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保险知识,新中国保险史

2020-08-28
中国保险基础知识 中国保险未来规划 新入保险需要懂的知识

如果从保险进入中国的历史算起,中国保险史可以上溯到1805年以来的200多年。只不过那时保险多以洋面孔出现,充当了列强们经济入侵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在这近150年间,保险一直在旧上海、老广州等少数几个有通商口岸的城市生存,并不为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所知。因此,保险真正成为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的事业,应当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发出庄严宣告的1949年算起。新中国保险业正如其“燕梳”的译名一样,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60年历程,值得我们回眸凝望。

上篇在路上

在新中国保险业60年路上,有过失败,但更多的是成功;有过徘徊,但更多的是坚定。这60年历程恰如人生的60年旅程,必须经受过志学、而立、不惑和自知的历练,走过崎岖、求索、应战和奋进的历程,才能到达顺耳从心的成熟境界。

一、崎岖之路

在新中国保险业成长的60年间,成长与磨难恰似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行。回首新中国保险60年历程,总体上经历了三次大的起伏过程。

第一次起伏发生在1949年到1958年的10年间。从1949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经营保险业务,到1953年外国保险公司完全撤出中国市场,各种保险业务逐步开展起来,全国建立了2000多个分支机构,保险从业人员近5万名,对当时的国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补偿作用,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但我国完成农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后,“保险无用论”占了上风,中央决定从1959年起停办国内保险业务,只保留少量涉外业务,中国保险业顿时陷入了发展低谷。

第二次起伏发生在1980到2000年的20年间。国内保险业务一停就是20多年,直到1980年才恢复,保险业获得新生。由于在组织建设、机构建设、人才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险业很快恢复到停办前的水平。此后20年间,保险市场主体日益丰富,市场细分与时俱进。到2000年,我国保险业在市场主体、保费规模、市场体系和法制建设都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但高速发展往往掩盖了深层次矛盾。1999年,我国保险业也迎来首个“负增长”年份,暴露了巨大的隐忧。由于多年规模至上的保费增长和粗放无序的经营管理,2000年底中国保险业整体净资产为负数,主要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历史包袱沉重,中国保险业改革任务迫在眉睫。

第三次起伏则发生在2003年到2008年5年间。面对越背越重的历史包袱,是坐观其变,还是自挣枷锁。2003年,以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先后踏上股改、吸引外资入股和上市之路为标志,中国保险业从此开始了第三次腾飞。在这短短的5年间,中国保险总资产先后跨越1万亿、2万亿、3万亿台阶,将24年一次的万亿级增长最快缩短为2年!但繁荣的背后也潜伏着危机,2008年集中爆发:一是中国财险业几乎全线亏损;二是进入资本市场运作的寿险资金几乎全军覆没;三是投连险退保风潮再起波澜。保险业再次站到了发展与改革的十字路口。

二、求索之路

如果说中国人研制两弹一星是“一场静悄悄的急行军”,那么中国保险业的60年求索历程则是“一场肩并肩的接力赛”。

专业是中国保险人首先探求的领地。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业专业人才奇缺,且不到十年就被停业,专业化之路未能形成气候。随后的十年动乱更是让仅存硕果也荡然无存。自学是中国保险人攻克专业难题的主要途径,有时一本专业书籍要传阅上千人。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保险专业教材面世,一批专门培养保险专业人才的保险学校、高校专业院系也相继出现,专业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育出一大批核保核赔、理财规划和中介经纪等专业人才。到21世纪初,更培养出一批本土国际精算人才,攻克了很多专业难题,在专业化经营上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专业化服务也是保险人孜孜以求的另一领地。保险服务经过60年的发展,早已远离当初理赔应急的原始概念,已从过去“危难之处显身手”初级阶段递进到今天“为难之处显身手”的高级阶段。保险业不仅在抢险救灾,事故赔付、医疗给付等服务上比速度、比质量,更在衣食住行、投资理财、全球响应等延伸服务上比技术、比细节,过去“风险无处不在”的观念渗透正被“保险无处不在”的服务轰炸所替代,服务竞争已成为新时期探索焦点。

此外,60年来,我国保险业从合到分、又从分到合;保险法制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保险监管从边缘走向中心,从稚嫩走向成熟,等等,无一不是数代保险人前赴后继、披荆斩棘的求索结晶。

三、应战之路

中国保险业进入世纪之交的同时,还面临着另一场“入世”战役,即加入WTO!

