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延迟退休,上海柔性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

2020-10-22
退休保险规划 养老保险的基本知识 做好养老保险规划

中国社保体系养老金空账到底有多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称高达1.3万亿元人民币,但全国在账面上留存的金额只剩下1500亿元。

全国各城市均遭遇养老金不足难题,上海也不例外。虽然上海相关部门并没有明确透露养老金缺口有多大,但相关数据显示,自从1999年起,上海的养老保险金缺口累计已达百亿元,养老金短缺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难题。

柔性退休政策遭质疑

延迟退休已被多次争议,而上海于10月1日起试点推行的柔性退休政策(即《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下称“试行意见”)也被指变相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上海当地高达百亿元的养老金缺口。

“既然是一份柔性政策,也就是说与国家现行法律规定的法定人员退休年龄不违背,而且这份意见中也规定个人愿不愿意延迟退休,是和企业双方经过协商之后的决定,但是上海出台这份意见的意图无疑是相当明显的,显性意图就是鼓励有技能、职称的企业中层乃至以上人员能够延迟退休,而隐性意图就是被外界所质疑的缓解养老金缺口的压力,而且这种质疑之声非常强大。”10月11日,上海社科院一位匿名社保研究专家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是分析。

正是由于各种质疑之声不断,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特地在国庆长假期间公开回应此事,称“出台这个试行意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为了缓解养老基金的压力”。他还澄清《试行意见》是对领取养老金问题作出规定,且不涉及退休年龄问题。言外之意,该“柔性政策”不违背现行国家法律规定。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根据上海出台的方案,延迟领取退休金后的退休金待遇,与正常领取退休金并无多大差距。现行养老金发放方案是,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从统筹基金内支出的基础养老金仅增加1个百分点,但大多数普通企业职工,在职工资低,每推迟一年退休,则意味着多缴一年的费,少拿12个月的养老金,利益明显受损。

“我不愿意延迟退休,现在想要聘我的企业很多,而且开出的工资比我现在的企业更高,我为什么要延迟申领养老金呢?”对于这样一份试点意见,10月12日,上海一家大型生产设备制造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谭义忠(化名)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再过三年即到退休年龄的他,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能够提前退休,可以去新的企业任职,而且已经有企业开出不低于万元的月薪,比现在企业的6000多元的待遇好得多。

“如果我退休后继续在原单位上班,待遇提升多少是未知数,还得继续缴纳社保,算一算经济账,对于我来说,正常退休肯定比延迟退休好,即使退休以后没有单位需要,我也确实想要退下来,人活了一辈子,到老了也得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做。”谭义忠如是看待自己即将到来的退休。

根据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这份“试行意见”,记者了解到,其范围对象是参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符合在本市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如企业工作需要,本人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经本人提出申请,与企业协商一致后,可以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在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年龄上,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对此,有法律也表示,这与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比,是打了一个“擦边球”。

“1958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1978年《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对国家退休人员年龄退休作出了明确规定,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退休年龄也作了相应规定。只有国家才有权对退休年龄作出调整,上海作为一级地方政府,除非国家予以授权,否则擅自调整退休年龄,明显超越了自身的权限。”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程伟告诉本报。

程伟表示,上海相关部门发的这份文件中所提的延迟退休养老金的申请时间,男女均不超过五年,也即是65周岁和60周岁,且不涉及医疗、工伤、失业等其他保险,但是仍被质疑有变相延迟退休年龄的嫌疑。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在更多的专家看来,这份试点意见仍然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能否真正让更多的人选择延迟退休,需要时间检验,面对不同的群体,他们选择延迟退休的态度也不一样。

“在选择延迟退休的态度上,可能企业中的中高层领导喜欢延迟退休,而普通的职工,则会比较他们在岗工资与退休工资的差距,如果两者差距很大,也想延迟退休,差距比较小的,可能不会选择延迟退休。”10月13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一位教授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就针对“试点意见”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分析,在现有激烈的竞争下,一部分蓝领工人可能干不到退休年龄便被辞退,不仅要自己缴纳保险费,领取待遇的时间也要后延;而一些本来就下岗、失业的工人,更是盼望着尽早领取养老金,每有推迟退休年龄的动议,该群体反应尤为强烈。

即使对于企业的高层技术人员,也有专家指出,也会选择尽早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另一边争取“再就业”,多领一份工资。

