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说点没说过的,为什么“百万医疗险”不能长期或终身保证续保?

2020-03-26
保险续保规划 为父母做的保险规划 财险保险规划
百万医疗险,是现在的一款“网红”保险。它保费不高、保额相对较高,但美中不足的是:不承诺续保。为什么有些便宜的百万医疗险,保险公司不“承诺”保证续保呢?

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谈谈这个话题。

我们曾经反复地讨论过百万医疗险。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争议点就是“保证续保”。

为什么百万医疗险不能长期地,尤其是终身地保证续保呢?

首先,什么叫“保证续保”?它指的是,身体变差、市场环境变差等任何原因,都不会让这张保单在第二年,保险公司不承保。如果它承诺,我只要愿意交钱续保,都承保,这就叫终身保证续保。

而这种百万医疗险在刚刚开发的时候,已被很多公司提出。

我们的讨论局限于大陆的百万医疗险,它提出的保证续保,甚至终身保证续保的条件,已被监管机构一票否决,而这种否决并不武断。

百万医疗险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介于现在的医疗假设的数据,让我们的治疗手段可以控制住理赔风险。可医学进步日新月异,每一种病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成本也越来越高。在这个情况下,治疗的成本(或者说理赔风险),基本是不可控的。

现在,随着我们的医疗水平的进步,同样的病有可能一年花3万块钱就差不多治好了;而到了十年后,可能会因为有了新的疗法,治疗费变成30万。

如果完全保证终身续保的话,可能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产生影响,所以监管机构就会要求保险公司,不允许终身保证续保,或者至少留一个口子:如果这个产品实在运营不下去,可以停售。

你看,如果产品可以停售,它怎么能承诺保证续保?你买了三年,到第四年,产品都没了,你找谁续保呢?

所以,保险公司就不被允许做保证续保的承诺了。

对于不保证续保,不少保险公司就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有点创新性,至少我在其他国家的保险产品里没见过),叫“承诺续保”:只要产品不停售,就不会因为投保人的身体状况变差,而随便拒保。

这是一种有效的补充。但是,由于没有太多行业惯例,承诺续保的执行会到哪个层面,我们不得而知。

而我们也见过,今年投保了一个产品,因为你之前某次体检出发病,今年赔了,到第二年续保的时候,保险公司说,因为这个病,除外承保。

那这算不算可续保(或承诺续保)呢?

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算是。也就是说,创新性的承诺续保的界定标准,目前是不清晰的。

但目前而言,百万医疗性价比是极高的,大家欲购从速。

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争议点,未来可能都会慢慢理清。百万医疗有可能会向香港的市场靠拢,最终,靠加费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未来会不会有变化?我们只能期待医疗行业和保险行业数据互通,让大家更好地做风控。

老话重提,我们还是应该购置定额给付的重大疾病险,因为这些产品它是终身的保障,是定额给付的,肯定也是保证续保的。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庭保障更加完善。

相关知识

百万医疗险“保证续保”或将到来 下月执行健康险新规


11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从下个月1日起开始执行。

旧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是2006年6月12日通过、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经过13年,保险行业、中国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医药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升级改版是迟早的事。

新规定相对旧版有哪些变化?对健康险行业会有什么影响?最最重要的是,对我们投保人来说会有哪些实惠?

今天我就来说说普通人需要知道的一些变化。

变化一:增加医疗意外险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健康险家族在这次新规中有些什么变化?

健康险,顾名思义是以健康为保障范畴的险种。

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过去,没有独立的健康保险公司时,健康险一般属于人身险的范畴。

后来,健康险才逐渐从人身险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险种。2005年,全国首家健康险公司成立——人保健康。目前,中国市场上有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当然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也可以经营健康险业务。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健康险已经达到5000多亿的规模(占人身险的22%),有人预测,到明年健康险可能会达到万亿规模。

健康险究竟包括什么险种呢?

旧版管理办法中健康险基本分成4种类型:医疗险、疾病险、收入保障险、长期护理险

1、医疗险

就是保障医疗费用的保险。有人常常把医疗险跟健康险混淆在一起讲,实际上医疗险只是健康保险的其中一项,不过是最主要的一项。医疗险保障的医疗费用,不仅包括医生的医疗费和手术费用,还包括住院、护理、医院设备等的费用。

2、疾病险

是指以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跟医疗险的区别是,疾病险是以罹患疾病为赔付条件的,只要确诊病情就可以一次性赔付,跟治疗不治疗的没有必然联系;而医疗险则是必须去治疗,报销治疗过程产生的费用。品种包括普通疾病保险与重疾险、防癌险等。

3、收入保障险

投保这种险,是为了保障在发生意外伤害或者生病时,丧失劳动力或者不能工作导致收入中断或收入减少的风险。比如住院补贴就属于这种类型,它跟产生的医疗费用不相关,而是只要住院就可以领取。

4、长期护理险

这种保险针对的是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为他们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保险范围分为医护人员看护、中级看护、照顾式看护和家中看护四个等级,但早期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不包括家中看护。

在这四种类型的健康险中,保费规模最大,又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当然是疾病险中的长期重疾险;而最网红的则是医疗险中的“百万医疗”保险。

在这次修订中,健康险家族新增了一个种类——医疗意外险。

什么是医疗意外?