中国入世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回忆说:加入WTO谈判最困难的领域就是保险业。为什么难就难在保险业呢?主要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短,企业的体制、资金实力、管理经验、技术水平、专业人才与有数百年历史的外资保险公司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复业20多年来,中国保险业走的是“以保费论英雄”的数量扩张型发展道路,重规模轻效益,重展业轻管理,重短期扩张轻长远发展,成为中国保险业“入世”的最大挑战。

是“与狼共舞”,还是“被狼吃掉”?“入世”代表团经过艰苦的努力,为中国金融保险业争取了三年过渡期,更准确的说是三年金融保护期。从2001年到2004年,中国保险业像迎接大考一样,开始了全面应战工作。一是主要保险公司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摆脱沉重的历史包袱;二是推动新兴寿险企业发展,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和恒安标准人寿等一批寿险新面孔出现;三是加快海外融资步伐,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改制上市;四是逐步开放保险资金运用闸门;五是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为完全入世作好制度和法律准备。

可喜的是,从2004年12月11日至今,我们看到了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景象:入世5年来,中资保险企业扛住了入世挑战压力,发展的紧迫感明显增强,学习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更加丰富,外资和合资保险公司本土化步伐加快;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中国保险业正朝着建立“竞争主体参与、竞争规则公正、竞争过程透明、竞争结果有效”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迈进。

四、奋进之路

60年来,新中国保险业从零起步发展到成为拥有3.7万亿资产规模的大行业,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自然灾害面前发挥了重要的经济补偿作用。据统计,从1949年至1959年,在全国总收入只有200多亿元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共收取保费16亿元,支付赔款3.6亿元。从1979年到2002年间,中国保险业支付的赔款超过1万亿元,年平均赔付400亿元,约是政府补偿及其他补偿形式的10倍多。而从2002年-2008年以来,就累计支付赔款超过1万亿元,年平均赔付高达1700多亿元,发挥了保险业在抗击自然灾害和个人风险上不可替代的补偿作用。

二是保险保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统计表明,到2008年底,全国累计个人长期保险单突破2亿件,短期险保单突破5亿张;年保费平台达到9784亿元,直逼万亿级增长平台,较复业初期的保费市场规模增长2000多倍!

三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959年,经过10年发展的保险从业人数不过5万人,而到2008年度,全国从业人员320多万人,增长64倍。

四是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高科技领域保驾护航。从建国初的水利工程建设、职工团体保险,到改革开放后的长江防洪、三峡水电、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奥运工程、核电工程、“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等等,形成了几乎涵盖所有可保风险领域的保障体系。

今天的中国保险业功能更加完备,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政府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成为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

延伸阅读

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发展史介绍


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条件,毕竟不是每个国家之间都可以通过陆路运输的。但海运受国际形势、国家关系、石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就个人而言,选择海运就意味着需要长期离开家庭和亲人,同时还要承受存在的很多风险,虽然市场空间不小,收入也不错,但风险与机遇并存。因此,海洋运输货物保险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

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是以船舶及其附属品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业务。根据船舶所处的状态分为船舶营运险、船舶建造险、船舶停航险、船舶修理险、拆船保险和集装箱保险等。狭义的船舶保险就是指船舶营运险,其中又可以分为基本险、附加险和特殊附加险三种。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有其平安险的承保责任范围:平安险的承保责任范围、水渍险的责任范围、一切险的责任范围等。还有不予负责的损失或费用的除外责任。那么,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带您了解一下。

