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想要知道体制内的人买不买保险吗?小沃带你了解一下

2020-03-17
小帮规划保险安全吗 每日保险小知识 保险知识小故事
众所周知,体制内工作是个“香饽饽”,而它之所以被无数人趋之若鹜,就是因为保障好,除了不用担心被裁员以外,更重要的是退休养老好、医疗保障好。因此,很多自认为捧着“铁饭碗”的体制内群体,比如公务员,都认为自己无后顾之忧,没啥必要买保险。

众所周知,体制内工作是个“香饽饽”,而它之所以被无数人趋之若鹜,就是因为保障好,除了不用担心被裁员以外,更重要的是退休养老好、医疗保障好。因此,很多自认为捧着“铁饭碗”的体制内群体,比如公务员,都认为自己无后顾之忧,没啥必要买保险。

小编也在后台看到过咨询:买保险分体制内体制外么?小编这才发现,平时讲保险讲很多,居然没有特殊照顾“体制内”人群。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保险公司看年龄、看职业、看身体健康状况,才不看你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讲讲,体制内为什么还要买保险,还有要怎么买。

体制内,有必要买保险吗?

体制内群体买保险,需要注意什么?

体制内应该如何买保险?

小编总结

体制内,有必要买保险吗

首先体制内群体泛指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编制内员工。其中,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包括公立医院医生、公立学校教师等职业。体制内工作稳定福利好,国考热潮经年不断,光是马上开考的2019年国考,就有足足92万人参考。但是,干着“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就真的没有必要买保险了吗?

人生的风险有哪些?生病、残疾、死亡、衰老。生病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大额医疗费用的支出,比如几十上百万的医疗费用支出,那体制能不能给到终身保障?

残疾的风险主要体现失去劳动能力后收入永久性损失及护理费、营养费的终身支出。假如这种情况发生了,体制内会一直支付正常工资到我退休年龄吗?额外增加终身护理费、营养费等,体制也会承担吗?

死亡的风险主要体现早逝,家庭责任未履行完毕,比如家里父母赡养、小孩教育、房贷车贷等。假如极端情况发生了,体制会承担员工这些家庭责任吗?

衰老的主要风险是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年轻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国家养老金、单位退休金能否让你过上一个体面的晚年?

上面四种情况,其实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风险,体制会为所有员工承担上面所有风险吗?答案很明显,很多体制是不可能为员工承担上面这些风险。单位不可能给你提供所有的保障,也不存在可以保证终身不变的福利。

因此,无论养老还是医疗保障,都需要有额外的商业保险规划作为补充。现在公务员看病实报实销、自己不用花一分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大多数的城市都已经实现了公费医疗和医保并轨。

即使有个别福利好的部门或单位,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全面实现并轨制是大势所趋,不会再存在终身不变的福利了。身在体制内唯一的好处就是,生病期间不用担心被单位开除,住院期间也能拿到基本工资,但是绩效就不要想了。

如果是底层公务员,那就更心酸了,工资本来就不高,报销比例以外需要自己掏钱,再加上康复费用,生活开支,车贷、房贷,这一项项、一件件,都需要钱。所以,即使身在体制内,也同样需要保险。

体制内群体买保险,需要注意什么

常有人会问买保险和体制外有无区别? 实际上,无论体制内体制外,投保思路都是一样的,预算、年龄、健康情况、未来主要风险等都是参考要点。但是,体制内群体买保险,需要额外注意以下三点:

1.体制内群体最大的风险依然是疾病

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完成公费医疗和医保并轨,公务员曾经公费治疗、用了多少就给报销多少的“黄金”福利制度已经是过眼云烟了。现在体制内福利好如公务员,看病也是要自己掏腰包的,遇上大病说不定也难免要倾全家之力。举个例子:

张某是几十年的老公务员,去年检查出肝癌中期,经过半年多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但不幸的是,没有商业保险做后盾,张某前后治疗花费六十多万,其中每次化疗都要六万多,而有的化疗是不可以报销的。

就一场大病,掏空了张某几十年辛苦工作攒下的积蓄,还倒欠了外债。

所以,患上重病,体制带来唯一的好处是不用担心因病被开除,甚至单位还会发放基本工资,但在医疗保障方面已同国家医保几乎无差。并且,公务员工资普遍不高,生病期间绩效奖金一般是没有的,本就不高的收入,失去奖金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支出方面则添上了医保范围外的医疗费,以及后续康复营养补充等花费。

