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年轻人,养老规划何时不晚

2020-10-22
年轻人保险规划 年轻人怎样做保险规划 年轻女性保险规划

“养老?我现在才30多岁,似乎还早了点。”“现在靠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过了三十就应该对养老做规划了”……

赞同派:早准备减轻子女负担

“现在的年轻人各方面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当父母年老的时候还要承担养老的责任,我不会依靠子女养老,我觉得过了三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养老做规划。”市民王先生说,“提早规划养老一方面可以为子女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对于老年生活有备无患。”

赞同派的另一种声音则认为;“现在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后几十年的事谁知道啊,现在开始就必须为以后的生活做规划。”在某销售公司工作的刘女士今年三十出头,从几年前开始,她和丈夫就开始琢磨退休以后的生活了。“我们夫妻二人暂无要孩子的打算,养老我们一致认为要靠自己。”以后老了,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光是靠社保是没办法实现的。

反对派:30多岁考虑养老太消极

在肯德基工作的桂女士认为30多岁就考虑养老比较消极和保守。桂女士毫不讳言地说,“我现在还年轻,有了钱首先应该去享受,譬如旅游、购物、充实自己……干吗要这么早给自己负担呢?”她认为,养老不应该是现在重点关注的,最重要的是眼下的事业。只要积极地奋斗和有积极的心态,起码的养老问题是不用去考虑的。

市民蒋先生快满40岁了,他也认为现在就考虑养老,太早了。未来很远,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提前做养老财务规划,现实意义不强,“我觉得,以后的社会保障完全够我生活,这就够了。”杨艺

扩展阅读

科学规划养老保险应从年轻人做起


人口老龄化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长期收不抵支的现状,决定了社保只能维持部分人较低水平的养老需求,而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421”模式,年轻夫妻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为保证晚年有个舒适、富裕的晚年生活,科学合理的进行养老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增长最快的时期,在经济的带动下,当人们现有的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满足以后,他们便会未雨绸缪,更多地会考虑将来的生活。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条“经济链”:从一开始满足简单的住房和出行需求,到去银行存款,再到投资,最后将关注点落在“未来生活的延续”,即如何让老年生活过得更好。

最常见的几种理财方式对比

对于养老计划最基本的要求是追求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有一定强制性原则,所以需要将养老计划与其他投资分开。

其中最常见的几种理财方式是:银行储蓄、债券、股票和保险。一般来说,前两者在资金方面非常安全,可以比较灵活的取用,但是近年来货币市场一直处于利率下降区间,存在银行的资产甚至有贬值的可能;股票看似收益高,但伴随着非常高的风险,一般不建议作为养老规划的主要部分。而保险具有“半强制储蓄”的作用,做到专款专用。最重要的就是,当意外事件发生时,只有保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付一笔保险金,以解燃眉之急。因此进行养老规划的时候,保险必不可少。

完善保险组合,实现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一个科学合理的保险组合,需要对家庭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做好综合考量,做到比较全面的安排和配比,不要因为特别偏好某一类投资工具,而增加未来养老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正确的投资组合是成功的关键,多元化投资是一个长期战略,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不是几个月或几年就能成功的,因此要坚持投资组合。

正确的投保顺序应是首先考虑意外、住院医疗及重疾险,之后再考虑教育金保险和养老险,最后就是关注投资型保险。因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身体抵抗力是成反比的,抵制相关风险的能力就相对很弱。所以,你首先必须考虑医疗保险,然后才考虑其它的保险产品,这样才有意义。

养老储备金的理财原则以保值增值为核心,并搭配一定的风险投资项目,给退休后的生活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家庭其保险费用的支出一般为年收入的10---20%左右,最好别超过20%。为了有一个舒适、富裕的晚年,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多种资产的配置,以获得期望收益。对于性格保守、安全感需求高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低风险的投资组合;而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在理财师的指导下进行高风险投资工具的配置,以求满足高品质的生活支出。