在公元前916年罗地安海立法中规定:“为了全体利益,减轻船只载重而抛弃船上货物,其损失由全体受益方来分摊。”在罗马法典中也提到共同海损必须在船舶获救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损失分摊。

现代海上保险是由古代巴比伦和腓尼基的船货抵押借款思想逐渐演化而来的。14世纪以后,现代海上保险的做法已在意大利的商人中间开始流行。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这张保单承保一批货物从法国南部阿尔兹安全运抵意大利的比萨。在这张保单中有明确的保险标的,明确的保险责任,如“海难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损、搁浅、火灾或沉没造成的损失或伤害事故”。

在其它责任方面,也列明了“海盗、抛弃、捕捉、报复、突袭”等所带来的船舶及货物的损失。15世纪以后,新航线的开辟使大部分西欧商品不再经过地中海,而是取道大西洋。16世纪时,英国商人从外国商人手里夺回了海外贸易权,积极发展贸易及保险业务。到16世纪下半叶,经英国女王特许。在伦敦皇家交易所内建立了保险商会,专门办理保险单的登记事宜。1720年经女王批准,英国的“皇家交易”和“伦敦”两家保险公司正式成为经营海上保险的专业公司。

1688年,劳埃德先生在伦敦塔街附近开设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咖啡馆;为在竞争中取胜,劳埃德慧眼独具,发现可以利用国外归来的船员经常在咖啡馆歇脚的机会,打听最新的海外新闻,进而将咖啡馆办成一个发布航讯消息的中心。

由于这里海事消息灵通,每天富商满座,保险经纪人利用这一时机,将承保便条递给每个饮咖啡的保险商,由他们在便条末尾按顺序签署自己的姓名及承保金额,直到承保额总数与便条所填保险金额相符为止。随海上保险不断发展,劳埃德承保人的队伍日益状大,影响不断扩大。1871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一项法案,使它成为一个社团组织—劳合社。到目前为止,劳合社的承保人队伍达到14000人。现今其承保范围已不仅是单纯的海上保险。

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中国保险公司排名_保险知识


近几年,保险业逐步发展壮大,不少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产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险种,公众在选择保险公司投保时很难分清各家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中国保监会公布了保险公司排名的相关数据,各大网站对保险公司通过保费收入、理赔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的公众认知度进行了评估,对中国的保险公司进行了排名。

保险公司排名方法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和各大权威网站的资料,结合用户最关心的因素,对各大保险公司进行了评估。

1、排名范围,参与本次排名的保险公司主要是中国保监会官方公布的中资保险公司;

2、评估标准,主要参考以下因素:保费收入情况,理赔服务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品牌认知度,以及收到罚单情况。保费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户数量,同等条件下,保费越多,选择的用户也就越多。产品研发能力代表了保险公司创新和生存能力,好的产品才能吸引用户,拥有好的产品才能使保险公司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理赔服务能力是留住用户、赢得口碑的重要环节,而在对保险公司的投诉事件中,理赔投诉占到了绝大部分,理赔不仅影响到产品的推广,更影响到公司的形象。罚单数量反应出了保险公司在市场中的违规行为。而品牌认知度是对保险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

在进入前十名的中国保险公司中,前三名——中国人寿、平安、人保——不仅在中国被列为前三,而且他们也跻身亚洲前150家保险公司的前十名。这显示了中国保险公司在亚洲的强大竞争力。另外,中小保险公司的力量也不可忽略,其保费收入取得较快增长,同时在追赶大牌保险公司的过程中,不断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影响保险公司排名因素分析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对价收入。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流入渠道,同时也是保险人履行保险责任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中国的保费收入正值高速增长。对于各大保险公司来说,保费收入意味着用户数量,在同等条件下保费越多意味着越多的用户对其的选择。保监会每年会适时公布个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用户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可以此作为了解保险公司状况的参考数据。