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就得重疾险上场弥补了,此外,很多事业单位会为在职人员另外购置补充医疗险。虽然弥补了一定的医保空白,但是其报销比例、额度和范围,还是存在不小的报销缺口。

2.体制内群体身故风险问题

体制内工作最吸睛的地方就是福利好,但是,福利存在的前提是你拥有编制名额。虽然体制内没有被开除的风险,但是每个人都有身故的风险。生命线一旦中断了,什么福利都烟消云散,曲终人散。

比方说,住房补贴。人在的时候多好啊,补贴款能轻松填了房贷款的坑。但是人没了,补贴就没了,房贷却还在,这时候就得拆东墙补西墙了。所以,体制内群体购置寿险和意外保险是很必要的,可以在疾病和意外身故后作为家庭的经济保障,偿还房贷车贷,养老人孩子。

体制内应该如何买保险

体制内人际关系较为复杂,80%以上的体制人员面临职务升迁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压力,同时应酬活动比较多,所以患脂肪肝和恶性肿瘤的比例较大。而同时体制内都是以工资为主要收入。

因此首先要选的是一份重疾险,预防罹患大病而无法上班导致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额在50-100万之间,根据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来调整。同样面临房贷车贷的压力,一份定期寿险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身价保障,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意外险必不可少,成人可以买一些高保额的意外险,不用买长期的,一年期的就足够。因为社保报销比例比较高,医疗险就可以选择中高端医疗险,能覆盖门诊,国际部特需病房,私立医院,同时可以海外就医,能有更好的医疗资源。

但是体制内买保险也要注意几点:

1.尽量避免人情保单;很多人常常受到亲朋好友的游说,迫于情面,盲目签下人情保单。买保险一定要有自己的需求,知道为什么买?买来解决什么问题?同时要买什么?分别是什么责任?千万不能只是为亲友增加了业绩,糊里糊涂的买,最后能获得的保障都不清楚。

2.保费支出不要太多;一般在家庭收入的10%左右即可,最好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5%。

3.合理做好保险规划;想要买保险时,可以找专业的人来做一份根据家庭情况做的详细的保险规划方案。

小编总结

总的来说,体制内群体买保险,优先考虑重疾险和医疗险,防范大病风险;寿险的保额也要做足,覆盖房贷车贷等家庭债务;理财型保险要在家庭保障做全后再考虑,或者作为理财的配置和补充。

体制内福利再好也不是无后顾之忧的,补充商业保险做全保障,才能日后无忧。

扩展阅读

媳妇能给婆婆投保吗?这些保险知识要先了解一下


媳妇能给婆婆投保吗?我想在这里有必要和大家来说一下,保险还真不是你想买给谁就买给谁!

因为我们每每翻开合同,都能看到:在本条款中,“您”指投保人,“我们”、“本公司”指某某保险公司,“本合同”指您与我们之间订立的“某某保险合同”。

再仔细翻翻就发现有不少“被保险人”、“保险人”、“受益人”等这类名词,是不是一头雾水了?先了解下这些名词在合同中的关键定位!

保险人:就是承保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人寿…)

投保人:就是交保费的人

被保险人:拥有保障的人

受益人:就是发生保险事故,领钱的人

是不是清晰些了呢?

1、谁可做投保险人?

根据《保险法》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要存在保险利益才能为其投保的

什么叫“具有保险利益”呢?

就是如果我想给一个人买人身保险,他的寿命或身体,要和我有着“利害关系”。

听着有点绕是吧!

你可以这样理解,他活着且身体健康,对于我来说,能保证我的经济利益;而如果他死亡或者伤残,会使我遭受经济损失。

举个例子,夫妻双方的经济往往绑定的很紧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如果一个人发生了不幸,另一个人的经济压力马上就会变大。

2、给他人投保的三种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给自己投保,完全没有问题,而给他人投保,通常就基于三种情况:

-亲密的血缘关系,比如父母与子女;

-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比如婚姻关系中的配偶双方;

-经济上的利益关系,如雇主与其重要的雇员之间等。

在我国,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1)本人;

(2)配偶、子女、父母;

(3)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4、与投保人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3、投保人误区

但媳妇给婆婆买保险,可以吗?

根据《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

所以你只能换个投保人,才能让这份合同生效!

不具有保险利益的还包括:

(1)姐姐为亲弟弟投保

(2)儿媳妇为对方父母投保

(3)爷爷为孙子买保险

都买不了,只能让她本人投保,你给他打钱…至于打多少年呢……(这是个问题)

4、是夫妻,那不会有问题了吧!