办理养老保险要尽早

办理养老保险一定要尽早,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紧迫感。储备养老金和个人的发展以及能力没有必然关系,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养老,区别只在退休生活水平的高和低。挣钱多,就要多储备养老金;挣钱少,就只能阶段性的递增储备养老金。永远拿出收入的20%左右来储备你未来资金的需求,才能让我们未来的养老生活水平不至于因退休而陡然下降。当我们抱着多挣钱的愿望,在一二十年后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积累财富所需要的时间!这多少会有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遗憾啊!所以,我们不能等钱挣够了再来储备。

年轻人做好养老规划 定期定投巧理财


随着养老负担的加重,许多人从年轻起就开始关注养老,探寻了不少养老理财的方式,一些年轻人开始为养老做准备,选择了定期定投这种长期投资理财方式。那么定期定投在选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定期定投是银行的为代销基金开办的一种业务,但大家知道通过代销购买股票类基金要收1.5%的申购费,这显然是太高了,因为通过直销申购一般只需0.6%,甚至还有0.4%这样更低的费率。所以,活用定期定投:通过直销申购基金,在每个固定的间隔时间,自己动手网上加仓申购固定金额的基金。

封基也定期定投:封闭基金也是通过股票和债券来赚得利润的,这点和开放型股票基金没啥区别。所以能用在开放基金上的定期定投自然也能用在封闭基金上。方法当然就是,在每隔固定时间,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加仓买入固定金额或份额的封闭基金。

定期定额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投资于起始投资要求很高的基金的机会。例如原先1000元起始申购的基金,通过签订每期投资200元的定期定额协议后,只需定期投入200元即可。

分散风险

定期定额投资也可以帮助人们投资于波动性大的基金,如果一个基金的份额净值浮动很大,定期定额可以降低平均成本。

底线

本策略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许多投资者相信这个系统性的方法从长期来看是聚集财富的有效途径。

基金定投的三大注意事项

第一,定投需择时:很多人选择基金定投有一个原因就是省去择时的麻烦,不管市场高低,一到时点,自动扣款。其实定投依然要择时进行。如果是市场处于牛市的尾声阶段进行定投,投资越多,亏损越多。近的教训如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定投者,现阶段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从整个经济大势来看,目前处于一个经济还有市场周期都相对较低的位置,从周期性来看是比较适合定投的。

第二,不能“甩手不管”:定投需要相对择时,那么对于不同的基金也要区别对待。一般而言,定投基金的选择有两种思路,一是完全被动的指数型基金;二是选择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多数基金定投者选择的是主动管理型基金,对于这类参加定投的投资者,绝不能“甩手不管”,应及时跟踪基金表现,作出买卖决定。

第三,期望值别太高:目前,不少近两年定投股票型基金的投资发生了亏损,这些基民是继续坚持还是放弃?笔者认为,这些基民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定投:首先建议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来考察自己的定投;其次,应跟踪定投基金,考察其基本面是不是发生变化,如:基金公司是否稳定?基金经理是否变动?如果基金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影响基金业绩,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定期定额投资,适合的人群非常广泛。

首先,适合于有定期固定收入的人。这部分人的固定收入在扣除日常生活开销后,常常有所剩余,但金额并不很大,这时候小额的定期定额投资方式就最为适合。具体来看,没有太多的生活压力、但同样没有太多的积蓄,职场新人最适合定期定投,只要每月拿出一部分钱定额申购成长性好的股票型基金,经过本金积累和复利收益,10年左右将能够实现支付首套住房首期的目标,为组建幸福美满小康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适合于在中远期有资金需要的人。如3年后要支付购房首期款、20年后子女要出国留学,乃至于30年后的退休养老金等。在已知未来将有大额资金需求时,提早开始定期定额的小额投资,不但不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还能让每月的小钱在未来变成大钱。比如,中年家庭可以从35岁至40岁开始,每个月用固定金额定期申购偏股型基金,50岁时,再把基金定投对象转换为风险更小的混合型基金。到55岁时,就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再加上过去积累的强制性养老保险,足够一对老年夫妇过上富足的晚年退休生活。