理赔能力理赔能力是用户最关心的因素之一。理赔作为保险业务的重要环节,服务的直接体现,关系到每位用户的切身利益。保费收入为保险公司的理赔提供了资金基础,用户是否能通过有序简单的理赔程序,适时获得赔偿金,是保险公司理赔能力的综合表现。商品再好,如果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顾客在选择时也会考虑再三。因此,一个保险公司要想赢得市场,良好的理赔服务能力是其赢得口碑、赢得用户的关键因素之一。

尽管各保险公司都提供理赔服务,但我们还是经常能看到各种保险投诉事件。根据在线投诉的多少,对各大保险公司进行了排名。投诉比较多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等。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理赔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大保险公司及时公布相应的理赔服务流程等,方便用户索赔和申请保险金。

以下为一些保险公司在理赔服务方面的独特举措。泰康人寿定期举办了“信守承诺、关爱一生”理赔服务节,全国分公司同步启动,该公司向客户推出“理赔八项承诺”,包括:3000元以下简易案件受理后1天结案;开通理赔服务短信、实施透明化理赔等。

新华保险星级理赔服务达标认证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借鉴国际通行的酒店业星级管理模式,新华保险开行业之先河,于2009年初建立了理赔服务星级评定质量认证体系和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该体系统一了分支机构的理赔服务执行标准,量化了考核评定指标,从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工具、服务环境和影响评价共5个方面17个子项目,将理赔服务星级达成标准由低至高划分为五个星级级次。

在评比各大保险公司理赔服务能力上,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因素:理赔是否迅速、合理、服务周到;是否体现了维护投保人利益的原则;是否有完善、专业的理赔服务通道;是否在理赔服务上有重要举措。产品研发能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保险公司要树立自身的竞争优势,除了依靠良好的服务、高效管理等,还必须要有好的产品。在“2010中国保险创新产品评选”中,多家保险公司荣登榜单。

一、特别创新产品

1.最具战略创新力保险产品:新华保额分红系列产品;

2.最具渠道创新力保险产品:友邦海外风情网络特惠意外伤害;

3.最具研发创新力保险产品:昆仑居安购房贷款定期重大疾病保险;

4.最具服务创新力保险产品:安华无人测绘飞机查勘服务;

5.最具市场影响力保险产品:国寿福禄金尊两全保险;

6.最具市场占有力保险产品:平安吉星送宝两全保险;

7.最具市场开拓力保险产品:人保寿险金鼎富贵两全保险;

8.最具品牌美誉度保险产品:生命富贵全能年金保险;

9.最具品牌传播力保险产品:泰康祥云二号保障计划;

10.最具品牌成长力保险产品:国华华瑞丰年两全保险(分红型)B款。

二、专项创新产品

1.最佳保险理财产品:国寿福满一生两全保险、平安金裕人生两全保险、太保如意安康两全保险;

2.最佳养老保险产品:国寿福禄满堂养老年金保险;

3.最佳健康保险产品:新华康健荣尊定期防癌疾病保险、人保健康“医诊无忧”社保补充个人医疗;

4.最佳意外保险产品:平安境外旅行系列保险、英大人寿用电意外保障卡;

5.最佳车辆保险产品:天平机动车商业保险、人保附加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大地车险理赔零单证及上门收单证服务;

6.最佳责任保险产品:平安产品延期保修责任保险、长安绿色装饰装修工程责任保险;

7.最佳信用保险产品: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小企业综合保险;

8.最佳农村保险产品:国元农业生产小额贷款保险。

在保险公司的排名中,不仅参考了以上的数据,还参考了各大保险公司的产品线、开发能力等。品牌认知度“2010年度保险业评选”整合2010年度,在保险宣传、保险产品和保险理赔等方面做出良好表现,受到老百姓喜爱肯定的保险公司。