正是因为改变退休年龄的政策相对敏感,上海选择了更人性化的“柔性延迟”的方式。但问题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延迟退休者可能并不占多数。即使“越老越吃香”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也选择尽早退休。

唐钧也认为,真正愿意推迟退休的,只是少数在岗收入与附加值远高于退休后待遇的群体,如公务员以及部分离开体制和企业难以再就业的专业人员。上海的“柔性退休”尝试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

虽然上海的试点意见是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政策,在全国先行了一步,不过在业界看来,延迟退休的政策迟早将会被提上议事日程,并出台政策,也即是对现行的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进行法律上的修改。

相关阅读

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能否成为应对养老保险危机的一个手段


这样的政策设计是比较人性化的。但担心的是,具体实施起来会不会变味,因为“企业有需要”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会不会最终延迟退休的都是……

国务院新闻办近日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又引发了对“延迟退休”的大讨论。这个话题今年有了点新意,这就是“弹性退休”,或曰“退休年龄可选择”。近日风传上海要实行类似的政策,名称上美丽动人,叫做“柔性退休”,据说从10月1日开始就要实施了。

在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就开始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的欧美国家。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因为生育率普遍不高,整个人口结构逐渐老化。加上人口规模本来就不大,一旦老化,劳动力配置就捉襟见肘。

从20世纪末开始,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本来在设计上就有缺陷的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资金链可能断裂的危机。于是,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就又成为应对养老保险危机的一个手段。这个政策思路也为中国政府和专家学者所欣赏,于是制定了相应的方案。据说,如果能够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不但可以少发5年养老金,还可以多交5年保险费,这一进一出之间,每年就可以省出200个亿。但这个“改革方案”一经披露,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调查表明,被调查者投反对票的竟达90%以上。

究其原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结构上已发生很大变化。中国社科院的调查表明,中国社会已经分成了十大阶层。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有时甚至相互冲突。就养老保险而言,很多社会群体是期盼早日退休拿养老金的:譬如失业下岗人群,尤其是当年的4050人员,现已逐渐到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还有蓝领工人,一旦上了年纪(女40岁、男50岁),就很难适应超大的劳动强度、超常的劳动时间了。他们也盼望能够到点就退休。这两个群体,前者有3000万~4000万人,后者则是3亿多人。因此,从公众的社会心理看,这项“改革”至少在目前是难以实施的。所以,有关部门总说“正在研究”。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在退休年龄上“可选择”的政策思路,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拥护。从国际经验看,这样的政策设计是比较人性化的。有的国家的政策设计是在一个年龄段中,譬如从60岁到67岁之间,劳动者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时点上退休,而且退休越晚,养老金的金额就相应提高。还有一些国家,到了法定年龄,譬如从60岁开始就可以退休,但什么时候领取养老金,则可以自选,同样是领取越晚,养老金的金额就越高。

如今上海的方式是参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和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均可柔性延迟退休。其目的有二:一是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二是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因为继续工作就能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从而增加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养老保险待遇也随之增长。首先肯定,这样的政策设计也是比较人性化的。但担心的是,具体实施起来会不会变味,因为“企业有需要”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会不会最终延迟退休的都是……

再说,这个政策方案涉及面太小,大多数蓝领工人都与之无关。所以,其实是不能起到“多收少发”设计初衷的。

延迟退休


2018年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去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聊聊关于延迟退休的事情,正好最近也有不少朋友也在问这件事。

2017年延迟方案出台,设定5年左右的“缓冲期”,2022年正式开始实施 ,直至2045年完成。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关于法定退休年龄又做出了一些调整。根据最新的规定,2018年退休年龄将会有所延迟。

延迟退休方案实施时间表:2015年 指定延迟退休方案--->2017年 上报中央同意并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 公布方案--->2022年 实施时间

这样一算来对70、80后的影响很大,90后完全赶上了!为什么这么说?

由于2017年未出台相关方案,如果假定2018年出台,2023年落地实施的话,就是以下三个群体将受影响:

到2023年,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1973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到2023年,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1968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到2023年,小于等于60岁男性(1963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还有一个月左右,2018年就要过去了,目前还未出台相关方案,如果假定2019年出台,2024年落地实施的话,就是一下三个群体将受影响:

到2023年,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1974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到2023年,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1969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到2023年,小于等于60岁男性(1964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根据延迟退休的大体政策,推测出了这份退休时间表,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由此看出,延迟退休方案首先影响的是65后,影响最大的是70后,根据人社部提出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这将是较长的过渡时期。如果延迟退休方案照这样落实下来,对于60后、70后和80后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90后来说,到退休时已经完全赶上了!

