲,有许多题材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或是周遭发生的事情,透过个人演出表现多姿多采的嘉年华会,正是巴西多重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

巴西简史

古代巴西为印地安人居住地。公元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到达巴西。随后,葡派远征军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开始长达约3个世纪的统治。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巴西帝国建立。1889年,帝制遭到废除,巴西合众国成立。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

巴西与中国关系

中国与巴西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交往,建在里约热内卢蒂茹卡国家公园的中国亭是对于1812年来此传艺的中国茶农永久的纪念。1974年8月15日,中国与巴西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中巴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全面发展。1993年巴西成为第一个同我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

江泽民主席于1993年11月和2001年4月访问过巴西。1995年12月,巴西总统卡多佐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4年5月,卢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联合公报。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两国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加深,双边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各领域友好合作成果丰硕,在国际事务以及重要多边机制中保持密切沟通和配合。1999年中巴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2004年7月,中巴合作生产的支线飞机首次进入我国国内航空市场。2009年5月卢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进一步加强中巴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公报。2009年11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巴西进行正式友好访问。2010年4月,胡锦涛主席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2011年4月,罗塞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2012年6月,应巴西总统罗塞夫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对巴西进行正式访问。6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里约热内卢同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迪尔玛·罗塞夫举行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09年,中巴两国双边贸易额为424亿美元。2011年两国贸易额超过800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在金砖国家中,巴西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1986年11月24日,北京同里约热内卢结为姊妹城。

巴西利亚节日庆典和风俗习惯介绍


巴西利亚的娱乐活动

巴西利亚城中有两个区域是专门的酒吧、俱乐部聚集区,这两个地方分别被称为娱乐北区和娱乐南区(Entertainment Sector South and North)。如今,几乎每个街区内都至少拥有一家酒吧,这和当时的状况可以说已经是天壤之别了。比较有特点的是,巴西利亚的酒吧和俱乐部有很多都位于购物卖场之中,所以在购物的同时就可以提前考察好娱乐活动的地点,晚上就可以到此玩个痛快。

巴西利亚夜生活发展的同时,其他娱乐项目也没有闲着。巴西利亚电影节可以算是巴西利亚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娱乐节日庆典之一。每年的10月或11月初都是电影节开始的日子。除了电影节,观看和参与体育项目也是这座城市的娱乐项目之一,在体育项目中,足球首当其冲。巴西人对于足球的热爱绝对是世界少有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国家的足球队和球员如此厉害的原因。巴西利亚有两只足球队。另外,巴西利亚还是2014年世界杯的举办城市之一,届时定会有大批游客来此。

不仅是足球,篮球、无动力滑翔,以及F1方程式也是巴西利亚这座城市经常可以看到的赛事。

巴西利亚的节日庆典

说起巴西,人们总是想到狂欢节。在狂欢节期间,巴西举国上下,都会涌向街头尽情狂欢。狂欢节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在信奉天主教的拉丁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最为盛行。正式节期为四旬斋的前三天,因为教会禁止在大斋期内食肉和娱乐,人们就在进入大斋期之前欢歌狂舞数天,以图过瘾尽兴,天长日久,演化成一个固定的大众狂欢节除了狂欢节外,巴西还有 1.海神节:1月1日。这是一个辞旧迎新、供敬海神、祈祷保佑家人来年平安的节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2.圣灵节:6月初。起源于葡萄牙的一种民间节日。1819年首次在巴西举行,每年6月初开始,历时十天。3.敬年节:6月下旬。是巴西东北部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以游行演出为主要形式,多是通过牛的遭遇来抒发对当今社会的爱与恨,表达人们敬牛、爱牛的风俗。

巴西利亚风俗习惯

巴西的习惯与欧洲差不多。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黑人彼此不兴这一套,而习惯握手,同时用左手在对方肩上拍一拍。比较亲近的男士彼此习惯拥抱,在对方背上重重拍打。巴西人慷慨好客,到他们家里做客,酒杯里永远有酒,盘子与咖啡杯里永远不空。在巴西人家里做客后的第2天,应托人给女主人送一束鲜花或一张致谢的便条。在巴西,以棕色、紫色表示悲伤,黄色表示绝望。人们迷信紫色会给人们带来悲,所以鲜花千万不能送紫色的。另外,还认为深咖啡色会招来不幸。巴西人特别喜爱孩子,谈话中可以夸奖他的孩子。巴西的男人喜欢笑,但客人避开涉及当地民族玩笑。对当地政治问题最好闭口不谈。

商务访问时,宜穿保守式样深色西装。无论访政府机关或私人机构,均需事先订约。和巴西商人进行商务谈判时,要准时赴约。如对方迟到,哪怕是1-2个小时,也应谅解。像大部分拉美人一样,巴西人对时间和工作的态度比较随便。

另外,巴西的印第安人有一种习俗颇有趣。洗澡和吃饭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若有人到他们家中做客便邀请客人一起跳进河里去洗澡,一次又一次,有的一天要洗上十几次。据说,这是他们对宾客最尊敬的礼节,而且洗澡次数越多,表示对宾客越客气、越尊重。

巴西利亚文明礼仪

在巴西利亚随意乱扔废纸或烟头会被罚款20美元,使得那些有乱扔废物习惯的人不得不约束自己。联邦区政府关注的另一个目标是小汽车或公共汽车司机和乘客扔掉的小废弃物。对从车内向外扔废弃物处以80美元罚款。由城市环境卫生局和交通管理局共同收取罚款。除了环境秘书处的检查人员外,军警和交通警也将负责罚款。有的联邦机构由于不遵守有关规定也被处以罚款。

法律规定的罚款分为三等:轻的罚款20到500美元,重的罚款500到5000美元,最严重的罚款5000到5万美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