评选标准为:是否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在2010年是否具有独具特色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2010年客户投诉案例最少;是否具有较好的公司品牌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以下为所评选出的最受百姓喜爱的保险品牌:阳光保险、新华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泰康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寿、长城人寿、天安保险、国泰人寿。

中国保险公司不仅在国内发展良好,在世界排名中也占据重要位置,以为为四大保险公司的品牌价值。

中国人保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BrandValue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34位,品牌价值315.33亿元。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10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人民保险集团(PICC)成功入围,排名第371位,在国内入围保险企业中排名第2位,全部国内入围企业中排名第36位。

中国平安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BrandValue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1位,品牌价值已达834.11亿元。中国平安在2010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名中名列第466名,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第107名,美国《财富》杂志“全球领先企业500强”第383名,并成为入选该榜单的中国内地非国有企业第一。

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2011年(第八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国人寿蝉联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5位,品牌价值超千亿元,达人民币1035.51亿元。

中国太平洋保险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排名第93位,品牌价值为115.45亿元,比去年增长33.8%,荣登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467位;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排名289位;美国《福布斯》全球前500强企业,排名289位。

保险知识,中国人对保险的误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区呢?从本质上来讲,是人们还没有真正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或者说对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因为风险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

是否真的是这样呢?有数据统计显示,一个城市的人口平均每10年就会相当于全部住一次院,意外事故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10.37%,人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几率高达72.8%,许多未投保的人因勤劳而致富,又因生病而变穷,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据美国一家著名的调研机构估算,正常人一生可能遇到危险的几率有:车祸:危险概率1/12;死于车祸:危险概率1/5000;难产:危险概率1/6;乳腺癌:危险概率1/10;死于心脏病:危险概率1/340。一般来说,如果遭遇某种危险的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我们便能坦然处之,但如果危险概率提高到万分之一,我们就得万分小心了。再次强调保险的首要作用是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

消除对保险认识的误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事。各家保险公司在努力地进行着保险意义功用的宣传工作,一些电视台等媒体也开创了保险相关栏目,增加民众正确了解保险的渠道。国务院保险业“国十条”中指出,提升全民风险意识,保险知识将写进中小学生的课本。要想真正改变一个人的认识,必须让他自己认识到保险是他的必需品。而要达到这一结果,首先要找到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就要求保险营销人员的专业度要达到一定程度,而不是停留在关系销售或产品销售的水平。理财规划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风险而非收益。纷扰社会中,可谓风险无处不在,虽然个人没有能力预知或阻止风险的发生,但是可以选择保险去转移、分散风险,使自己在发生损失时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

保险知识,中国领导人眼中的保险


保险是家庭责任的分期付款,你可以说不需要保险,但是,你不可以代替你的妻子,儿女说他们不需要,虽然,你死去以后,可以一走了之什麽都不要,但是,妻子、儿女活着却万事艰难,什麽都需要。--引自《生命的呐喊》。

保险的意义无需多做赘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已融入了现代人类社会的边边角角。本期援引四位中国领导人点评保险的话语,让我们一起共同领略名人眼中的保险。

一、毛泽东

社会保险制度,必须在一切可行的地方真实地实行,必须给予社会保险局地工作以应有地注意。

二、江泽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对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具有重要的作用。保险事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必须大力普及保险知识和提高全民的保险意识。

三、胡锦涛

“要鼓励企业和个人提高风险意识,利用社会化的安全措施自我保护,鼓励全社会更多采取商业化、市场化的避险措施。鼓励保险业开发更多的险种,包括经营收益险等。我也打了个比方,长江抗洪救灾和平时修固堤坝,这个事要靠政府管。但发大水冲了房子冲了庄稼,补偿这个损失要靠推进市场化的保险方式解决。”