第三,适合于没有时间投资理财的人。定期定额投资只需一次约定,就能长期自动投资,是一种省时省事的投资方式。

第四,适合缺少投资经验的人。这种投资方式不需要投资者判断市场大势、选择最佳的投资时机。

第五,适合于不太喜欢冒险的人。定期定额投资有摊平投资成本的优点,能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而提升获利的机会。

定期定额投资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理财渠道,投资者可以每个月扣款一定金额,参与基金的长期投资。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及目标。若是为养老退休做准备,可以选择定期定投。

年轻人,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 年轻人应重视保险


五·四青年节刚过了,一起来关注青年人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身边有不少年轻人过着“未富先奢”的生活,甘愿省吃俭用,然后一掷几千几万块钱购买昂贵的奢侈品,即使“月月光”也在所不惜。这种现象在大中城市的年轻白领中并不罕见,究其原因,这一方面是由于年轻人理财观念淡薄,同时也是由于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导致“无财可理”的现状。

据专家介绍,年轻的消费者应有理性的消费观念和一定的财务风险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在满足消费欲望的同时,年轻人不应忘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潜在的财务风险。理性规划消费,才能避免为消费疲于奔命。

现象: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0-2011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报告》数据,2011年中国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在22~45岁之间,平均比欧洲的奢侈品消费者年轻了15岁,比美国年轻了25岁。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个人财富的4%,但中国的一些年轻消费者,却用40%甚至更大的比例去购买奢侈品。

而根据对各大城市已购买保险者的统计显示,目前国内买保险的人群主要为30到45岁年龄段,他们或给自己,或给家庭成员购买保险。而对于20到30岁年龄段的年轻人来说,选择购买保险的则很少。

****理财网网的保险理财专家分析,很多年轻人在消费上一味追求“品味”、“档次”,难以抵御消费诱惑。而相对在自身财务规划和风险意识方面都比较欠缺,冲动消费和攀比消费时有发生,最终导致财务隐患严重。

对策:年轻人应重视理性规划

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见年轻人学习理性规划消费,提高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理财网的理财专家给年轻人提出的三个解决途径。

首先,消费前学会“三思而后行”。所谓三思即在作出一个大额的消费决定之前,不妨冷静地多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笔开销真的在我的承受能力范围内吗?我是否已经有足够的资金应对其他生活必需了呢?我的家庭是否需要我去预留一定的应急资金?每次高额消费前,如果能经过这样一系列的理性思考,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年轻人会更慎重地作出消费决定,避免超额和冲动消费。

其次,学会建立“小金库”。对于收入不高的年轻人而言,建立储备资金和应急资金两个“小金库”是理性规划消费的关键。前者建议储备3-6个月的工资,为可能发生的重大支出做预留,比如父母或亲属的突发疾病等,承担对父母和家庭的责任感;后者建议预留至少1个月的工资,应对自己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临时小项支出。确保这两个基金的储备之后,除去日常必需花销,再用余钱来规划其他消费,相信会帮助年轻人有效缓解过度消费带来的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

最后,“积少成多”学会理财。年轻人从“无财可理”到“积少成多”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建立两个“小金库”的计划看似简单,但对于有着强烈消费欲望的年轻人而言,往往需要更有效的理财方式来支持。同时,年轻人虽年富力强,但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恶化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需要特别谨防意外和重大疾病给家庭财务造成的巨大冲击。中德安联保险专家建议,不妨考虑一份两全型的重大疾病保险,这类产品不仅每年定期扣款,帮助强制储蓄,最重要的是如不幸罹患重疾将有一笔高额的保障金,四两拨千斤。以中德安联的“安康逸生综合保险计划”为例,一位28岁的男性,每年只需1万元不到的保费,缴费20年,即可获得每年30万元的重大疾病和身故保障,为自己建立起健康保障基金,不仅防范意外伤害医疗及住院风险,更有重大疾病保障,涵盖32种重大疾病。用每年少买一个名牌包或者名牌手表的钱,即可拥有长期的保险保障,哪个选择更具价值,其实已经不言而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