退休年龄一定会延迟,只是时间问题。但我们无须担心和害怕,延迟退休的同时养老保险缴纳年限在增加,个人账户余额在增加,社会平均工资在增长,那么退休时领取的退休金也是在增加,原本可能10年左右能回本,随着缴纳年限增多,账户余额增多,每月领取的退休金也会很高,可能5年左右就能领回本,而且每月领取额度都比未延迟退休领取的多,所以大家理性看待延迟退休就好。

而且我们国家有比较完善的退休保险制度,来看看领取退休金需符合什么条件?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必须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

①正常退休: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长期在管理和技术岗位上的女职工年满55周岁)。

②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从事井下、高空、高温、低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从事特殊工种时间达到规定年限的,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③因病提前退休: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符合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条件的可办理病退。

综上所述,职工只有达到退休年龄后,才可以领取养老金。

根据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8年方面的内容,目前我国职工退休年龄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在最近颁布的延迟退休方案中,国家拟定将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提高到65周岁,而女性职工提高到60周岁。

近两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不止一次表示,在2020年前后会推出延长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并提出要秉承“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原则,以求让公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目前这一方案还在不断调研和调整之中。大家可以时时关注。

柔性退休,上海市《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期出台《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是为了减轻养老保险金负担而推出的延长退休年龄的措施。上海目前正在积极制定“柔性退休”的具体办法,并将于今年正式实施。

“一波掀起几层浪”,上海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决定了上海的制度出台势必将辐射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柔性退休”这一新人初一登场便四座哗然。中国人接纳新生事物不能一蹴而就,“柔性退休”亦不免被品评一番。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型社会的城市,老龄化程度居全国首位,探索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办法已迫在眉睫,从这一现实大背景出发,《试行意见》的推行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老龄化现状造成的养老金巨大缺口以及亏空,为减轻政府对人口老年化社会所要承受的强大经济压力而衍生出来的“救济措施”。

从目前和未来看,它都有存在的合理性。首先,延迟申领要老金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众所周知,在法定退休年龄一定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服务社会、发挥才能的社会时间就会越短。那些身体健康的、具有高级技能的各行各业人才就这样“日薄西山”岂不可惜,更是对国家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延迟申领养老金的“柔性退休”政策让退休变得更富有人情味,增加了从业者对法定退休年龄到了以后是否继续工作的选择权。

“柔性”做法平衡了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符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就目前看来,硬性推行延迟政策对于人力资本比较低、就业风险比较大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人力资本比较高,过早退休无疑又是浪费。因此“以柔克刚”较好地平衡了二者的矛盾,退休选择权放宽的同时增添了一般政策所稀缺的“人情味”。再次,所谓延长新增人才的退休年龄,不是新增劳动力可以替代的,经验不一样,能力也有差距。推行柔性退休有利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让他们继续散发“余热”,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年人力资源在知识、经验、社会关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开发成本也比较低;另一方面,“柔性政策”对提高老年人的自身供养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何乐而不为?

然而,“柔性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需关注一些问题。首先,若有些人死守岗位,新老交替将会遇阻。同时,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社会职业待遇不公平极易激化社会矛盾。再者,养老金缴纳时间越长,退休时领取的退休金就越高,这样说来压力迟早还是要国家来扛,只是暂时转借到以后来解决。当然及时做好新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也是“柔性政策“实施的关键所在。

延迟退休,延迟退休争议不断 应多元化投资解决养老金缺口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本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一场“延迟退休年龄”的大讨论引发了全民关注。随后相关人士辟谣,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阶梯式退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延迟退休的研究虽然由来已久,但从来没有具体到某一年龄上。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在阶梯式退休方面。但也只是试探性研究,距离真正出台相关延迟退休的规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简单介绍了延迟退休、阶梯式退休和以前常常听到的弹性退休的区别。

姜向群:阶梯式是一种逐步地推迟,所谓阶梯式是3年或者5年推迟1岁。弹性退休也会起到推迟作用,但是弹性是根据个人情况自愿掌握,自己在限度内灵活选择,不实行强制性一刀切。

阶梯式退休和弹性退休都是延迟退休的方式,在发达国家弹性退休制度比较常见。但社科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强调,只有在提高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执行到位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弹性退休政策。