就是指被保险人因医疗情况导致了损害,而这些损害既不是因为护理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医生的诊疗失误造成的。

医疗意外保险就是承担这些不能归责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责任的保险。

这是此次新版规定的一个创新,或许有可能缓和医患纠纷。但是由于规定刚上,具体产品还没有在市场上售卖,也很难有什么定论。

变化二:清晰界定“长期健康险”

除了对医疗健康险的种类进行了增加,这次新规还对长期健康险和短期健康险有了更清晰的界定,明确了两点:

保险公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对长期健康保险产品费率进行调整;

长期健康险,是指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或者保险期间不超过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这两点,对健康险的健康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目前的网红产品——百万医疗险争议颇多,其中一个争议就是不能保证续保。

新规明确了,长期健康险可以进行费率调整(之前没有明确),这就为“官宣”百万医疗险保证续保提供了可能性。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稍微回溯一下医疗险的发展历程。

中国内地保险市场刚刚起步时,商业医疗险基本都是由寿险公司开发的。

医疗险全都是作为长期寿险的附加险进行推广,多为一年期的短期保险,对于是否保证续保没有明确规定,一般会含含糊糊地说一句“如果主约一直续保,副约就可以一直续保”。

监管机构对于这个领域的管理也一直都没有重视起来。

2016年开始,出现了“百万医疗险”这样的产品。在前期推广中,保险公司为了提高销售,一方面的确有承诺保证续保,号称“跟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又不断压低保险费率,使得未来偿付能力的“风险”凸显——因为保证续保就意味着续保中的逆选择可能增加,从而加大保险公司赔付的风险。

后来,这种“盲目承诺”,被银保监会严令禁止了。

(注:健康险中的续保“逆选择”就是,健康风险越高的人/身体越不健康的人,越愿意投保,而越是健康的人越不愿意投保。)

为了防范续保中的“逆选择”,国际通行做法是浮动调节费率:一种情况,整个产品加费,以应付医疗费用的通胀;另一种情况是,在续保时,针对过去的理赔记录,对有理赔的老客户加费,或对没有理赔的客户打折。

现在明文规定,长期健康险费率可以调整,未来就可能真的可以“与国际接轨”,实现真正的保证续保。

这两点对百万医疗险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及时补漏,加强了对百万医疗险这个产品运作的风险防范机制,是非常有意义的。

变化三:专章写入健康管理服务

这次新规中我个人认为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了未来对健康管理服务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办法》首次将健康管理以专章写入,对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健康保险的关系定位、费用列支等方面予以明确。

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

第五十七条 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其分摊的成本不得超过净保险费的20%。

第五十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积极发挥健康保险费率调节机制对医疗费用和风险管控的作用,降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

之前为了防止在销售保险产品时,用各种方式来给客户折让返还保费,所以规定在保险产品的定价中,服务成本占比不能超过12%。过去,你购买一个重疾险,最多只能赠送价值比较低的服务,比如洗牙。未来可能就不一样了。

随着这条规定的放宽,势必出现两个趋势:

趋势一:保险公司可以采购更多医疗服务回馈给客户,如第三方医疗咨询、健康体检服务等

趋势二:与保险结合的医疗管理服务提供商将会大量涌现。

“大健康”的概念可能会因此形成。

这两个变化恰恰反映了监管部门的良苦用心。

我相信监管机构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和思考已经认识到,与其让保险公司不断地打费率价格战,不如鼓励他们打服务战,将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结合起来,从而进行后端风险的管控。

健康险是对未来的出险率最不可控的一类产品,人的寿命越长,病就会越来越多,医疗成本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有了健康险,人们更有意愿去看病,健康险的成本也会因此而提高。

通过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健康险的成本。国外大量预防医学的数据表明,健康管理上花1元钱,可以节约8、59元的药费。

从被保险人的角度考虑,可以把“买保险就是要占便宜去看病”的心态,扭转成“买保险可以占便宜防病”;从保险公司角度,将保费中更多的部分用来购买健康管理服务,返还给被保险人,让他们坚持健康管理,从而也参与到风控中来,最终达成降低出险率的目标。