是夫妻就可以买了,对吧!

这里需要说明下:是夫妻也不能静悄悄的给他买,后期给他个惊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

这是为了被保险人的安全考虑,对于寿险等含有被保险人死亡条款的保险,只要是符合上面关系的,是需要被保险人同意。

就比如老婆给老公买保险,需得到老公同意,如遇到需签字情况,需本人进行签字,否则合同是无效的

5、给别人投保,需注意什么?

(1)如实告知:在投保时,投保人需了解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并如实告知保险公司。

(就像我们为父母买保障时,一定要告知往年的体检结果和住院情况)

(2)按时缴费:别忘记每年按时缴费,以防保单失效

(3)出险通知:发生保险事故时及时通知保险公司,防止过了理赔时效。

若有不懂的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咨询客服。​

听说楼市将重启“牛市”?这消息靠谱吗?小沃带你看看


近日,有消息称近期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房贷利率相继出现松动迹象,引发市场关注。楼市是否又将重启“牛市”?

记者采访多位一二线城市房贷业务和房地产中介业务人士发现,自新版LPR利率执行以来,普及范围逐渐增大,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大行到股份行、再到城农商行逐渐普及,存在一定的房贷利率调整趋势。但这一轮调整截至目前,房贷未见明显的松动趋势。

房贷利率多有上行

融360发布的《2019年9月中国房贷市场报告》中指出,10月8日后,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地区除了极个别银行外,全部执行新定价方式,广州地区只有不到半数的银行开始执行新政。二线城市中,天津、青岛、无锡、厦门、石家庄、郑州等地区的绝大多数银行也已经开始按照LPR方式来报价,不过报价的规范程度和利率加点可能仍需进一步完善,二三线城市可能在利率调整和报价口径等方面,需要更长的过渡时间。

上述报告认为,综合来看各重点城市在采用LPR方式进行报价后,主流水平与之前相比保持一致或略有上涨。相比首套房贷款利率2个BP以内的增长区间,二套房贷款利率的涨幅稍微更大一些,最高为6BP。

而据LPR新版利率执行后十余天,各大城市具体房贷利率调整情况如何?

此前有传深圳市房贷利率有所松动,当地一位房地产中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0月8日后,深圳主流银行按照新的LPR首套利率5.15%,二套5.45%,按照这个标准计算,首套房贷利率略有上浮,影响不大,二套有所上浮。

针对近期深圳市部分银行房贷利率松动的消息,上述中介指出确有其事,但主要是之前没有执行这一标准或有更多上浮的银行,目前基本都执行了这套标准。未见更多下浮调整迹象。

对于利率调整后对楼市的影响,目前银行房贷业务一切正常,额度也较为充裕,一般一个月内可以完成放款。

北京一位房贷业务人士指出,新利率执行后,算法跟之前不一样,结果上看利率并未减少,反倒略有增加。比如,主流标准首套购房原来利率是5.39%,现在是5.4%,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意味着月供大概每月增加十几块。

上述房贷业务人士指出,目前没有感受到房贷利率下行或进一步松动的迹象,同业中暂时没有听说有执行更低标准利率。

华南某股份行珠海分行信贷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未有利率下行迹象,珠海房市也保持平稳。

对于未来趋势,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指出,在信贷额度紧张和严控楼市的背景下,房贷利率上行趋势或将延续。而且,随着LPR房贷新政逐渐铺开,之前面临新政上涨压力但尚未调整的银行可能会在短期内有新动作,会进一步带来所在城市房贷水平的进一步上涨。不过,LPR报价水平和频率对房贷利率的干扰不会太大,新政对房贷利率水平的影响将会逐渐弱化。

利好刚需因素出现

虽然市场和分析人士多认为,未来房贷利率存在进一步上行可能,但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楼市也存在不少利好消息。

10月23日,深圳举行2019年10月公共住房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大规模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以及公共租赁住房,位于原特区内的公共住房项目最高售价低于5万/平方米、位于原特区外的公共住房项目售价低至2-3万/平方米左右,均远低于同类地区商品房售价。

根据2018年8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出台的《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系统构建面向2035年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将新增建设筹集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以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破解大城市住房困难困局。

根据深圳相关建设规划,在各类住房当中,公共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建筑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主,只租不售,租金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30%左右,特困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租金为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10%。

此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长沙、武汉、泰安等二三线城市也在加大公共住房探索与建设,也将进一步平衡和改善楼市供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