郑秉文:一般经济成熟的国家提高了退休年龄以后,在法定退休年龄以外,实行弹性退休。在中国,我们的法定退休年龄比较低,每年都有大量的非正常退休情况,占退休人开口的15%-25%,比例相当高,按照正常法定退休年龄退休都难以执行,弹性退休会更加难以执行。而且退休年龄的相应提高,与寿命预期提高是同步的。

如果说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那么在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我国,就业压力就显得更加沉重。在岗位有限的前提下,退休时间越延后,新岗位的数量就越少。对此姜向群坦言,延迟退休的确会造成就业压力增大。

姜向群:我们现在每年有1千多万新增的年轻人要就业,还有1千多万的农村劳动力要流动到城镇就业,如果推迟退休年龄,就会有大量年长、年老的劳动力还留在工作岗位上,这样对年轻人就业是很不利的。

不过郑秉文则表示,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晚退休人群的消费可以创造新的岗位。

郑秉文:延迟退休的工作者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他也会创造一些社会就业岗位,是双面性的。

延缓退休的确有双重目的,既能提高劳动供给、又能减缓养老金支出。作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郑秉文认为,养老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这才是当务之急。而我们国家目前养老金的运营现状并不乐观。

郑秉文:我们投资运营的办法完全是放在银行、吃银行的利息,没有采取市场化的投资运营办法,所以投资收益率很低,甚至低于家庭理财的平均收益率。

对于养老金来说,是放到银行里低风险低回报,还是放进股市里高风险高产出,此前就被广泛讨论过。郑秉文介绍,这是个投资悖论,养老金投资的方向可以更多,风险和收益可以合理控制。

郑秉文:我们采取的是低风险、低收益的办法,当然收益率非常低,比通胀率还要低。要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就应该投资于风险较高的投资品,多元化的投资比较适合。一说到养老基金投资改革,大家都想到养老金入市,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误解,入市仅是一小方面。十块钱里只有两三块钱入市,其他的七八块钱投资在别的领域,比如说高速铁路、大型水电,这都是非常好的项目,可以让养老金也持有一些。

面对养老金缺口,除了推迟就业和让养老金保值增值,其实还有很多途径可以解决养老金不足的危机,姜向群认为,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就业岗位,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姜向群:从国外的经验看,发达国家是通过推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不足。但从中国目前养老金的缺口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比如增加就业、扩大流动人口和年轻人的就业,这样可以缴纳更多的养老金,为未来做更多的准备,还可以通过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国有企业,国有股减持等途径也可以解决养老金的不足问题。实际上在这些年财政在不断地往里补,财政承担这个责任是很正常的。

延迟退休目前还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人民网调查显示,有93.9%的网友反对“延退”,仅2.4%的人表示接受。

同时,我国对于延迟退休问题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的关注点不在于如何实现延迟退休,更多的关注为何官员普遍赞成延迟退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人们反对延迟退休的一个理由。

当公共政策与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结合在一起,公共政策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公共政策的推行也就需要格外的谨慎。

延迟退休,慢慢老去 谁为之养老


本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一场“延迟退休年龄”的大讨论引发了全民关注。随后相关人士辟谣,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阶梯式退休。

现在之所以提出延迟退休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8亿,每年还以500万至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养老金不足,要求人们继续劳动,补充养老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延迟退休的研究虽然由来已久,但从来没有具体到某一年龄上。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在阶梯式退休方面。但也只是试探性研究,距离真正出台相关延迟退休的规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简单介绍了延迟退休、阶梯式退休和以前常常听到的弹性退休的区别。

姜向海航滋菔绞且恢种鸩降赝瞥伲浇滋菔绞3年或者5年推迟1岁。弹性退休也会起到推迟作用,但是弹性是根据个人情况自愿掌握,自己在限度内灵活选择,不实行强制性一刀切。

阶梯式退休和弹性退休都是延迟退休的方式,在发达国家弹性退休制度比较常见。但社科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强调,只有在提高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执行到位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弹性退休政策。

郑秉文:一般经济成熟的国家提高了退休年龄以后,在法定退休年龄以外,实行弹性退休。在中国,我们的法定退休年龄比较低,每年都有大量的非正常退休情况,占退休人开口的15%-25%,比例相当高,按照正常法定退休年龄退休都难以执行,弹性退休会更加难以执行。而且退休年龄的相应提高,与寿命预期提高是同步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