无论对被保险人还是保险公司,都是共赢。

重疾险基本不受影响

在此次新规变化中,大家最关心的重疾险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对长期重疾险真正影响大的有可能是未来新的保险精算规定。

有消息称,最近有十几家保险公司总经理被召集开了闭门会议,可能讨论了是否要调整长期险的定价假设,现在某些网红的长期重疾险,据闻已经被点名批评,未来升价的可能性提高。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闻,等到尘埃落定时,我再给大家科普。​​​​

会有终身保证续保的医疗险吗?有没有保终身的医疗险


这款百万医疗险保的挺全,就是怕停售了买不到,能不能给我推荐个终身的?”很多朋友选择医疗险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担忧。

此前,我一般会推荐尊享e生或者好医保长期医疗,这两款产品承诺停售可以转投保险公司的其他医疗险。

但终归是不同的产品,条款可能发生变化,价格也会有差异。

就没有续保终身的医疗险吗?

随着新《健康险管理办法》的发布,也许这个窘境有了转机。

一、医疗险,保终身为什么这么难?

大家可能纳闷,重疾和医疗险都是健康险,重疾险可以保终身,为什么医疗险却没有保证续保终身的?

区别就在于给付条件。

重疾险是定额给付型产品,比如买了50万保额,得了肺癌,保险公司就赔50万。

无论是今年得,还是50年后得,都是50万,这个金额是确定的,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准确地给重疾险定价。

而医疗险则不同。

医疗险属于费用补偿型产品,即俗称的报销型产品,花多少报多少,而究竟花多少呢?难以确定。

举个例子,同样是癌症,采用普通放化疗可能在10-20万,如果采用疗效更好的质子重离子疗法,则可能在30万起步。

未来更说不准,也许癌症会被攻克,但是治疗费用必定更高。

根据美世咨询发布的《2019年全球医疗趋势》显示,中国2019年的预计医疗通胀率在10.2%,远高于通货膨胀。

10.2%是什么样的概念呢?

如果医疗通胀一直是10.2%,今天50万能治好的病,意味着30年后要872万!

谁也无法预料到未来医疗费用的变化,经济学家不行、医学专家不行,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同样不行。

再回到保证续保上来,根据《健康险管理办法》:

保证续保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前,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原条款和约定费率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

一旦定好了价格,就不允许变动,续保30年,30年不准变,续保终身,终身不许变。

如果真的推出一款续保终身的产品,价格该如何定呢?

价格定低了,必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亏损;定高了,市场上将毫无竞争力,谁会买呢?

所以我们目前能看到的,保证续保期限最长的也不过6年,如好医保长期医疗,平安e生保(续保版)。

那为什么说有了转机呢?

继续往下看。

二、新规实行,医疗险定价更灵活

本月12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新修订的《健康险管理办法》。

现行的《健康险管理办法》于2006年颁布实施,13年来,我国健康保险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旧办法很难再适应时代需求了。

新的办法中多了这样一条:

保险公司可以在保险产品中约定对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进行费率调整,并明确注明费率调整的触发条件。

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原则,触发条件应当客观且能普遍适用,并符合有关监管规定。

该条款意味着保险公司在后续的经营中,可以根据医疗水平发展、通货膨胀、疾病发生率改变等因素对长期医疗险保费进行调整,赋予了保险公司对长期医疗险的定价灵活性。

保险公司也就无需担心后期医疗通胀带来的巨大亏损,从而放心推出长期续保的医疗险了。

相信有人会问:如果保险公司漫天要价怎么办?今年500,明年1000,那谁受得了?!

正是因为考虑这一点,该办法还规定保险条款中需注明费率调整的条件,并需要符合监管规定。

不过呢,长期医疗险尚未上市,对应的监管政策亦是一片空白。

本着“先试行,后纠正”的态度,且看看保险公司将如何运用这一条例,各显神通吧。

未来成熟了,必将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规范并合理化长期医疗险的定价。

写在最后

目前中国的健康险市场,重疾险一家独大,无论是保费还是保单量。

重疾险依据疾病种类和治疗手段作为赔付条件,很难长期匹配社会发展和医疗进步,由此导致的拒赔案例也不在少数。

随着健康险市场的发展,这个态势必将转变。

在未来,长期医疗险、长期护理险,收入损失险,将百花齐放,更加符合个性化的保障需求。

另外,新《健康险管理办法》首次纳入“健康管理”的有关规定,与国家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呼应。