四、朱镕基

基本医疗保障只能是低水平的“保”而不是“包”,“保”即有一个基本的保障,超出部分主要应通过商业保障解决。现在该是转变陈旧观念的时候了,应明确健康与人生风险投资人人有责,不能再完全依靠社会,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商业保险。

保险知识,探讨中国保险业经营环境发展


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优惠原则,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在组织形式、地域及业务上都采取了一定限制,但是这种限制是有时间设定的。

目前,这一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保险业所处的经营环境究竟会发生什么改变?中国的保险企业应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变化?作为保险企业来说能否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将事关企业自身、中国保险业能否在新形势下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研究中国保险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对策来增强企业竞争力,是适应保险业在未来发展的要求。

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中国保险企业经营环境发展趋势

中国保险业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夕,这种变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这几个层面:国际化层面、保险监管层面、市场结构层面、竞争层面、中介层面和技术层面。

保险企业的经营将在日益国际化的环境下开展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保险业的全球化趋势正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这意味着保险企业将在全球的视角下定位经营战略,进行业务竞争,这种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对于国内大多数保险企业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一挑战和机遇在中国人世过渡期结束后将逐步显现,并将在长期内越发显著,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保险企业经营环境所面临的最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保险企业拓展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保险企业在市场化的环境中竞争的必然结果。

保险知识,现在中国人不买保险的原因


一、工资不高,每月家庭收入不足10000元。

很多普通员工工资水平都很低,外企白领算是好一点,但很多人都不超过每月5000元工资。假如爱人也只是赚3000元,一个家庭的收入就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扣除供房2500元,养孩子1000元,养父母1000元,平常生活费每人每月2000元,每月花费也要8500元,加上偶然出外旅游,实在说不上有任何积蓄。

保险概念就算明白,也力不从心。家庭需要的是增加收入。

不过此类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就更差,万一家里的经济支柱出现问题势必给家庭带来严重的后果,平时的积蓄又不多,所以他们更有必要来进行风险转移,哪怕是每年一二百元的意外伤害保险,也可以拥有10万的保险金。(其实此类人群更需要保险)

二、家庭月收入一万到两万之间。

这类家庭,中国是越来越多。以前的国营单位,都是一包到底,无论住房、医疗,一切都有单位承担。现在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单位一步一步统统放手,由个人自行承担,这些费用,都要转嫁到个人头上,因此:保险是生活必需品但你可以权衡你个人的负担能力来购买。

以下是几种必需的保险,及其每年的保险费用。

1、意外医疗险

2、重大疾病险(前两项保费合计为年收入的10%比较合理)

3、养老退休产品(年收入的10-15%)

那我们如何选购保险呢?

保险公司产品大同小异,但每家公司的理赔服务就不尽相同了,所以要选择一家有实

力信誉好的保险公司为重中之重。

其次要选择一个专业的代理人:

A、要有正式的上岗资格

B、从业超过2年以上,他会当保险是终身事业,对保险条款会比较熟悉

C、年龄最好大一些,他会很珍惜自己的工作。

保险知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道路探索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党领导保险工作的历史,总结保险业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探讨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形成与实践,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进一步做好保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

党对保险工作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保险工作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保险业顺应时代潮流,积极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历程。

我们党历来重视保险工作。早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于1922年8月发表《劳动法大纲》,提倡保险事业。中央苏区时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苏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障红军及其家属和广大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这一系列保险保障措施为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相继在上海、重庆创办了大安产物保险公司与民安产物保险公司,并在上海成立保?