保险只是最后的兜底,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才是保证国民健康的最高境界。

未来,仍可期。 ​​​​

百万医疗险,保证续保和承诺续保,竟有这么大区别


百万医疗险借助互联网的平台生长,发展尽头很是强盛。市面上各类百万医疗险产品层出不穷,但有一点总是被人们诟病,就是百万医疗险的续保条款。大多数的保险公司都是承诺续保至多少岁,但实际上并不是消费者所理解的“保证续保”。到底承诺续保和保证续保之间有什么不同,今天就来好好聊一下。

“保证续保”指的是在保险合同期满之前,投保人如果提出了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就必须按照原来的条款和规定费率继续承保。保证续保意味着保险公司无权力再对被保险人进行核保,不管被保险人新患何种疾病,保险公司都不能再增加保费,更不能拒保。同时,不管产品是否下架、停售,其费率不变,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范围都不变,并要继续保证给有需求投保人续保。

“可连续续保”只是代表保障期满后,可以申请再次投保。比如条款规定你可以连续续保至80岁,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你80岁的时候一定可以再次投保这款产品。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人的身体状况再次进行核保并考虑是否继续承保,因此存在拒保的风险。主动权掌握在保险公司手中,续保费率也是保险公司说了算。保险公司可能将曾经发生过的理赔归结为既往病症,在新的保单中就会变成除外责任,而且保费也会上涨。

当然,现在市面上的产品更多的也有“承诺续保”的条款,保险公司承诺不会因为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变化或者使用保险情况,而拒绝被保险人续保或者单独调整被保险人的续保保费。听起来好像很好?但其实仍然达不到保证续保的标准。假如产品停售,就无所谓续保。

一旦产品停售,就面临着重新挑选产品、重新进行核保的麻烦。目前的百万医疗险普遍存在这一个问题,因为属于高杠杆率的短期健康险,保险公司不想破产就会根据理赔概率进行产品的调整,因此其实每款百万医疗险产品面临的停售风险都比较大。

但是消费者实际并不应该将重心放在是否保证续保之上,因为选择保险产品并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获得保障,除了社保外,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医疗险产品都不敢设定“保证续保”的条款,因此这是医疗险的通病,并不能算百万医疗险的缺点。

我们需要了解保险用语,需要知道“承诺续保”与“保证续保”之间的区别,以免被一些没有职业操守的保险代理人混淆。但是我们也应该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一味的纠结于百万医疗险产品是否可以保证续保,要先有后优,相信未来的医疗险市场也会开发出更多趋于完美的产品。

有了百万医疗险,还需要买重疾险?为什么不能替代?


这几年呢,百万医疗险毫无疑问是一款网红保险产品。很多人觉得,既然这类医疗险报销额度都有一百万了,买重疾险也就没什么必要了,毕竟治疗大部分的重疾,100万也够了。

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对保险功能的一个误读。

百万医疗险的赔付标准是生病治疗后,拿着发票找保险公司报销的。

虽然现在有部分百万医疗险可以做到直付/垫付,但有一点是不变的:无论医疗险是给你治疗前直接垫付还是事后报销,金额都不会超过你治疗的总费用。

而重疾险帮我们解决的财务问题是:如果我们面对了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我们除了要治病之外,还要面对家庭生活源源不断的支出。

生病时,我们的收入马上要下降甚至中断了,可生活还要维持,还要如期还房贷、家人要生活费、孩子的学费还要交等等。如果你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你倒下了,前面这些开支怎么办?医疗险能报销吗?

当所有的经济压力向你涌来的时候,你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心情去治疗重疾、战胜病魔。我们必须有足够的金额攥在手里,才能安心地去治病。

这时,确诊或达到某种状态即赔付的重疾险,恰好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财务、心理负担,我们可以拿一部分理赔金去治病,还能留一部分理赔金去补贴家用。

从这点来看,无论是百万医疗险,还是高端医疗险,它只有和重大疾病险相互补充,才可能构建完美的家庭保障系统。

另外,现在的百万医疗险基本都是1年期的短险,最长的也只有6年保证续保期,因此会出现以下几个弊端:

1、产品一旦停售,就无法购买;

2、每年的保费可能会随着你的年龄变化而涨高:年轻时买医疗险也许便宜,但随着年龄上升,每年的保费越来越贵,而且重疾险只需要交20-30年,就可以拥有终身的保障,而医疗险每年都需要交钱,平摊下来年保费其实不会相差很多;

3、如果身体出现健康问题,以后可能无法再购买医疗险。

相比较之下,一款能够保障终身的重大疾病保险,无疑让我们的保障更加充分。

所以说,百万医疗绝对不能取代重大疾病保险,它应该是作为医保和重疾险中间的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