保险知识汇总,中国新的养老观念


“老有所养”靠自己老吴今年50岁,女儿正计划结婚,小俩口买房首付已让老吴的积蓄消耗不少。今后,随着女儿买车、还贷及将来孙辈出生后的抚养和教育费用越来越大,到时老吴必定还会时常补贴给女儿,但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晚年的生活质量。由此,老吴决定尽快开始自己的养老规划。

保险专家表示,老吴可根据目前的财务状况及将来对退休后生活质量的期望来安排保单计划。老吴现在是科研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估计单位在他年满60岁后再续聘至65岁左右不成问题,于是老吴选择了一款分红型年金险,保额12万元,交费10年,并搭配保额为20万元的意外伤害险作为附加险。这类逐年返还的分红型保险,集生存现金、现金红利、满期金及身故保障于一体,还可附加包含全残和豁免保险费等保障的附加险。按照此计划,老吴每个月支出2000多元,在10年后不包括分红的情况下可获48.6万元,可谓是一种低风险、收益稳定的理财方案。

专家指出,中年人士应在身体和经济能力较好的时期,为未来将要面对的健康、养老问题做好准备,同时为保证有质量的退休生活而及早规划,建议选择具有长期回报的养老储备保障、附加疾病及意外保障。

年轻也要未雨绸缪独生子女到了而立之年后,要想实现“真正的独立”,不再增加父母的负担,就要学会理财。其中,运用保险构筑最基本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一项。

今年32岁的小袁在一家外资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工作。对于单身的她来说,为自己退休后的安逸人生未雨绸缪,已经是其人生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小袁的现状,南通平安保险专家建议其选择某保险公司一款投资连结保险,再搭配“六合一”的全方位保险计划并附加意外伤害保险。在提高医疗保障水准的同时,帮助小袁获得未来承担家庭责任的有力保障。

以40万元保额的某投资连结险、12万元保额的“六合一”

产品及10万元保额的附加险来计算,小袁从购买之日起每月支出约800多元,即可保障未来的生活品质,同时可获得全方位的终身健康保障,该“六合一”产品不仅涵盖重疾、身故、意外身故、残疾及烧伤、老年长期护理、全残、疾病终末期阶段保障,并可为小袁在意外医药补偿、住院给付、重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伤害上提供完善的保险利益。

此外,专家建议上班族购买健康险宜趁早,因为投保年龄越轻价格越低,负担也相对较轻,而且年轻时身体健康,容易承保,等到上了一定年龄,可能由于身体状况不良等因素而被要求加费,甚至可能被拒保。

保险知识,深思养老——中国面对的大问题


中国对于依靠个人储蓄应付养老资金的准备仍有所不足。汇丰人寿此前有报告显示,有59%的受访者相信自己为退休作了部分准备。但同时却有超过90%的受访者竟对自己退休以后的收入构成和数额没有概念。而这种没有做好准备的感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访者缺乏对自身长期财务情况的认识。有38%的中国受访者认为非常了解自己的短期财务情况,而对自己长期财务情况有充分认识和信心的人只有28%,不过这一认识水平还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中德安联的预测,一名在上海生活、工作的30岁的人,假设现在每月的单纯生活支出为2500元,60岁退休时大约需要6000元来维持相仿的生活品质,这还不包括自己和父母、岳父母的医疗费用支出,也不包括旅游、压岁钱等社交支出。面对高企的退休生活费用,如何确保高质量的老年生活?不少人纷纷选择基金、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等带有投资性质的理财产品。然而如何为退休养老储备资金,绝不仅仅是买个基金或者理财型保险那么简单。如何规避人生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如何达成退休后需要的资金缺口要求,如何兼顾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理财专家指出,在众多理财工具中,保险对于养老而言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日益放开,投资收益方面稳步提高。另一方面,保险能提供人生各个阶段各种周全保障,确保意外事件发生之后,家庭和个人的生活品质不受到显著影响,还能够通过精算师、风险管理师等专业人士对资金的中长期筹划运作,达到资产的稳健增值。与储蓄相比,保险能提供长至几十年的资金运作时间,通常以投保时的利率作为保证利率的参考,很多在上世纪90年代购买养老保险产品客户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此外,保险有"半强制储蓄"的作用,能够避免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做到专款专用;最重要的是,当意外事件发生时,只有保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付一笔远大于投资数额的保险金,以解燃眉之急。

相关推荐